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婷,倪媛媛,鄧小紅,鐘麗君,潘韶連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廣東 廣州 510530)
規范壓瘡風險評估流程在急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應用
余婷,倪媛媛,鄧小紅,鐘麗君,潘韶連
(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嶺南醫院,廣東 廣州 510530)
目的 探討規范壓瘡風險評估流程在急診臨床護理工作中的作用。方法 規范急診患者壓瘡風險評估流程,比較規范流程前后急診患者的壓瘡風險評估率。結果 規范壓瘡風險評估流程后,急診患者的壓瘡風險評估率為92.2%,較規范壓瘡風險評估流程前的73.9%有顯著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1)。結論 規范壓瘡風險評估流程可以提高急診患者的壓瘡風險評估率,繼而為有針對性地落實壓瘡預防措施打好基礎。
壓瘡;風險評估;急診患者
壓瘡是一種臨床護理中的常見并發癥,不但會給患者帶來額外的痛苦,同時還會延長患者的住院時間,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1], 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護理人員的工作量[2]。壓瘡發生率是評估護理工作質量的重要指標,壓瘡風險管理是急診護理風險管理中的重要環節。盡早發現風險隱患,采取防范措施避免風險發生,保證患者安全已成為護理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3]。目前,在住院患者的壓瘡風險管理中,多數醫院采取對所有入院患者使用壓瘡風險評估量表進行壓瘡風險篩查的做法。但對于急診科來說,由于急診就診患者人數眾多且流動性大、急診護士忙于搶救等原因,很難做到對所有急診患者都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因此,容易忽視對急診患者壓瘡風險的評估,從而導致急診患者風險評估的漏評以及壓瘡預防措施的實施不到位[4]。我科在傷口造口專科護理小組的指導下制訂了針對急診科的壓瘡風險評估流程與標準,并于2015年底試行,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問題提出 ①科室進行的質控自查中發現,急診患者 (含急診留觀患者)壓瘡風險評估的漏評情況比較嚴重。2015年7月至11月,抽查295名存在壓瘡風險的患者,只有218名進行了壓瘡風險評估,壓瘡風險評估率為73.9%。②傷口造口專科護理小組于2015年下半年對急診觀察區進行的質控查房中發現,急診觀察區當時有留觀患者21名,存在壓瘡風險者6名,有2名沒有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壓瘡風險評估率為66.7%。
1.2 問題分析 ①住院部每名患者在入院2小時內都必須接受壓瘡風險評估,基本不存在漏評壓瘡風險的情況。②急診就診患者人數多且流動性大。③急診科無法做到對每名就診患者都進行壓瘡風險評估,現有流程為急診護士根據個人經驗甄別可能有壓瘡風險的患者并使用Braden量表進行壓瘡風險評估。
1.3 準備階段 ①傷口造口專科護理小組成員查閱相關指南、指引、文獻,圈定壓瘡風險評估重點人群,并與急診科護長及護理組長共同商討制定針對急診科的壓瘡風險評估流程。②護長在晨交班及科室業務學習時對全科護士進行培訓。③護長將相關資料通過QQ、微信等方式發放給全科護士,并將資料存放于護士站易于取閱處。
1.4 流程及標準制定
1.4.1 壓瘡風險評估重點人群 ①書面告病重的患者;②意識不清;③惡液質或消瘦;④SBP<80 mm Hg;⑤水腫;⑥年齡≥75歲;⑦使用支具:頸托、夾板等;⑧大小便失禁;⑨肢體運動障礙/肢體乏力:⑩肌力≤3級;11○強迫體位:心衰、疼痛等;12○翻身限制:車禍、高處墜落傷、脊柱損傷等;13○絕對臥床:消化道出血、血小板減少癥等。

圖1 Braden量表進行壓瘡風險評估
1.4.2 壓瘡風險評估條件 ①凡符合以上壓瘡風險評估重點人群條件其中一項的患者,在進入急診科2小時內或轉入其他臨床科室前必須使用Braden量表進行壓瘡風險評估。②來診時不符合壓瘡風險評估重點人群條件,但病情發生變化后符合的,需使用 Braden量表進行壓瘡風險評估。③對于 Braden量表評分≤13分的患者,需至少每3天復評一次。詳見圖1。
我科在2015年底執行傷口造口專科護理小組制訂的針對急診科的壓瘡風險評估流程,2016年1月至6月抽查334名存在壓瘡風險的患者,壓瘡風險評估率為92.2%,與規范流程前相比,有顯著統計學差異 (χ2=38.38,P<0.01),詳見表1。

表1 流程規范前后的壓瘡風險評估情況比較
3.1 在急診科設定壓瘡風險評估重點人群的必要性 由于急診就診患者人數眾多且流動性大,無法像病房一樣做到所有患者都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如何能夠快速有效地甄別壓瘡風險評估的重點人群,既能避免壓瘡風險評估的遺漏造成護理不到位而導致的院內壓瘡發生,又能合理有效利用人力,對于急診科的臨床工作及護理管理來說,顯得尤為重要。積極評估患者情況是預防壓瘡關鍵的一步[5],對發生壓瘡的風險因素進行定性、定量的分析后,對高危患者實施重點預防,可使醫療資源得到合理的分配和利用。
3.2 規范急診科壓瘡風險評估流程有利于護理工作的開展 對壓瘡進行早期預測,以預防壓瘡的發生已經成為臨床護理工作的重點[6]。由于護士受教育水平、臨床經驗、責任感以及分析判斷能力的不同,在護理工作中評估和預測壓瘡的能力不一,直接影響著對壓瘡的正確判斷和護理措施的制訂。在規范壓瘡風險評估流程前,急診護士只能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進行甄別。這種情況下容易導致壓瘡風險的漏評,無法迅速有效地篩選壓瘡高危患者,并進行針對性的預防與護理。制訂急診壓瘡風險評估的重點人群并規范壓瘡風險評估流程后,急診護士可以在很短時間內甄別需要進行壓瘡風險評估的人群,使用Braden量表進行壓瘡風險評估,得出Braden評分分值,根據分值劃分壓瘡風險等級,從而提高急診患者的壓瘡風險評估率,有針對性地實施并落實壓瘡預防措施。
3.3 問題與展望 在本研究過程中,設定的壓瘡風險評估重點人群雖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壓瘡風險評估的漏評率,也仍有不足之處:部分患者符合壓瘡風險評估重點人群的條件,但評出的Braden評分不高 (低風險或無風險)。為此,將在下一步的研究中繼續完善壓瘡風險評估重點人群的劃定,在保證不增加漏評率的基礎上,縮小壓瘡風險評估重點人群的范圍,減輕急診科一線護士的工作量及工作負擔。
[1] 盧紅蓮.壓瘡高危因素風險評估與預防護理的新進展 [J].黑龍江醫學,2014,38(4):471-472.
[2] 劉紅,付曉悅,余曉晨,等.壓瘡危險因素評估及預防研究進展[J].中國護理管理,2007,7(2):50-51.
[3] 趙詠梅.分層管理模式在急診內科病房壓瘡與跌倒高危人群中的應用 [C]//全國門急診護理學術交流會議、第14屆全國骨科護理學術交流會議論文匯編,2012.
[4] 陸萍,楊愛玲,王麗芳,等.急診患者壓瘡評估流程改良及應用效果[J].中國臨床保健雜志,2014,17(3):322-323.
[5] 薛小玲,劉慧,景秀琛,等.3種評估表預測壓瘡效果的比較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4,39(4):241-243.
[6] 廖林英,韋素惠.壓瘡危險因素預測管理的研究進展 [J].護理實踐與研究,2009,6(5):96-97.
(責任編輯:何華)
The Application of Standardized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of Pressure Sore in Clinical Emergency Nursing
YU Ting,NI Yuanyuan,DENG Xiaohong,ZHONG Lijun,PAN Shaolian
(Lingnan Hospital of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30,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standardized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of pressure sore in clinical emergency nursing.MethodsThe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of pressure sore for emergency patients was standardized,and the rates of pressure sore assessment before and after standardization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standardization of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of pressure sore,the rate of pressure sore assessment was 92.2%,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3.9%before standardization,with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1).ConclusionsStandardized risk assessment process of pressure sore can improve the rate of pressure sore assessment in emergency patients, so as to provide basis for the implement of targeted measures to prevent pressure sore.
Pressure sore;Risk assessment;Emergency patients
R197.323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4.0573
2016-09-26
2017-02-07
余婷 (1983-),女,福建連江人,碩士學位,主管護師,從事急診護理與護理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