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亮
摘 要:結合工程實例,針對地鐵車站深基坑工程的監測工作進行了研究和探討,詳細介紹了深基坑施工過程的監測布置方案,并結合現場實測數據分析,以保證達到施工的質量要求,供相關人員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地鐵工程;深基坑;施工質量;變形監測
中圖分類號:U231.3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8.066
地鐵車站工程施工具有地質環境條件復雜、施工地區建筑物較集中、施工對周圍建筑的影響較大等特點,相比于普通基坑工程的施工難度更大,因此,在進行地鐵車站深基坑施工時,必須加強施工過程的變形監測,及時反饋監測成果,對觀測數據進行分析和評價,以此有效地提高施工質量,保證工程進展的順利。
1 工程概況
某地鐵車站工程為地下3層的島式站臺,4柱5跨3層結構,車站長303 m,標準段寬36.7 m,深約25 m,頂板覆土約4 m,兩端覆土約1.5 m,車站設有5個出入口,其中,1,2,4號出入口為本次車站施工范圍,3,5號出入口為預留。
2 工程地質及水文情況
根據鉆孔揭露的地層結構、巖性特征及物理性質,結合區域地質資料,本項目地質情況大致如下。
①1層為雜填土:灰—雜色,松散,頂部有厚度為300 mm左右的混凝土地面,以下一般由建筑垃圾及碎塊石、瓦片等組成,黏性土充填,局部含大塊石,成分雜,分布在整個場區,層厚0.9~5.8 m。
①2層為耕植土:灰—褐灰色,松散,主要由粉質黏土及粉土組成,含腐殖質及少量碎石。場區局部缺失該層,層厚0.60~3.70 m。
④1層為砂質粉土:灰色,稍密,含云母,局部夾薄層黏土,全場分布,層厚2.7~5.9 m。
④2層為淤泥質粉質黏土:灰色,流塑,含云母、腐殖質,干強度中等,全場分布,層厚0.9~5.9 m。
④3層為淤泥質粉質黏土夾粉土:灰色,流塑,含云母、貝殼碎屑等,夾較多散體狀粉土,層厚3.10~8.40 m。
⑥1層為淤泥質粉質黏土:灰—深灰色,流塑,局部軟塑。含云母,切面粗糙,呈鱗片狀,層厚1.20~8.50 m。
⑥2層為粉質黏土:灰色,軟塑,含腐殖物,局部夾粉砂。切面粗糙,魚鱗片狀,層厚0.60~3.80 m。
3 監測目的
該基坑開挖深度大,達到25 m左右,地質條件復雜,建設周期長,在施工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各種難以預測的問題,危及施工安全,因此,應制訂完善、周密的監測方案,并在方案指導下進行有計劃、有步驟的現場監測是十分必要的。通過將現場取得的監測數據與設計值進行對比分析,判斷現場施工參數是否符合設計要求,從而確定和優化施工工藝,同時,通過對周邊環境監測數據的分析對比,得出周邊道路、管線是否處于可控范圍,進而對施工步驟、參數進行調整,以確保周邊環境安全。
4 監測工作布置
4.1 監測項目及測點
4.2 監測頻率
監測頻率統計數據如表2所示。
基坑長度為303 m,寬度36.6 m,深度25 m,圍護結構是1 000 mm厚地下連續墻,混凝土強度水下C30,墻深55~63 m,第一、第三、第四道支撐為鋼筋混凝土支撐,強度C30,截面尺寸900 mm×1 000 mm,第二、第五道是鋼支撐,Φ609 mm,厚度16 mm。
監測點具體布設數量如表1所示。為了便于比較,我們只分析支撐軸力、地下連續墻水平位移、立柱樁頂沉降。
6 現場實測數據分析
6.1 支撐軸力
本基坑鋼筋混凝土支撐采用將鋼筋計焊接于支撐主筋上這一方法,鋼支撐采用軸力計安裝于鋼支撐上,混凝土支撐設計值為5 098.0 kN,鋼支撐設計值為2 928.0 kN,實測軸力達到設計值的80%時報警。當鋼支撐架設完成后,按設計要求對其預加70%的設計軸力,開挖到基底時,混凝土支撐軸力ZCL5-01達到最大值,為3 755.29 kN,鋼支撐ZCL5-03最大軸力達到656.47 kN,均小于報警值?;炷林屋S力變化波動幅度明顯大于鋼支撐軸力,根據五道支撐的實測數據反映出在當前工況支撐下開挖,支撐軸力會增大,后續工況架設的支撐下挖土,前道支撐軸力會發生適當調整,后道支撐軸力會加大。
6.2 地下連續墻水平位移(測斜)
本基坑地下連續墻測斜孔共布置了32個(ZQT1~ZQT32),南側測斜孔ZQT5的變形具有典型性。該處地連墻隨開挖深度的加大,水平位移也在逐步增加,ZQT5最大位移量為49 mm,北側ZQT17最大位移量為41 mm,但當第五道支撐架設完成后水平位移增加量開始減小,從整個位移曲線上可以看出最大位移量出現在基底附近,這也符合常規的多道內支撐變形曲線。
6.3 立柱樁頂沉降
根據埋在基坑中部測點LZC4~7,LZC5在開挖到第五道支撐時最大隆起量為21.3 mm,超出了累計報警值,但底板混凝土澆筑完成后開始下降。在影響立柱樁豎向位移的所有因素中,基底隆起與豎向荷載是最主要的兩點,土方開挖會直接引起基底土層隆起,進而帶動立柱樁上浮;而豎向荷載則會引起立柱樁下沉,但整個立柱樁的位移機理還是比較復雜的,僅僅通過計算是很難準確預測的。因此,只能通過實時監測,利用實測數據不斷地調整與控制施工步序,從而降低豎向位移,進而減少立柱樁與地下連續墻之間的差異沉降,保證支撐體系的穩定。
7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地鐵車站深基坑施工環境較為復雜,因此,需要通過對工程施工進行全方位的監測。做好深基坑工程施工的監測工作,加強對整個深基坑施工過程的質量控制,制訂合理的變形監測方案,并采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有效提高監測精度,從而保證整個施工過程中的施工質量、施工安全。
參考文獻
[1]余新梅.論述地鐵車站深基坑施工中的變形監測[J].山西建筑,2013(11).
[2]張庚濤.地鐵車站深基坑變形監測及數據分析[J].現代測繪,2013(06).
〔編輯:張思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