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培
摘 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問題是事關農村水源安全和農民身體健康的重要問題。主要從農村生活污水的特點入手,對農村生活污水處理技術及其現狀進行探究。
關鍵詞: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生態處理;生物處理
中圖分類號:X70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8.037
隨著我國農村經濟的快速發展,農村生活污水問題已經成為了影響我國農村地區水環境的一個重要問題。在農村地區經濟欠發達的情況下,生活污水排水收集管網系統的不完善,往往會讓農村生活污水在未經處理的情況下就流入河流與湖泊之中。由于這一問題與農村地區的水源安全和人畜的生存發展有著一定的關聯,因此,對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展開研究,也是緩解淡水資源危機,保障農村耕地灌溉的一種有效措施。
1 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特征與處理方式
1.1 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主要特征
地表水、地下水和自來水結合使用,是農村地區生活用水的主要特點。與城市生活污水相似,衛生間糞便及沖洗水、洗浴廢水、廚房餐飲用水也是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重要來源。在對我國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特征進行探究以后,我們可以發現,分散性強、日變化系數大、氨氮含量高和有毒有害物質含量相對較低,是我國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主要特征。
1.2 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處理方式
在對我國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主要特征進行充分了解以后,從當地的經濟水平和自然條件等多種因素入手,研發一種與我國國情相符的處理農村生活污水的技術,是緩解我國水資源供需矛盾、改善農村地區生活環境的有效方式。從污水的收集方式和處理方式來看,分散式處理模式和集中式處理模式是我國農村地區較為常用的生活污水處理模式。在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組成成分日益復雜的情況下,對多種污水處理工藝組合應用,成為了提升農村地區生活污水處理效率的一種有效方式。
2 農村地區常見的生活污水生態處理技術
2.1 人工生態濕地處理技術
污染程度相對較低,是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主要特征之一。由于這類污水的污染程度符合濕地的進水條件,因而利用人工生態濕地對農村地區的生活污水進行治理,是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問題的一種有效措施。對氮磷等難溶有機物的沉淀作用,植物根苗對污染物的過濾作用和吸附作用,以及植物、微生物的化學反應過程是這一技術的凈化機理。微生物的代謝和細菌的硝化作用,也可以讓農村生活污水中的氨氮和磷酸鹽等有機物得到有效去除。從這一技術的應用現狀來看,學者主要對濕地類型、濕地的基質問題和濕地的植物等問題進行探究。在濕地植物的選取過程中,研究人員已經開始對水生蔬菜在這一技術中的應用問題進行了探究。
2.2 穩定塘技術
穩定塘技術主要指的是依托微生物的凈化功能對農村生活污水進行凈化的一種自然化的污水處理技術。從塘內溶解氧的含量與塘內微生物的特性來看,我們可以將穩定塘技術分為好氧塘技術、兼性塘技術和厭氧塘技術3種類型。從農村地區的實際特點來看,對農村農田周圍的一些自然溝渠進行修正和滲層施工,就可以構建一種簡易的污水處理塘體,因此施工簡單和成本低是這一技術應用于農村地區所表現出來的主要特點。由于這一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存在水力停留時間長、積泥嚴重和散發臭味的問題,活性藻技術與組合塘工藝等多種技術的應用,已經讓穩定塘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弊端問題得到了有效解決。
2.3 土地處理工藝技術
土地處理技術主要指的是在對污水進行人工控制的過程中,借助“土壤—植物—微生物”復合生態系統的土壤吸附能力、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和植物的吸收能力對生活污水進行進化的一種污水處理工藝。對該技術的占地問題的研究,一直都是這一技術的研究熱點。在應用這一技術的過程中,一些學者以日本開發的多介質土壤層系統的改進問題為切入點進行探究。從相關學者的研究成果來看,天然有機材料在土壤模塊中的應用,是對這一系統凈化能力進行提升的有效方式。另外,在對這一污水處理模式在實際應用中出現的堵塞問題進行解決的過程中,一些學者提出了在土壤滲濾系統中添加蚯蚓的解決方式。
3 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生物處理技術
3.1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
厭氧生物處理技術主要指的是在厭氧條件下,發揮多種厭氧生物或兼氧微生物共同作用的一種技術,也是對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進行分解的一種技術。污水凈化沼氣池技術是發揮厭氧生物在污水處理中作用的一種有效技術。投資低、施工難度低、土地占用面積小、運行能耗低、社會效益好是這一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主要優點。但是這一技術在實際應用中也存在著受溫度影響較大的缺點。為此,一些研究人員對這一技術的處理效率、脫氧能力等進行了改進。隨著填料技術的不斷發展,厭氧生物膜技術的應用已經成為了學者所關注的一個重要問題。
3.2 好氧生物處理技術
活性污泥法和好氧膜法是利用好氧生物的自身功能對生活污水進行降解的有效方法。由于前者的運行費用相對較高,并且存在著污泥膨脹的隱患,因而在我國農村地區,有關機構建議應用生物膜污水處理法。我國一些村屯所采用的生物接觸氧化法是一種浸沒式的生物膜污水處理法。在解決一些相對偏遠的山區村屯污水處理問題的過程中,一些研究者從山地丘陵地區的地理高差入手,建造了一種五級跌水接觸氧化池。此外,好氧生物濾池技術也是生物膜污水處理法在實際應用中的一種表現形式。東南大學借助研究開發的濺水充氧生物濾池技術對好氧生物濾池的高能耗問題進行了有效解決;南京大學和同濟大學所構建的蚯蚓生態濾池體系,為好氧生物處理技術在冬季的運用提供了一定的保障。
4 結論
從農村地區生活污水的特征入手,提升污水處理機制的經濟性、合理性和基礎有效性,可以讓生活污水處理技術與農村地區的環境特點和經濟水平之間實現有機結合。有機地結合科學因素與社會因素,是提升農村水環境治理成效的有效措施。
參考文獻
[1]馬琳,賀鋒.我國農村生活污水組合處理技術研究進展[J].水處理技術,2014(10):1-5.
[2]劉云國,江盧華,曾光明,等.我國農村生活污水分散式處理技術的研究進展[J].世界科技研究與發展,2014(03):343-348.
[3]王磊.農村生活污水生態處理技術研究與應用進展分析[J].科技與企業,2013(21):145,147.
[4]潘茉蘭,趙歡蕊.我國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技術應用及研究進展[J].安徽農學通報(上半月刊),2010(19):119-120.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