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莎
自習近平總書記于2013年11月首次提出“精準扶貧”以來,各級政府全面推進精準扶貧工作,此次的第三方評估之行就是為檢驗和考核扶貧成效而展開的。我參與扶貧成效第三方評估已有數次,每一次參與都對其含義和意義產生新的理解。腳步不停,思考不止,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在路上,思考也在路上。
初會其意:“第三方評估為精準扶貧保駕護航”
進行工作,最重要的是找準自己的角色定位。自加入精準扶貧工作以來,我就一直在尋找自己作為第三方評估工作人員的定位。之前,對貧困現狀的調查、扶貧計劃的制定、扶貧措施的實施、扶貧效果的評估都由政府來進行,政府既是扶貧工作的實施者,又是扶貧成效的考核者,這樣的安排不甚合理,可能導致個別腐敗現象的產生,影響扶貧工作的成效。在缺乏監督的情況下,一些地方政府可能會根據自身的政績需要,刻意隱瞞貧困戶的真實數量和具體情況,強行進行“數字脫貧”,如此,扶貧效果可想而知。第三方評估的出現恰恰能夠彌補政府“自我評估”的缺陷,對政府而言,第三方評估相當于是一個外部制衡機制,對政府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
起初,我始終將自己作為監督政府的工作人員,在調研的過程中也處處“提防”著鄉里和村里的干部,“清場”是常有的事。我認為他們會對農戶的回答,特別是滿意度方面的回答,產生一定的干擾,相反,我非常注重傾聽農民的觀點。
然而在調研的過程中我發現,農戶自身存在隱瞞收入的情況。 “錢財不外露”的觀念導致謊報收入的情況較嚴重,我采訪的農戶幾乎都會說類似“沒有多少錢”“沒有種什么”“賺不了多少錢”這樣的話,這就需要調研員們刨根問底、明其所以,通過自己所見所聽來識別農戶言語的真實性。
經過調研我漸漸明白,第三方評估是精準扶貧的有力工具和保障。作為第三方評估的工作人員,我們應正確處理好與政府以及被調查農戶之間的關系,既要監督地方政府,識破其面子工作及弄虛作假、敷衍了事的不當行為,對脫貧成效進行考核,又應向上級政府反映調查結果,打破省市縣鄉政府信息不對稱的現狀。既要維護農戶的參與權和話語權,了解農民對扶貧工作最真實的看法和最需要的幫扶形式,又要防止被刻意隱瞞收入的農民誤導,造成數據收集和判斷上的誤差。
總而言之,第三方評估是一個客觀的機制,不偏聽偏信任何一方,運用科學的方法做出客觀的判斷,不傾斜、不偏袒、不同情,才能達到為精準扶貧保駕護航的目的。
再探其實:“貴在精準,重在精準,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精準扶貧作為一項新型的扶貧工作,貴在“精準”二字,與傳統粗放式扶貧不同的是,其用“滴灌”代替“漫灌”,將幫扶目標從大規模減貧細分到因戶因人施策,這是精準扶貧在以往的扶貧工作基礎上做出的建設性創新,是其亮點所在。
精準扶貧重在“精準”,講究“六個精準”即:扶貧對象精準、項目安排精準、資金使用精準、措施到戶精準、因村派人精準、脫貧成效精準。“精準”同于“對癥下藥”,只有“精準”,方能“藥到病除”、成功減貧,故“成敗之舉在于精準”。
“精準”始自識別,判斷識別的準確性也是本次工作的重要內容。主要是根據事先制定的統一標準、流程來判斷調查對象是否符合貧困縣、貧困村、貧困戶的標準。精準地識別是讓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得到幫助,識別的重點在于找到符合國家規定的貧困標準、真正貧困的扶貧對象。識別出貧困對象后,應進行精準幫扶,根據致貧原因制定出具有針對性的扶貧策略,要“扶到點上,扶到根上”,這是“精準”的精髓所在。
此次第三方評估工作主要是考核精準識別的準確性和精準幫扶的科學性,判斷對貧困戶、脫貧戶的識別是否合理,幫扶措施是否有效,能在多大程度上改善農戶生活。
后明其然:精準扶貧長效機制“滴水穿石”
此次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工作主要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的脫貧攻堅目標展開,關注扶貧對象是否愁吃愁穿及其義務教育、基本醫療和住房是否有保障。立足長遠并且具有可持續性,是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這能長久地造福村莊和農戶,達到長期穩定的扶貧效果。此次入戶調查使用的問卷非常注重對農戶享受的長期穩定的幫扶進行考量,如九年義務教育、促進勞動力轉移就業、農業產業化、醫療保障、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強調完善教育、醫療、養老、住房保障體系,將一些臨時性的幫扶如慰問品、慰問金、政府發的種子、仔畜、危房改造補助資金等排除在外。
精準扶貧長效機制能夠長久地保障貧困戶的生活,其功不在一時,而在一世。從短期來看,這些長效機制達到的效果遠不比慰問金、慰問品來的快速、明顯,因此一些地方政府為了追求短期政績,受功利主義驅使,采取直接發錢的方式來幫助貧困戶快速脫貧,脫貧指標很快全部完成,但是返貧現象十分嚴重,終究是治標不治本。
精準扶貧是一項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偉大舉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根本改變貧困、落后面貌,需要廣大人民群眾發揚‘滴水穿石般的韌勁和默默奉獻的艱苦創業精神,進行長期不懈的努力。”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可見扶貧工作的攻堅性、戰略性、長期性。精準扶貧應將眼光放長遠,立足未來,發展產業,促進就業,以幫助貧困戶可持續創收為目標成效,造福祖祖輩輩。
深感其意:“政策好不好,關鍵看老鄉”
考察農戶的滿意度是本次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的重要內容,農戶的滿意度是檢驗政府工作的重要指標。精準扶貧機制是為貧困戶服務的,最好的結果莫過于扶貧資源公平有效地調配、貧困戶紛紛脫貧致富、鄉親們高度滿意。
此次評估結果顯示,農戶的滿意度普遍較高,很多農戶都非常感謝政府、感謝黨。我認為原因有兩條:一是政府的工作到位;二是農戶比較容易滿足。的確,政策的好壞能夠從農戶們的反映中看出。但是一些農戶只是因為自己得到了幫扶而高興,但自己到底應得多少幫扶并不了解,這樣一來最真實的滿意度就沒能得到體現。所以加強對扶貧相關政策的宣傳教育工作非常重要,要讓每一個農戶都清楚政策要求,了解自己應得的扶助,并提出適當的意見和建議。
同時,我認為建立暢通的民眾監督渠道非常重要。讓非貧困戶或貧困戶來檢舉或反映錯評、錯退貧困戶問題,讓村民之間互相監督,反映出最真實的情況和村民對于貧困戶或脫貧戶評選最直接的想法,有利于對扶貧工作的監督。扶貧政策與民眾緊密相關,政策的好壞應由民眾來評判,民眾的監督必不可少,“鄉親們是哭是笑”十分重要。
隨著調研的不斷深入,我不斷得到成長。我將繼續思考,繼續前行,同精準扶貧第三方評估一同進步。
(作者單位:南昌大學公共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