早上醒來,打開床頭電視機。一個富有磁力的男中音把“汪國真”這個熟悉而又久違的名字送入了我的耳際,然后便出現了老年汪國真的電視畫面。我的心靈立即被觸動了,思緒漫無邊際地回到了青春年少時期。
汪國真是我年輕時崇拜的偶像,正如現在的年輕人崇拜王菲、林俊杰、鄭源等歌星一樣。那時候的我也是如醉如癡。當時,我正是青春年少的時候。人在年輕的時候總愛做夢,做理想夢,做愛情夢。在孤單寂寞的時候總愛一個人呆呆地幻想,想一些少男少女特有的青春朦朧的情懷,對未來充滿了夢想。當時我的夢就是:做一個像汪國真一樣的“詩人”。
于是我經常到書店里買汪國真的詩集。那時我正在外地上師范學院,由于家里的經濟比較拮據,我一個月僅僅有十元錢的零花錢。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我還是買了許多關于文學方面的書籍。畢業時,我拎了滿滿一箱子的書回家。
那時的我有點不知深淺,課余時間也總愛涂鴉一些所謂的詩,偶爾也有幾首小詩見諸報端,便認為自己就是個詩人了。那時,我有了一種飄飄然的感覺,走路目視前方,故作思考凝重之狀,似有一種傲視群芳之氣勢。記得當時我還在班里舉辦了一個詩歌講座,至于講的內容我已記不清了,模糊記得是不知天高地厚地夸夸其談。如今回想起來,暗自好笑,就像一個不懂得“佛”的人給人講佛經一樣。
當時生活、學習雖然清苦,但我們過得很充實,很愉快。白天坐在教室里聽老師給我們講課,晚上上晚自習或到圖書館看書。那時還沒有手機,沒有電腦,所以不會上網去玩游戲,網聊,更不懂得微信和微博。至于花前月下,那只是極少數人的事。不像現在大學里,男女同學不談戀愛,就會被人笑成是另類。那時的我們,至多在背地里談談誰喜歡誰,誰長得漂亮。
我們上的是師范學校,畢業以后都要當一名教師。教師的職業是神圣而崇高的,被人稱之為“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為了將來不負此稱號,我們平日里都埋頭苦學,為日后的教學打下扎實的基礎。課堂上認真聽課,沒有人會去逃課;課下經常向老師請教,同學間互相交流學習心得體會。當時整個校園里的學習氣氛是非常濃厚的。
三年的師范生活很快過去了,便是依依的惜別。每個人懷揣著理想回到了家鄉,走上了各自的工作崗位。后來的日子里,便是在三尺講臺上辛勤地耕耘,默默地奉獻自己的青春。同學間很少往來,尤其是外地的同學,許多人失去了音信。
一晃二十多年過去了,偶爾同學聚會時,見到當年的同學滿頭的黑發已經添了幾縷白發,平滑光潤的臉上已爬上了少許的皺紋。同學們談得最多的話題是教育,是學生,也會談到自己的家庭。不見了往日的意氣風發,年少輕狂,有的只是成熟、穩健與滄桑。
有人說,人是上帝的兒女,幾十年過后還要回到上帝那兒去。有人感慨青春是一道閃電,稍縱即逝。是的,當年我們的青春是在聽鄧麗君的《北國之春》和讀汪國真的詩歌中度過的。汪國真會老,我們也會變老,就像一首詩中寫的那樣:“青春是清明”。讓我們祭奠自己的青春吧!
作者簡介:孫利修,江蘇省泗洪縣人,1970年出生,寫有詩歌、散文、小說、雜文數百(篇),共計四十余萬字,先后發表于《詩刊》《雨花》《短篇小說選刊》《文學月刊》《現代作家文學》《茉莉》《楚苑》《淮陰報》《宿遷晚報》《林中鳳凰》等報刊。獲第三屆“江蘇大眾文學獎”,出版散文集《無語聞香》、小說集《紅塵有你》。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