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任
有這樣一群人,他們從大機關來到村支部,從城市來到農村,他們將真情融入腳下的熱土,用腳步體察民情民意,解百姓之憂;他們胸懷愛民之心、恪守利民之責、帶著為民情懷,不畏艱苦、不怕犧牲,履職盡責,奮戰在脫貧攻堅的第一線。他們,叫 “駐村干部”。
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我國選派了77.5萬名機關干部下基層駐村幫扶,12.8萬個貧困村都派了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都明確了幫扶責任人。這是全面推進小康社會建設的關鍵之舉,農村廣闊天地、大有作為,做好干部駐村工作,功在當代、利在千秋,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駐村干部駐進村、沉下心,真扶貧、扶真貧,他們用真心換民心,成為扎根在扶貧一線的一支重要力量。重慶市巫山縣總工會的駐村干部李春燕讓油菜花美了紫花村百姓的光景;甘肅省國土廳的駐村干部楊文軒讓武山縣改口村、康瓦村群眾過上了好日子,后生們找媳婦也容易了;吉林省發改委的駐村干部龐振宇的扶貧“攻略”,讓延邊州龍海村的群眾養牛入股兩不誤;廣西林業廳駐村干部尤鎖柱給隆林各族自治縣馬雄村這個曾經的“三無村”帶去了致富經……
他們是扶貧政策的講解員,把扶貧好政策從紅頭文件中搬到了群眾的心坎上;
他們是農村基層黨建的指導員,加強村“兩委”班子建設,筑牢基層堡壘,為幫扶村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隊”;
他們是貧困村脫貧致富的引路人,為群眾栽上“搖錢樹”、養起“下蛋雞”,千方百計帶領群眾發展產業“拔窮根”;
他們是貧困群眾的貼心人,做村里人,干村里事。他們放下架子、撲下身子,把身心融入群眾,把群眾的小事當成大事來辦,解決群眾的實際困難和問題,密切黨同群眾的血肉聯系。
駐村雖有期,情義卻無價。本期本刊策劃,讓我們一起傾聽駐村幫扶中的感人故事……
駐村更駐心,群眾才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