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潔瑜,肖美顏
(廣州市從化區中醫醫院 內一科,廣東 廣州510900)
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療效的初步觀察及評估
鄺潔瑜,肖美顏
(廣州市從化區中醫醫院 內一科,廣東 廣州510900)
目的 探討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我院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收治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114例,隨機分為兩組各57例,其中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西藥治療,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丹參多酚酸鹽進行治療。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心絞痛發作次數及持續時間、硝酸甘油用量均明顯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 (P>0.05)。結論 采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可減少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發作持續時間以及硝酸甘油用量,且不會明顯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
丹參多酚酸鹽;冠心病;心絞痛;臨床療效
冠心病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心血管疾病,隨著近年來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以及人們飲食結構的變化,冠心病的發病率呈逐年增高趨勢。冠心病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冠脈痙攣導致管腔狹窄引發,管腔狹窄會導致冠脈所支配的心肌細胞供血嚴重不足,而且受外界因素的影響,會導致患者出現短暫的心肌缺血和缺氧癥狀,從而誘發心絞痛[1]。本研究以我院114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別采用西藥和西藥聯合丹參多酚酸鹽治療,觀察對比二者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3月至2015年8月我院114例冠心病心絞痛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入院后,結合患者病史、臨床癥狀、心電圖等檢查,均確診為冠心病心絞痛,排除有嚴重出血傾向的患者、合并有其他嚴重疾病的患者以及合并精神疾病的患者。將所有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 (57例)和觀察組 (57例)。對照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1例;年齡跨度為54~75歲,平均年齡為 (64.25±1.47)歲;病程最短 1年,最長18年,平均 (9.27±1.16)年;心絞痛分級:21例為Ⅰ級,22例為Ⅱ級,14例為Ⅲ級。觀察組:男性患者3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齡跨度為55~75歲,平均年齡為 (64.86± 1.94)歲;病程最短 2年,最長 18年,平均 (9.94±1.86)年;心絞痛分級:22例為Ⅰ級,23例為Ⅱ級,12例為Ⅲ級。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病程和心絞痛分級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取常規西藥治療,給予阿司匹林抗血小板聚集、減少心肌耗氧量,采用硝酸甘油擴張患者冠狀動脈,在患者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服。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采取丹參多酚酸鹽進行治療,將200 mg丹參多酚酸鹽與250 mL濃度為5%的葡萄糖溶液充分混合,給藥方式為靜脈滴注,每天1次。兩組患者均連續治療半個月。
1.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1.3.1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心絞痛發作次數、發作持續時間以及硝酸甘油用量,并比較兩組的療效和治療后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3.2 療效判定標準 采用顯效、有效和無效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判定,具體標準為:患者經過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80%以上,且無需服用硝酸甘油為顯效;經過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50%以上,服用硝酸甘油量減少50%以上為有效;經過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次數減少不足50%,硝酸甘油用量與治療前無改變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 =顯效率 +有效率。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0.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49%,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2.4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比較[n(%)]
2.2 兩組治療后的療效指標比較
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心絞痛發作次數、發作持續時間及硝酸甘油用量均明顯少于對照組患者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后的心絞痛發作次數、發作持續時間以及硝酸甘油用量比較(x±s)
2.3 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出現1例頭暈、1例頭痛以及1例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5.26%;對照組患者治療后,出現1例頭痛、1例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51%;兩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統計學差異 (P>0.05)。
冠心病多發于中老年人群,且以男性居多,冠心病患者由于疾病因素,易誘發心肌細胞供血不足及心肌短暫性缺血和缺氧,從而引發心絞痛。大多數心絞痛患者由于心絞痛程度較重而限制了正常生活,對患者的生活和工作有較大影響,明顯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2]。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的治療,主要是增加其心肌血液的供應,降低患者的心肌耗氧量,擴張動脈血管以及改善其臨床癥狀,從而降低患者的病死率[3]。采取西醫方案對冠心病心絞痛患者進行治療,需要長期服藥控制病情,而長期用藥易引發多種不良反應,給患者造成諸多不良影響,導致病情難以得到有效的控制。
中醫認為,冠心病心絞痛屬 “胸痹心痛”范疇,主要是由于正氣虧虛、痰濁和淤血等導致患者心脈痹阻不暢[4],中醫辨證治療主要采取活血化瘀之法。丹參多酚酸鹽為丹參提取物,具有活血化瘀、通經止痛等功效,經現代藥理學分析,丹參主要含有脂溶性和水溶性兩種成分,其中水溶性成分主要為多糖、酚性化合物,能夠有效清除自由基,對于內皮細胞介導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和動脈粥樣硬化等多因素引起的血小板聚集能夠有效抑制, 此外,還能夠抑制血小板釋放 5-羥色胺[5]。丹參多酚酸鹽中的丹酚酸具有纖溶作用,能夠有效增加纖維蛋白的溶解,同時能夠增加冠狀動脈血流量,可有效促進鉀離子通道開放,降低患者室顫發生率,降低患者體內的丙二醛含量,從而對患者缺血再灌注的心肌組織進行保護。相關研究[6]發現,丹參多酚酸鹽保護缺血再灌注損傷組織的藥理機制在于抑制內皮細胞的炎性反應,改善患者機體內能量代謝,促進血管內皮細胞遷移,減輕鈣超載等。
本研究中,兩組冠心病心絞痛患者經過治療后,觀察組的治療總有效率為96.49%,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2.46% (P<0.05);觀察組患者治療后心絞痛發作次數為 (2.08±0.71)次/周、心絞痛發作持續時間為 (2.16±0.46)min、硝酸甘油用量為 (1.24±0.52)mg/d,與對照組患者相比,均具有明顯優勢 (P<0.05);治療后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分別為5.26%和3.51%,無統計學差異 (P>0.05)。
綜上所述,采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具有顯著的臨床療效,可減少患者心絞痛發作次數、發作持續時間以及硝酸甘油用量,且不會明顯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適合臨床廣泛推廣。
[1] 鞏亮,姜黔峰,趙鴻彥,等.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患者60例 [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2,32(16):3517-3518.
[2] 山纓,范維琥,戚文航,等.注射用丹參多酚酸鹽治療老年穩定性心絞痛的臨床研究 [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5(2): 135-138.
[3] 何訓,呂世文,郭佳奕.丹參多酚酸鹽治療冠心病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6,32(2):105-107.
[4] 張新,米小龍.丹參多酚酸鹽對冠心病患者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J].中國基層醫藥,2011,18(9):1243-1244.
[5] 李春蘭,陳哲林,陳冠成.丹參多酚酸鹽對冠心病心絞痛經皮冠脈介入治療圍手術期心肌損傷的影響 [J].中國中醫急癥,2015,24 (7):1235-1237.
[6] 陳灝璟,張睿,龔和禾.美托洛爾聯合丹參多酚酸鹽對老年冠心病心絞痛病人血脂、超敏C-反應蛋白的影響 [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6,14(3):250-253.
(責任編輯:鐘婷婷)
Preliminary 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on 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Salviano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Angina Pectoris
KUANG Jieyu,XIAO Meiyan
(1st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Conghua District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Guangzhou 510900,China)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salviano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angina pectoris.Methods114 cases of patients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omplicated with angina pector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rch 2013 to August 2015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equally.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salvianolate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Western medicine treatment.Results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angina pectoris attack,and dosage of nitroglycerin,with statistical differences(all P<0.05).No statistical difference was found between two groups in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after treatment(P>0.05).ConclusionsSalvianolate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icacy in treatment of angina pectoris in patients with coronary heart disease,which can reduce the frequency and duration of attack of angina pectoris,and reduce the dosage of nitroglycerin without obviously increasing the adverse reactions of patients.
Salvianolate;Coronary heart disease;Angina pectoris;Clinical therapeutic effect
R541.4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4.0497
2016-10-31
鄺潔瑜 (1981-),女,廣東從化人,本科學歷,學士學位,主治醫師,從事內科臨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