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廣大百姓對精神文化活動的要求越來越高,美術培訓作為群眾藝術館免費開放的重要分支,對成就百姓藝術夢想、提升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現階段,免費開放是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利用多樣化、創新的美術培訓會鍛煉百姓的審美創造能力,能夠增強藝術生活的樂趣,進而樹立正確的審美觀,促進身心的健康。
關鍵詞:群眾藝術館 免費培訓 審美
今年3月1日國家正式施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在法律條文中提出了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免費和進行藝術培訓的要求,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文化法律制度體系,為明確政府責任、更好地保障百姓基本文化權利提供了重要的法律依據。作為免費開放的群眾藝術館,進行美術培訓為百姓提供了接受美術教育的窗口,成為了重要的文化傳播平臺,百姓們的基本文化需求有了滿足和保障。
一、百姓美術培訓的特殊性和重要性
百姓美術培訓是近幾年來社會最普及的文化教育,每個文化館站都有自己的培訓教室和培訓教師,培訓對象大多是通過社區報名參加培訓,幾乎包含了所有年齡段、不同行業的人群,作為百姓美術培訓,學員層次是各不相同的,教學的觀念就要與學校教育不一樣,給老師帶來很大的難度。
美術培訓的內容種類多、內容繁雜,豐富的課程會給百姓帶來學習興趣,群眾藝術館的免費培訓會為學員提供教學設施、紙張和用具,百姓們不需要消費即可學到專業的美術知識,豐富和活躍了城市百姓的文化生活,這就為創建和諧社會發揮了重要作用,百姓參與群眾性的活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同時也能快樂的生活和工作。因此百姓培訓為社會帶來了精神文明的進步,全民素質才能得到提高。
二、對百姓美術培訓的認識
(一)美術培訓要體現以百姓為本的教學原則
以百姓為主體,就是一切從群眾出發提出的:要相信群眾、依靠群眾、服務群眾,要正確判斷當代群眾的文化水平如何?對藝術文化的理解情況如何?對美術領域的了解程度如何?不同人群、不同地域人群的特殊文化需求如何?經過這些基本判斷后,才能制定美術培訓方案,確定培訓要達到的目標。
(二)美術培訓要體現服務至上的原則
要強化服務意識,在搞好服務上下功夫,教師的專業水平很高,但是不能“居高臨下”,對待百姓要平心靜氣,加深群眾學員的認同感,突出以群眾為主體的地位,拉近與群眾的距離,在學習遇到困難時要主動幫助解決而不是訓斥和指責,對于學員要以親情為切入點,以寬容之心來輔導,把專業的語言變成適合學員接受的話語,耐心地指導和認真地教學。真正地建立一種平等的培訓關系,增強群眾學習美術的興趣。
(三)美術培訓要創造豐富多彩的教學形式
群眾文化普及意味著要和專業培訓有所區別,這里提出要創新地提高美術專業,推廣普及群眾美術知識的觀點,創新地提高重在改革和新意,教師要把自身的專業化水平不斷提高,有能力把專業化知識進行合理轉化,對待百姓不同層次的水平要“普及”和“提高”一起抓,既要普及專業知識也要共同提高。這也與“自主創新”、構建和諧社會的要求和目標完全一致。
三、群眾藝術館免費開放后對百姓美術培訓的思考
(一)擴大對各類人群的藝術普及教育,開展對群眾美術愛好及學習情況的調研,針對他們的需求來開設科學又合理的課程,制訂全年輔導計劃,動員和激勵群眾自覺參與美術活動,確保所有人平等地享有參與藝術活動的機會,滿足不同階層、不同地域的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
(二)增加藝術館對各區、鄉鎮文化站美術輔導干部的培訓力度,培養骨干,制訂分片培訓計劃,定期深入到基層社區第一線進行相關輔導工作,鼓勵成立各區、縣、鄉鎮的美術輔導基地,樹立典型;
(三)做好成果展示,制定展覽計劃,加強美術作品交流與學習,開展多種多樣的展覽形式,大力普及美術知識傳播,愉悅群眾身心健康,滿足群眾的夢想和愿望。
(四)加強輔導教師自身的學習和提高,要“走出去”“再回來”,到專業院校和上級部門參加各類美術專業培訓和進修,要讓自己一專多能,然后把知識精簡和概括,編寫適合百姓普及的美術系列教材。
四、結語
在新的時代條件下,要把美術培訓作為互利雙贏的一次機會,科學把握群眾美術發展規律,不斷提高服務效能,努力實現好、保障好廣大百姓的文化民生,開設更多人、更豐富多彩的美術培訓,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美術大發展大繁榮做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肖英奎.簡談群眾藝術館的免費開放工作[J].新長征,2011(10).
[2] 李光明.美術教育與教學方法[J].中國發展與創新教育雜志,2008(07).
[3] 段巖峰.論如何開展鄉鎮群眾文化工作[J].大眾文藝,2012(03).
(作者簡介:楊小薇,女,碩士研究生,遼源市群眾藝術館,主任,研究方向:群眾文化)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