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鵬
3月10號到4月中旬,我去了鄭州、杭州、濟南、寧波、上海,以演講嘉賓、嘉賓主持人身份參加了國內所有最頂尖平臺的活動。在此過程中我發現兩個特點:首先,參加活動的行業人士級別越來越高;其次,對內容越來越關注。這就是去庫存壓力帶來的影響,期待破解之路,但還是習慣只聽不分享,落后的味道非常明顯。行為參與是集體抱團取暖的路徑,心態保守是貽誤戰機的必然,心態決定狀態!我發現活動中嘉賓人數多、質量高、觀點有見解、碰撞有思考,相比以前大有進步。我在想為什么會如此?地產企業的存量太大,問題太多,實操已經不夠用,需要資源嗎?這個級別的參會嘉賓不考慮項目操作層面的需求,但想聽觀點、聽模式、聽想法。企業內部已經難以輸送戰略級別的決策素材,走出去成了倒逼下的選擇。
地產去庫存,兩條線的剖析。
明線,在量上去化。這條線上的企業100強平均存量不低于100萬平米以上,就是100億以上的貨值,這個成為企業財務利潤的收割機,苦不堪言。其次,成為行業內頑疾,難以在健康發展上與金融行業、零售行業共贏未來,也很難建立健全完善的流程體系和團隊管理。這些基礎設施建設沒有成為焦點,創新的條件幾乎只有抄襲,最后造成社會恐慌,大量閑置建筑,對城市、經濟發展都帶來無法回避的現實。在這條線上,政府部門的作為非常關鍵。
地產存量去化,目標第一是止損,其次是增利。存量資產是企業利潤收割機,止損迫在眉睫,目前沒有很有效的實現措施。資產要具備被經營這一屬性。怎么做到呢?第一,增加使用物理資產范圍的使用類型。李克強總理說養老地產的發展,包括雙創,一切能賦予內容的做法都要放大去使用,這叫止損。企業開始輕資產模式,市場開始進行ABS,資產證劵化,購物中心運營,屬于增利。
這條線在地上跑,屬于時間線,一個條件疊加一個條件,彼此支持,一旦形成不了結構,成長速度非常緩慢,去化周期難控。要重視的第二線是開放思維、解放思想,運用一切可以利用的資源進行空間組合。現在“共享經濟”在互聯網時代的發展引發的內容變革創新,把存量資產看成資源整合的一個基礎,而非傳統思維的核心。在各行業組合中把商務屬性淡化,功能屬性加強,去尋找屬于市場需要的商業模式組合,繼而完成多贏局面的訴求,比如共享單車、比如滴滴打車、比如生態體系。
兩條線的并行轉軌,需要克服的困難是染色體的融合。這里的標準有價值觀,如果一定要給價值觀給予一個說明,是要有高階位的勢能。這個勢能的確定源于立場的確定,必須立足行業、社會。如果立足個體,企業基本不可能融合兩條線。
目前全國存量總面積13億多,綜合體從2014年4000個到2017年7000個,未來預估有1萬個。這個面積,一個字可以形容——“剩”,前面加一個形容詞——“過”。過剩成了行業現象,多而不精,大而不良,直接導致商業去庫存在市場與政策中阻礙重重。
去庫存,就是讓物業被使用,核心就是轉化,讓誰來用。從常規的使用者到無邊界的使用,核心是擴大使用邊際范圍。具體表現無外乎三個維度:政策法規的措施,控制源頭,別再隨意新增建筑面積;鼓勵運營、降稅、貼補;市場上,各種類型的參與,養老、創業、基地。意識要打破常規經驗,懷揣行業擔當去看待社會困難處境。
成都新出臺控制商業項目屬性更改的政策,不清楚目的,但可以肯定,不利于商業去庫存,思維僵化。前年底一系列政策措施幫助去庫存,在去年初開始全面有起色,到去年10月3號忽然進入速凍,當時以為這個政策只是短暫,現在一個接一個的冰凍期開始進入市場。馬云說,經濟進入快速顛簸中,問題自然非常多,但機會也非常多。問題永遠都有,機會在哪里,卻需要在問題中尋找希望,這也是去庫存中必須要有的信念。
洞察力優于商業模式,這才是屬于時代匹配的機會。還把鏈家看成二手房公司,把優客廣場看成創業公司,把一切有想法但虧錢的公司當成失敗的企業,都是錯失機會自動退出的loser。
鵬友會的出現被稱為一股清流,都在主動了解規則的原因和堅持的目的。我現在出去,坐在哪兒都有很多所謂見過的人過來主動寒暄,很多以前在背后調侃挖苦的人都在改變看法,很多點贊的人開始主動貢獻商業模式,很多行業人士主動給予賺錢的落地項目,但自己要清楚,他們只不過是陷入了暈輪效應。在我們100余周周三聚的堅持下,打破了他們對人的理解,內心的不以為是在安全地帶開始不知所措,眼下給予的支持不是溫暖,只是覺得搭上線沒有壞處,把鵬友會當成了一個可以關注的資源。對于鵬友會要有清醒的自我認知,真正給予溫暖并需要被重視的人是你們。
鵬友會在國內商業地產圈被高度關注,它們問我很多問題,為什么叫周三聚,而不是周一聚、周二聚、周四聚、周五聚、周六聚?為什么規則是按照進門時間排序?周三聚的費用誰來支付?你們為什么沒錢?
社群不是協會,協會是虛的,企業是實際的,相互之間解決不了具體問題,發展問題,只是資源宣傳,整合都做不到,是落后的生產關系。社群垂直關系解決了虛實結合。它不是資源共同體,跨界是在強端口處找到商業模式的對接,才能完成企業發展的需求。社群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
先進的生產力才可以高緯度地解決存量資產問題。資源整合做不到,人脈更做不到。政府都做不到的事,傳統領域的行業只有找錢生存,不可能改變存量資產的現狀。這個空間屬于思維模式的高緯度升級。

聯商網董事長龐小偉說,阿里巴巴的曾敏告訴他,傳統行業連信息化都沒有解決,他們已經發現互聯網落后了,物聯網已經不是一個名詞,DT、AR、人工智能全部產品化了,你還在旁邊瞎折騰。
傳統金融解決的是二八問題,新金融解決的是八二問題。傳統金融本來也是一個服務機構,結果比衙門還難進,需要的時候永遠不在。現在的境外機構也有這個問題,眼里只有客戶,還是大客戶。馬云可以依仗八二市場在全世界擁有市場,不是有大智慧,大格局下的大擔當,這個是現實主義者一輩子無法企及的勢能高度。
先進的思維方式也分技術性思維、社群性思維。
建立航道、重設跑道是一個機會,雖然也難,賈躍亭就是邁過BAT三座大山,現在在神與騙子之間被輿論搖擺,在偉大的夢想中想著誰給我錢。
你的做法如果不是擴大邊際效益,或者不是降低固定成本、不是行業普惠、不是集體開心,估計就不會成功。所有先進的思維會帶動整個行業的發展,但推進的力量不是先進的思維,而是先進思維的普及程度,運用才是真正的推動力量。但沒有先進的思維,基本不可能改變現狀。
國際化是一種能力,全球化是一種格局。
我們在一起要做到其他動物和機器都做不到的事,才是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