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池
(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廣東 湛江 524001)
闌尾周圍膿腫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對比研究
楊亞池
(湛江市第二中醫醫院,廣東 湛江 524001)
目的 探討兩種不同治療方式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闌尾周圍膿腫患者,隨機均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保守治療,觀察組進行手術治療,比較兩組的治療效果、抗生素應用時間、住院費用、胃腸道恢復時間以及并發癥情況。結果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 (P<0.05)。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觀察組的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抗生素使用時間、胃腸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 (P<0.05)。結論 闌尾周圍膿腫患者采取手術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患者恢復快、并發癥少。
手術;療效;保守治療;闌尾周圍膿腫
闌尾周圍膿腫是急性闌尾炎未及時治療,造成闌尾壞疽、化膿、穿孔,進而被腸襻、網膜包裹粘連,從而形成炎性包塊最終致膿腫,患者臨床表現為不同程度右下腹壓痛,并伴有惡心嘔吐等消化道反應以及發熱等癥狀,同時可觸及包塊[1]。此病治療包括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其中手術治療能將膿腫完全清除,但術后易出現腸瘺、腹腔出血、切口感染等并發癥[2]。而保守治療雖然避免了對人體的損傷,但患者恢復慢,有出現彌漫性腹膜炎、腹腔膿腫的可能。近幾年隨著手術水平的不斷進步,并發癥的發生率明顯降低。本研究探討手術治療、保守治療兩種方式對闌尾周圍膿腫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3年5月至2016年1月期間我院收治的60例闌尾周圍膿腫患者,將患者按門診號末位數字單雙數分為對照組 (單數)、 觀察組 (雙數),每組30例。觀察組男16例,女 14例;患病時間 6~13天,平均 (9.7±1.6)天;年齡24~56歲,平均 (39.5±4.7)歲。對照組男17例,女13例;患病時間7~14天,平均 (10.1±1.2)天;年齡 25~58歲,平均 (39.7±4.5)歲。兩組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無相關精神疾病、手術相關禁忌證,經檢查符合臨床闌尾周圍膿腫診斷標準[3];可積極配合治療,有良好依從性,對治療藥物無禁忌證、嚴重過敏反應。排除標準:肝腎功能不全患者,無法良好配合、依從性差者,臨床資料不全者。
1.2 治療方法 觀察組取仰臥位,硬外麻醉后,在右下腹部作探查切口約6 cm,觀察膿腫情況,對于盆腹腔有膿液者,先吸凈膿液。采用頭高腳低位,同時抬高右側暴露病灶,使用吸引棒將包裹闌尾的腸襻、網膜分離并沖洗。在視野清晰情況下對闌尾系膜電凝,必要時結扎,分離直至闌尾根部,在闌尾盲腸交界處行U型縫合進行關閉,在距闌尾根部5 mm處離斷。使用電凝破壞殘端黏膜,縫合殘端、取出闌尾,用紗布吸除腹腔液并以大網膜覆蓋殘端,放置引流管,術后給予抗生素,待患者體溫正常,無切口感染、腸漏等并發癥后,停止用藥。對照組為利于滲出液局限在盆腔內,取半臥位,飲食以流質、半流質高熱量食物為主,若患者炎癥嚴重有明顯腹脹時需禁食,必要時可給予胃腸減壓。對患者進行抗感染治療時可選擇甲硝唑聯合三代頭孢藥物進行靜脈滴注,用藥時間為1~2周,同時對于膿腫直徑在3 cm以下、病情穩定者,可在B超定位下經皮下空針穿刺抽吸膿液,隔日后根據 B超顯示的患者膿腫情況,再次抽吸膿液直至不易抽出為止。
1.3 觀察指標 對兩組患者的治療情況進行觀察,評估兩種治療方式對患者膿腫的清除效果,統計治療期間并發癥情況。根據相關文獻[4]自制闌尾周圍膿腫恢復評測表:治愈顯效:用藥后腹痛等癥狀消失,B超檢查膿腫消失;恢復良好:癥狀明顯緩解,B超檢查膿腫吸收80%以上、腫塊消失;有所改善:患者疼痛有減弱、癥狀腫瘤減少,膿腫吸收40%以上;無進展:患者癥狀無改善或病情嚴重。治療有效率 =(治愈顯效例數+恢復良好例數)/總例數 ×100%。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5.0統計軟件,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的療效相關指標比較 觀察組的住院費用顯著低于對照組,抗生素使用時間、胃腸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1。

表1 兩組的療效相關指標比較(x±s)
2.2 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比較 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7%,顯著高于對照組的80.0% (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治療有效率比較[n,n(%)]
2.3 兩組治療期間的并發癥情況比較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期間的并發癥情況比較[n(%)]
闌尾周圍膿腫近幾年發病率呈上升趨勢,其形成原因復雜,主要為患者未及時發現、治療闌尾炎,導致病情發展,炎性反應擴散,闌尾出現穿孔、組織化膿,從而被自體大網膜包裹,進而形成腫塊。手術治療、保守治療是目前疾病的主要治療手段,早期由于手術水平受限,開腹對人體損傷大,術后疼痛感強、出血多,且胃腸道功能恢復慢,易引發腸梗阻、切口感染等并發癥。同時膿腫形成后組織充血、炎癥水腫嚴重,闌尾及其系膜質脆,會造成病灶粘連情況嚴重,手術時不易分離,切除闌尾難度較大[5],因此患者在治療時較傾向于選擇保守治療。保守治療主要是使用抗生素改善患者癥狀,控制炎性反應,讓膿腫自行吸收縮小,并在膿腫直徑減少到3 cm以下后,在B超輔助下經皮穿刺抽吸膿液,從而促進患者恢復。但保守治療患者膿腫吸收慢,胃腸功能恢復慢,住院時間長,治療費用高,會增加患者經濟負擔,同時抗生素時間應用較長,易導致耐藥性產生,膿液無法完全清除,有引發腹膜炎、腹腔膿腫等并發癥[6]的可能性。
近幾年隨著臨床醫療水平的提高,手術技術成熟,對人體創傷較小,能有效避免切口感染、腸漏、腸梗阻等并發癥發生, 同時患者恢復快、 住院時間短、 住院費用少[7-8]。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的治療有效率為96.7%,明顯高于對照組的80.0% (P<0.05),推測在手術中通過調整患者體位,從而使膿液能被吸凈,因此疾病治療效果好;同時觀察組較對照組住院費用低,抗生素使用時間、胃腸道恢復時間、住院時間短 (P<0.05),觀察組的腹腔膿腫、腹膜炎等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5),推測是由于麻醉滿意,手術能清楚顯示粘連情況,術野清晰,創傷小,腹腔內分泌物沖洗徹底,有效減少了對腹膜的刺激,避免細胞因子、炎性介質的產生,術后疼痛感弱,不會引起交感神經興奮,從而胃腸道恢復快,腸梗阻、切口感染等并發癥發生率降低。
綜上所述,闌尾周圍膿腫患者采取手術治療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患者恢復快、并發癥少。
[1] 劉衛國,張建立,丁連安,等.腹腔鏡手術一期治療闌尾周圍膿腫可行性探討 [J].中華全科醫師雜志,2012,11(6):461-462.
[2] 李貴全.闌尾周圍膿腫不同治療方法的臨床對比研究 (附423例臨床病例) [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13):93-94.
[3] 孫玲國,孫偉軍,胡德揚.闌尾膿腫Ⅰ期手術治療與保守治療的臨床療效比較分析 [J].浙江創傷外科,2014,19(5):824-825.
[4] 張艷,崔華雷.腹腔鏡治療小兒闌尾周圍膿腫適應征的初步探討[J].天津醫科大學學報,2014,20(1):65-67.
[5] 張建輝.保守治療和早期手術干預在闌尾周圍膿腫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 [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6):61-62.
[6] 任秋生,周勇,崔榮.自擬中藥方劑聯合西藥治療闌尾周圍膿腫的療效分析 [J].中國臨床醫學,2015,22(1):102-104.
[7] Shindholimath VV,Thinakaran K,Rao TN,et al.Laparoscopic management of appendicular mass[J].J Minim Access Surg,2011,7 (2):136-140.
[8] 鄭少峰,黃貴和,羅澤斌,等.腹腔鏡與開腹手術治療闌尾周圍膿腫效果比較 [J].現代醫院,2015,15(12):71-72.
(責任編輯:鐘婷婷)
A Comparative Study of Different Therapeutic Methods for Periappendiceal Abscess
YANG Yachi(The Second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Zhanjiang 524001,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wo different therapeutic methods in the treatment of periappendiceal abscess.Methods6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periappendiceal absces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3 to January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with 30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conservative treatment,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surgical treatment.The therapeutic effect,duration of antibiotic therapy,hospitalization expense,time for gastrointestinal recovery and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The effective rate of treatment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96.7%,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0.0%of control group(P<0.05).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5).The hospitalization expens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nd the duration of antibiotic therapy,time for gastrointestinal recovery and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were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all P<0.05).ConclusionsSurgical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periappendiceal abscess has significant clinical effect,with fast recovery and few complications.
Surgery;Therapeutic effect;Conservative treatment;Periappendiceal abscess
R656.8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4.0531
2017-01-17
楊亞池 (1981-),男,廣東湛江人,本科學歷,主治醫師,研究方向:甲狀腺、乳腺、胃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