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靈霞
(河南省洛陽市第二中醫院,河南 洛陽 471003)
·外敷療法·
中藥止痛貼在癌性疼痛治療中的應用
李靈霞
(河南省洛陽市第二中醫院,河南 洛陽 471003)
癌性疼痛;中藥止痛貼;生存質量
在目前癌癥的治療中,癌性疼痛是患者的主要痛苦之一,尤其是對于癌癥晚期的患者。癌性疼痛是指疼痛部位的修復或調節方面的需求信息傳送到人體神經中樞后感受到的一種感覺。在臨床上,由于各種各樣的因素無法有效控制癌性疼痛的患者占50%~80%[1]。因此,癌性疼痛對癌癥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對癌癥治療的積極性有嚴重的負面影響。本研究以我院收治的68例癌性疼痛患者為觀察對象,對中藥止痛貼在癌性疼痛臨床治療中的應用進行探索,并取得良好的觀察效果,具體報道如下。
2015年1月—2016年1月洛陽市第二中醫院收治的患者中,抽取68例癌性疼痛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將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18例,女16例;年齡19~68歲,平均(52.7±6.8)歲;其中胰腺癌11例,肺癌8例,食管癌3例,肝癌6例,胃癌6例。觀察組男17例,女17例;年齡20~69歲,平均(51.6±7.0)歲;其中胰腺癌10例,肺癌9例,食管癌2例,肝癌7例,胃癌6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使用常規西醫治療方法對癌性疼痛癥狀進行治療和緩解。觀察組在對照組治療基礎上,根據患者的疼痛部位、病情以及體質配制相應的中藥止痛貼,如肝癌患者,使用麝香、延胡索等制成中藥止痛貼,敷貼于患者右上腹或者腹部疼痛部位;肺癌、食管癌中晚期的惡性腫瘤疼痛患者,使用蘆薈等制成中藥止痛貼,貼敷于患者疼痛部位或病變組織附近;胰腺癌、胃癌患者使用生半夏、冰片等配制中藥止痛貼,于患者脾俞穴等處進行貼敷等[2]。所有患者的中藥止痛貼每日一換,7 d為1個療程。2個療程后對兩組患者的疼痛強度、止痛起效時間以及止痛持續時間的變化進行統計對比,分析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
1.療效標準:對患者的臨床治療評估主要體現在疼痛強度、止痛起效時間以及止痛持續時間3個方面。對于疼痛強度,主要采用醫學疼痛程度劃分,用0~10分定級:其中無痛為0分,輕度疼痛為0~3分,中度疼痛為4~6分,重度疼痛為7~9分,劇痛為10分[3]。止痛起效時間為患者接受治療時間到感受疼痛減輕時的間隔時間。止痛持續時間是指徹底緩解疼痛到停止用藥之后下次疼痛開始的時間,均以小時(h)為單位。
2.結果:2個療程后,對照組和觀察組患者的疼痛程度明顯減輕,但觀察組患者的緩解情況明顯優于對照組,兩者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在止痛起效時間和持續時間上,對照組患者的起效時間明顯長于觀察組患者,且對照組止痛持續時間明顯低于觀察組,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我國近年來癌癥發病率逐漸升高,越來越多的人希望尋找一種解決癌性疼痛的方法,在醫療研究機構中也已經成為一個重要的問題。在目前的臨床治療中,經常使用“三階梯止痛法”緩解和控制癌性疼痛,然而這種治療方式的效果雖然比較明顯,但長時間使用此治療方法,不僅使患者形成嚴重的依賴性,還會出現一些副作用,使患者病情加重[4]。在本研究中,使用中藥止痛貼的觀察組比對照組的止痛效果明顯更好,觀察組患者的疼痛指標明顯改善,且止痛起效時間和持續時間方面,觀察組患者的情況也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在使用中藥止痛貼時,能夠根據患者不同的情況使用相應的藥材配制,將其貼敷在疼痛部位時,能夠有效緩解和抑制患者的疼痛,從而達到止痛的治療目的[5],而且能夠減少疼痛的發作次數,避免副作用,進而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在臨床上推廣和使用。
[1]臧海林,董廣星.中醫外治法在癌性疼痛治療中的應用[J].河北中醫,2000,22(12):957-959.
[2]孫延沙,許尤琪.中醫外治癌性疼痛研究進展[J].山東中醫雜志,2014,33(2):154-157.
[3]何杰,陳新日,李廣宇.中醫外治法治療癌性疼痛臨床應用研究概述[J].中醫臨床研究,2014,6(19):147-148.
[4]白樺,李忠,張雅月.中藥外用緩解癌性疼痛的研究現狀與思路[J].中醫外治雜志,2009,18(1):46-48.
[5]鄧蘭,杜小艷,蔣益蘭.中醫藥治療癌性疼痛的臨床研究進展[J].湖南中醫雜志,2007,23(6):85-87.
201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