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彩霞,梁一帆,蔡東娣,彭燕萍,李康權
(1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廣東 廣州510430;2廣東省湛江農墾第二醫院,廣東 湛江 524272)
集體心理治療聯合自我效能管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作用
何彩霞1,梁一帆2,蔡東娣2,彭燕萍1,李康權1
(1廣州市民政局精神病院,廣東 廣州510430;2廣東省湛江農墾第二醫院,廣東 湛江 524272)
目的 探討在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中應用集體心理治療聯合自我效能管理的效果。方法 選取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10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其中對照組采用傳統康復模式,觀察組實施集體心理治療聯合自我效能管理干預。于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對所有患者進行BPRS、IPROS、SAPS和SANS評定。結果 干預后,觀察組患者的BPRS各因子評分與總分,IPROS各因子得分及總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1)。觀察組干預后的SAPS評分和SAN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1)。結論 集體心理治療聯合自我效能管理可顯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和心理狀況。
精神分裂癥;集體心理治療;自我效能;效果
慢性精神分裂癥作為一種慢性疾病,容易反復發作,久治不愈,不僅會嚴重影響患者的軀體健康,更對患者的身心造成很大的影響。而負面情緒的增加,又會進一步導致病情惡化及加重,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自殺行為[1]。因此,對于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來說,如何在進行規范化治療的同時,提高護理和康復水平顯得尤為必要。本研究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應用集體心理治療聯合自我效能管理措施,效果良好,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湛江農墾第二醫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癥患者100例,入組標準:①符合 《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3版 (CCMD3)相關診斷標準;②經系統的抗精神病藥物治療后病情處于康復期,以陰性癥狀為主 (SANS評分≥48分);③排除其他精神及嚴重軀體疾病。將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各50例,兩組的年齡、性別及病情比較均無統計學差異 (P>0.05)。
1.2 護理對策 對照組采用傳統康復模式。觀察組實施集體心理治療聯合自我效能管理干預,主要措施如下:
1.2.1 集體心理治療措施 ①指導患者參加集體文娛活動,有計劃地安排帶有提高學習能力和競技性質的活動。②強化行為療法。有目的地訓練患者起床、洗刷、進食、服藥等生活技能[2]。③社會交往技能訓練。通過社會活動,教會患者進行正確表達自己并做出積極請求和尋求幫助等技能訓練。治療者作示范,患者之間相互練習對話。④認知替代療法。幫助患者認識自己的病態,指導建立新的認知模式,讓其用新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去處理各種日常事物。⑤家庭干預。加強對家屬的宣教,鼓勵家屬參加座談會,促進與患者的溝通,使家屬對患者有更多的關心與支持[3]。集體心理治療1次/周,約1小時/次。對于主動性較差的患者在認知替代治療方面增加2~3次。
1.2.2 自我效能管理措施 第1階段:①建立個人信息檔案:記錄患者的基本情況、生活習慣和病情等,讓患者參與制訂護理干預方案,由醫生和護士進行分工實施;②指導開展自我管理,使患者由被動接受治療變成治療提供者;③引導患者參與日常生活訓練,提高生活能力;④定期開展目標評價,并根據患者的表現及時調整目標。第2階段:①指導患者進行社會行為訓練:播放錄像,指導患者根據錄像中的示范進行語言表達、角色扮演,教會患者正確表達自己的感受[4];②建立相應的激勵機制:在行為訓練或自我管理中患者取得進步時,及時給予言語和物質獎勵,提高并鞏固其發展起來的自我效能[5];③每周召開一次座談會,傾聽患者的訓練感受,觀察其行為學變化,根據變化調整訓練計劃。

表1 兩組患者的BPRS評分比較(x±s,分)

表2 兩組患者的IPROS得分比較(x±s,分)
1.3 評價標準 在干預前、干預后3個月時分別應用量表對患者進行評價。其中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 (BPRS)共16項因子;住院精神病人康復療效評定量表 (IPROS)36項因子,用總分判斷病人社會功能方面的缺陷程度和療效,分數越高表示社會功能缺陷越嚴重;用精神分裂癥陽性癥狀量表 (SAPS)和陰性癥狀量表 (SANS)評定病情緩解程度。
1.4 統計學分析 應用SPSS 16.0統計軟件,計量數據采用t檢驗,計數數據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的BPRS評分、IPROS得分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的BPRS各因子評分與總分,IPROS各因子得分及總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1),見表1、表2。
2.2 兩組患者的精神癥狀評分比較 觀察組干預后的SAPS評分和SAN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 (P<0.01),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的精神癥狀評分比較(x±s,分)
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常持續存在情感淡漠、興趣缺乏、不知清潔、生活懶散、行為退縮等陰性癥狀,而僅僅依靠常規的抗精神病藥物只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患者的臨床癥狀,很難獲得令人滿意的效果[6]。由于精神疾病的發病原因及病理機制未明,故對精神病患者只能對癥而難以針對病因進行徹底根治。目前臨床上康復鍛煉雖然取得了一定療效,但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干預領域還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和開拓領域[7]。采取有效的干預治療措施,降低患者的殘疾率,提高患者適應社會的能力,提高其社會角色水平和生活質量,顯得尤為必要。
集體心理治療和自我效能管理強調充分調動社會、醫療等各方面的資源,以及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最終形成有效的健康促進行為。目前,關于集體心理治療的研究主要為描述性研究,分析影響健康生活方式的相關因素,在此基礎上制定相應的護理干預和健康策略。相關研究[8]顯示,在精神分裂癥的康復中采用集體心理治療和自我效能管理能夠增加患者自我效能感,提高患者自信心、生活質量和社會適應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兩組的SAPS和SANS、IPROS各因子得分均出現不同程度的降低,觀察組的焦慮抑郁、活力缺乏、思維障礙、啟動性增高、敵視猜測等BPRS因子評分和總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在生活能力、工療情況、社交情況、關心和興趣、講衛生能力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 (P<0.05)。
綜上所述,集體心理治療聯合自我效能管理可顯著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的臨床癥狀,改善患者的社會功能和心理狀況,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復。
[1] 沈漁邨.精神病防治康復 [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2:7.
[2] 韓瑛,劉冠策.增強自我效能干預對慢性精神分裂癥康復作用研究[J].泰山醫學院學報,2009,30(5):378-379.
[3] 李秀芳,孫永菊,張霞.集體心理治療對緩解期精神分裂癥患者的康復效果 [J].中國民康醫學,2007,19(17):785-787.
[4] 張紫娟,蔣菊芳,卞美娟.自我效能干預康復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病人康復的影響 [J].護理研究,2012,26(2C):533-535.
[5] 張婉春,韓海英,孫冉.社區康復訓練和持續健康教育對慢性恢復期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效能感影響的研究 [J].首都醫科大學學報,2014,35(4):492-495.
[6] 陳樹喬,陳式鈿,翁客華.綜合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自我效能感的影響 [J].護理學報,2010,17(3A):63-65.
[7] 童小均.人性化護理在精神分裂癥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3,26(12):1665-1666.
[8] 黃瑞兒,肖根秀,高鎮松,等.自我管理訓練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自理行為的影響 [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0,31(20):3321-3322.
(責任編輯:何華)
Effect of Group Psychotherapy Combined with Self-Efficacy Management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HE Caixia1,LIANG Yifan2,CAI Dongdi2,PENG Yanping1,LI Kangquan1(1Mental Hospital of Guangzhou Civil Affairs Bureau, Guangzhou 510430,China;2Zhanjiang Second Reclamation Hospital,Zhanjiang 524272,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group psychotherapy combined with self-efficacy management o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Methods100 cases of schizophrenia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The control group
traditional rehabilitation model,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group psychotherapy combined with self-efficacy management intervention.Before and 3 months after intervention,all patients received BPRS,IPROS,SAPS and SANS for evaluation.ResultsAfter intervention,the scores of BPRS factors and total score of BPRS,and scores of IPROS factors and total score of IPRO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1).After intervention,the SAPS and SANS scores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P<0.01).ConclusionsGroup psychotherapy combined with self-efficacy management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symptoms,social function and psychological status of patients with chronic schizophrenia.
Schizophrenia;Group psychotherapy;Self-efficacy;Effect
R473.74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4.0535
2016-07-15
2017-01-06
湛江市科技計劃項目 “集體心理治療聯合自我效能管理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作用的研究” (項目編號:2014B01194)
何彩霞 (1967-),女,本科學歷,主管護師,護理部副主任,研究方向:精神科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