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梳理鞍山區域經濟發展狀況和來鞍留學生教育現狀的基礎上,分析了來鞍留學生教育存在的問題,結合鞍山區域經濟所有的優勢從三個方面提出對來鞍留學教育良性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區域經濟 來鞍留學生教育 探索
隨著“漢語熱”的興起,國際上有了經濟商貿漢語交流需求,對外漢語教學是滿足這種世界性語言需求的重要途徑,也形成了語言經濟市場,對國家經濟文化的發展有重要價值,對參與的區域發展政治、經濟、文化等發揮了重大作用。
一、鞍山區域經濟發展狀況
鞍山市地處遼寧省東、西、南三個區域的交接地帶,鄰近韓國、朝鮮、日本。從近處著眼,鞍山與營口組成了鋼鐵大港區,構建了區域性的鋼鐵物流中心、區域經濟聯合體。目光放遠,鞍山位于南北兩個重心——沈陽、大連的中間,成為遼寧省南北經濟互通的中樞橋梁,形成與沈陽、大連三點連成一線的旅游黃金熱線。目光再遠一些的話,鞍山處于環渤海經濟區的北部,供應全國的鋼鐵等冶金材料,為其冶金中心。鞍山致力于建設世界級精品鋼鐵基地,大力發展以冶金裝備制造、化工新材料、礦產品深加工和光電元器件為代表的五大支柱產業,形成了鋼鐵鎂制品、滑石、玉石及化工材料等資源開發型四大產業集群,及西柳服裝市場和南臺箱包產業集群、光電產業集群和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金融、娛樂、租賃和商務服務業、文化體育信息技術和軟件業等現代服務業的比重穩步上升。
二、留學生教育現狀及問題
目前鞍山能夠進行系統的對外漢語教學的單位有鞍山師范學院、遼寧科技大學,每年接收大約有300人次學習漢語等專業。有漢語言培訓班、漢語言本科專業班、高層次人才(碩、博士)培養三種形式。語言培訓班的漢語水平從低到高有A到E五個等級,以聽說讀寫的學習為主,輔之以一定的介紹中國傳統文化的活動,占總人數約65%。漢語言本科專業所開課程與國內其他院校大體相同,注重培養學生漢語聽說讀寫譯的能力,開設了經貿漢語、經貿漢語聽說、商務寫作等經貿方向課,設置2周見習(參觀游覽鞍山及周邊城市風景)、1個月實習(可自己找實習單位,也可學校安排到實踐基地),占總人數約25%。高層次人才(碩、博士)常跟中國學生同課堂或在全英文課堂學習各類專業知識,占總人數10%左右。存在問題如下:
(一)本科專業設置種類單一,學生數量少。僅有1個漢語言本科專業,每屆學生人數少。
(二)本科專業設置與鞍山區域經濟產業結構不相適應,缺少從區域經濟發展及產業結構出發,應針對鞍山區域經濟發展的需求開設有地方特色的專業。
(三)人才培養方案差、地方辦學缺乏特色的問題凸顯,與地方經濟發展狀況聯系不夠緊密。
(四)辦學模式單一,應該加強校際合作辦學。
三、改革來鞍留學教育機制
(一)利用地緣位置、經濟合作等優勢,拓寬招生渠道,設立多層次獎學金,以獎增量優質生源。近海的地理區位、發達便捷的海陸空交通使留學成本降低,另外,鞍山地處普通話地區,具有對外漢語教學的良好教學環境和語言環境優勢,可把招生重點放在周邊國家及一帶一路沿線各國。還可利用韓國安山市、日本尼崎市等友好城市及有經貿往來的國家、有商務需求的城市進行宣傳,拓寬招生渠道,加快來鞍留學產業鏈的形成。
從人際傳播意義上講,借“民間大使”留學生之口宣傳,遠比大眾媒體傳播令人信服。通過安排留學生深入了解鞍山經濟文化,回國推介鞍山,更利于提高鞍山國際知名度及影響力,引導更多外國人來游學、投資、貿易。
設立并完善我市的政府獎學金以及各高校自主獎學金,吸引、激勵更多的優秀人才前來鞍山學習。
(二)加強合作,增設多種班型,開辦多樣本科專業。應加強我市高校同國外院校的合作,聯合培養、共贏合作,培養穩定的生源,打造鞍山特色優質學科品牌。增設與鞍山五大支柱產業、四大產業集群相關的本科專業,增設雙語教學及全英文授課本科專業,增加漢語短期速成文化體驗班、HSK輔導班、外企崗前漢語培訓班、外企高層領導漢語提高班等,滿足更多留學生的多樣需求。
(三)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編寫區域特色教材,服務區域經濟。結合鞍山區域經濟和文化特色適時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多樣化地設計課外文化實踐活動課、見習課,在實踐中提升漢語言技能,充分利用語言環境優勢,了解語言與多元的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的聯系。體會鞍山的經濟面貌、文化習俗、企業特點,為鞍山區域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把鞍山的皮影戲、剪紙、高蹺、草編、評書等世界文化遺產,千山國家風景區、溫泉文化及鞍山五大支柱產業、四大產業集群,編寫成符合語言教學的文化教材、經貿漢語教材,既能提高學生的語言技能,了解鞍山文化、區域經濟,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提高了鞍山的國際知名度,為經貿開展帶來商機。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鞍山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項目編號:as20162040)。
(作者簡介:金曉峰,女,碩士,鞍山師范學院國際交流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對外漢語教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