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一帆 何向歡 石 躍
·水針刀療法·
水針刀治療頸肩肌筋膜炎29例
馮一帆1何向歡1石 躍2

頸肩肌筋膜炎;水針刀;藥物注射
頸肩肌筋膜炎又稱頸肩肌筋膜疼痛綜合征、頸肩肌纖維組織炎,其病因分為內因和外因[1]。內因勞逸不當,如從事低頭、伏案等需長期保持同一姿勢的工作,頸肩部肌肉長時間牽拉,過度疲勞;或因肝腎虧虛,肢體筋脈失養。外因感受風寒濕邪,外邪注于肌腠經絡,滯留于關節筋骨,致局部氣血經脈閉阻。頸肩肌筋膜炎在臨床頸肩部疼痛疾患中屬于較常見的一種,但內服中藥、針灸、推拿等治療,療效較緩慢。筆者自2015年8月—2016年6月跟隨石躍主任學習,其運用水針刀療法治療頸肩肌筋膜炎29例,取得了顯著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本組患者共29例,其中男11例,女18例,年齡33~72歲,病程2~48個月。該病癥狀主要表現為:自覺頸肩部廣泛性的疼痛,可有酸脹、僵硬、沉重、麻木之感,有時可向手臂傳導,患者能找出自己最疼痛的部位,可因受寒受濕及過勞加重,得溫及休息后痛減。查體可見后頸部骨突點壓痛,軟組織異常改變,頸肩的痛側可觸及緊張的肌筋膜結節或條索。頸肩部神經的筋膜出口處或肌肉的起止點常可觸及陽性反應點,按壓此點后患者疼痛難忍,表情痛苦,甚至跳起來,即所謂的“跳躍痛”。X線檢查一般陽性癥狀不明顯。
以曲安奈德注射液、維生素B1注射液、維生素B12注射液、利多卡因注射液、生理鹽水配制松解液,選用扁圓刃小號水針刀,囑患者俯臥位,選取頸部夾脊穴、大椎、肩外俞、肩井等腧穴,以及頸肩局部結節、條索、陽性反應點進行上下左右的松解治療。定位后碘伏消毒兩遍,酒精棉球脫碘。水針刀針頭抵患者皮膚,迅速進針,回抽無血后,縱向逐層松解筋膜,每穴3~6針(具體針數按下針時針下切割松解的聲響而定)。松解完成后,注入1~2 mL松解液,快速出針。干棉球按壓針孔數秒,創可貼貼于針孔處。治療結束后,可局部配合推拿10 min。本治療每周1次,3次為1個療程。
臨床治愈:頸肩部疼痛完全消失,且回訪3個月無復發23例。顯效:頸肩部疼痛明顯減輕,仍輕微疼痛4例。有效:疼痛有所減輕,但效果不明顯2例。無效:疼痛無好轉0例。臨床治愈率79%,顯效率93%。
頸肩肌筋膜炎屬中醫“痹證”范疇,風、寒、濕、瘀等邪氣滯留于肢體筋脈、肌肉,經絡閉阻,不通則痛,此為該病的基本病機。《類證治裁·痹證》中有“諸痹……良由營衛先虛,腠理不密,風寒濕乘虛內襲。正氣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滯,氣血凝澀,久而成痹”。故此病治當以祛邪通絡為原則[2]。水針刀療法是將南陽張仲景醫圣祠內清朝年間的“刀針”療法與現代水針技術相結合的一種新型中醫微創技術,該療法主要用于治療軟組織損傷病、疼痛病及脊柱相關病,具有短、平、快的特點[3]。該法不僅可以憑借針刀松解局部軟組織損傷部位的筋膜結節及粘連的病變組織,還可以通過病灶的局部給藥,發揮松解液抗粘連、消炎、鎮痛、營養的作用,快速的消除無菌性炎癥,有效地防止復發。
[1]溫江華,鐘蘭.頸肩肌筋膜炎中醫臨床研究概述[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3,29(11):968-969.
[2]周仲瑛.中醫內科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471-472.
[3]吳漢卿.水針刀微創技術·骨筋傷病[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3:5.
《中國民間療法》雜志創刊優惠郵購

為紀念創刊25周年,本刊創刊優惠郵購活動開始啦!2010年全年12冊79元;2011年全年12冊79元;2012年全年11冊73元;2013年全年12冊79元;2014年全年12冊99元;2015年全年12冊99元;2016年全年12冊109元。更多優惠活動請關注《中國民間療法》雜志官方微信,點擊微信小店可查詢購買。
2016-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