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艷敏 張 娜 指導老師:姜習灸
自我按揉配合中西藥物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的臨床分析
崔艷敏1張 娜2指導老師:姜習灸3
多囊卵巢綜合征;自我按揉;聯合治療
多囊卵巢綜合征(PCOS)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的生殖內分泌系統疾病。其特點為不孕、月經失調、多毛、肥胖,合并雙側或單側卵巢增大,卵巢呈多囊樣改變。隨著我國人口政策的寬松,本病患者的心理壓力越來越大,尋求治療的患者也日益增多。筆者自2012年5月—2015年11月運用自我按揉手法配合中西藥物治療PCOS患者80例,獲得比較滿意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全部患者按照就診時間順序隨機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治療組80例,年齡最大49歲,最小17歲,平均(33.79±11.67)歲;對照組40例,年齡最大50歲,最小18歲,平均(34.17±12.15)歲。其中住院患者共77例(治療組52例,對照組25例),占總病例數的64.17%。兩組患者年齡和住院率比較,經統計學處理無明顯差異。
納入標準:參照2003年5月歐洲人類生殖與胚胎學會(ESHRE)和美國生殖醫學學會(ASRM)共同制定的PCOS診斷標準即鹿特丹標準,符合診斷條件者為納入病例。
排除標準:治療時間不足2個療程(6個月)或超過3個療程(9個月)以上者;治療期間未按規范要求進行自我按揉和/或間斷、停止服用中西藥者。
治療組采用自我按揉、中藥治療和西藥治療三者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對照組采用西藥治療方法。
1.自我按揉方法:指導患者用同身寸法選好關元、中極、氣海、子宮、三陰交、血海、涌泉等穴位,用拇指或中指端著力,運用按法和揉法動作相疊加而成的復合手法。在卵泡期和排卵期以順時針方向用力地以補法按揉;在黃體期和月經期以逆時針方向用力地以瀉法按揉。每分鐘50~60次,每個穴位按揉100~150次,即2~3 min,每日按揉1遍,30~40 min,3個月為1個療程。左右兩側肢體穴位可交替按揉。
2.中藥治療:①卵泡期和排卵期服促排卵基本方,主要藥物有菟絲子、淫羊藿、覆盆子、肉蓯蓉、黃芪、紫河車等。虛證加熟附片、山萸肉、補骨脂、黃精;實證加炒積殼、郁金、炒白術、生大黃。②黃體期和月經期服用促月經的基本方(當歸、延胡索、赤芍、川芎、肉桂、地龍等)。虛證加熟附片、干姜、巴戟天、川牛膝;實證加水蛭、王不留行、姜黃、澤瀉。服藥方法:于月經來潮或黃體酮撤退出血第五日開始服促排卵方10劑,第十六日開始服促月經方10劑,每日1劑,3個月為1個療程。
3.西藥治療:患者于月經來潮或黃體酮撤退出血第五日開始口服達英-35,每日1片,如已長期用達英-35或已服用達英-35每日2片以上者,可按原劑量繼服1個月,1個月后改為每日1片。連服21 d,3個月為1個療程。
1.月經周期和月經量比較:PCOS患者最主要的臨床表現是月經周期和月經量的變化,如月經不能如期而至,月經量變少,個別發展到閉經。本研究中患者以經期(27±3)d、行經3~5 d為正常;經期(27±5)d、行經2~4 d為基本正常;經期(27±6)d以上、行經少于2 d或大于6 d者為不正常。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月經變化見表1。
表1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月經變化比較[例(%)]
注:與治療前比較,*P<0.01,#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2.排卵及基礎體溫復常率比較:通過B超及排卵試紙監測排卵結果可知,基礎體溫(BBT)復常為患者治療后BBT由單相體溫或不典型單相體溫轉變為雙相體溫。
觀察結果:①成熟卵泡排卵:即成熟卵泡消失或縮小,卵泡壁部分或全部塌陷,卵泡無回聲區消失,尿黃體生成素(LH)試紙顯示陽性。②卵泡未破裂黃素化:于LH試紙顯示陽性48 h后未能出現排卵現象即可診斷。LH試紙使用方法: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結合B超監測結果,卵泡最大直徑≥15 mm時,囑患者每日收集晨尿,按照產品說明書進行,直到B超下優勢卵泡消失或閉鎖、BBT上升為止。兩組患者治療前排卵及卵泡黃素化率、BBT復常率比較無明顯差異,見表2。
表2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后排卵及卵泡黃素化率、BBT復常率比較[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1
3.性激素檢測比較:兩組患者均在月經來潮或黃體酮撤退性出血第三至五日早晨空腹抽血,采用化學發光法檢測LH、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睪酮(T),見表3。治療后治療組LH、E2改善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3 治療組與對照組患者治療前后性激素變化比較
注:與同組治療前比較,*P<0.05
PCOS是女性生殖內分泌紊亂和代謝異常并存的異質性疾病,臨床表現為多態性,主要癥狀為月經失調(月經周期不定、月經稀發、量少或閉經)、不孕、痤瘡、多毛和肥胖等;內分泌系統的改變為高LH/FSH比例,高T和胰島素抵抗(IR)等,是女性的常見病、多發病和疑難病[1],目前尚無理想的治療方法。然而,閉經和不孕對女性身心的損害以及長期代謝異常而引發的子宮內膜癌、2型糖尿病、高血壓病和心腦血管病的高風險率越來越引起人們的廣泛關注,因此需要臨床醫務工作者更加關注和努力,從不同角度和層次探討PCOS患者易接受的有效治療方法。
本研究的主要思路是通過患者學會、做到有效果的自我按揉手法配合中西藥物聯合治療PCOS,結果表明治療組患者的月經周期和月經量、BBT復常率和促排卵功能,以及體內部分性激素水平的變化等均優于單純用達英-35治療的對照組患者,說明聯合治療是比較理想的治療PCOS的方法之一。
自我按摩的穴位和手法的選擇是決定治療效果的重要因素,不僅要按照針灸學理論選擇具有補腎養陰、促卵作用的穴位,而且必須選擇患者自我能操作的穴位,同時手法簡單、易學能做。筆者運用同身寸方法首先讓患者在自己前腹部正中線上找準關元、中極、氣海(任脈經穴)以及子宮穴(中極旁開3寸,約10 cm),在下肢找準三陰交、涌泉、血海等穴。患者根據自己的月經周期,在月經后15 d內用補法,在月經前15 d內用瀉法,醫生僅用十幾分鐘就能教會患者具體操作方法,患者可以在睡前、飯后等空閑時間自我治療,按揉力度的輕重以自我酸、麻、重、脹之感覺耐受和舒適為宜。本研究表明,凡能根據治療要求,堅持自我按揉2~3個療程者均可收到明顯效果。近年來,針灸(含電針)治療PCOS的報道頗為多見,研究發現針刺治療PCOS,能改善患者的排卵功能,對下丘腦-垂體-卵巢軸的內分泌功能具有良好的調節作用,可使性激素分泌正常[2]。關元、氣海、中極、子宮、三陰交、血海、涌泉等穴位已被學者通過臨床和實驗證實為治療PCOS及不孕的常用穴位[3-5]。本研究通過自我按揉手法配合中西藥物治療PCOS取得較為理想的效果,從另一側面表明中醫經絡腧穴理論具有一定的科學和實用價值。
本研究僅設立治療組與對照組,在以后的研究中將設置多組進行觀察比較,并對PCOS患者按證型不同進行觀察研究和探討。
[1]楊冬梓.疑難婦產科學[M].北京:北京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476-491.
[2]王少錦.針灸效應與細胞信息傳導關系的初步探討[J].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2004,10(11):31-33.
[3]李靜,崔薇,孫偉,等.電針干預對多囊卵巢綜合征患者紡錘體及卵子質量的影響[J].中國中西醫結合雜志,2015,35(3):304-308.
[4]雷紅,馮立成.針灸對正常體質量多囊卵巢綜合征閉經患者月經及內分泌影響的研究[J].世界針灸雜志,2014,24(2):10-14.
[5]甘雨彤.針刺為什么能治療多囊卵巢綜合征[J].中南醫學科學雜志,2012,40(5):531.
20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