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司淼
摘 要:從“景觀體驗”的概念入手,闡述了景觀身體上的體驗和景觀心理上的體驗。景觀身體上的體驗又分為視覺上的體驗、聽覺上的體驗、嗅覺上的體驗和觸覺上的體驗4種。主要分析了從感官上體驗大學校園的景觀設計。
關鍵詞:校園景觀;景觀體驗;視覺;聽覺
中圖分類號:TU986.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8.101
通常,設計中強調以人為本,因為一切設計的服務對象都是人群,在設計過程中首先要考慮到的是人的需求。美好的景觀體驗美化了校園環(huán)境,增加了校園生活樂趣。在繁忙、沉重的學習生活中,好的景觀體驗可以幫助學生適當?shù)蒯尫艍毫Γ蛊渥叱鼋淌遥H近自然。
1 “景觀體驗”的概念
“體驗(experience)”來自于拉丁語“experior”,通常指非理性的,由感性而獲取的知識,后來被人們稱作“經(jīng)歷”。假設這樣的場景:人們走到一片一望無際的大草原上,藍藍的天空,潔白無瑕的云朵,偶爾兩三只老牛悠閑漫步著。為何人們面對這一場景久久駐足,充滿向往,不舍離去?因為人們從這美好的景色中看到了自己對生活的美好期望和美好愿望。景觀使人們對意義和價值的領悟產生情緒和情感上的變化,使簡簡單單的自然風景變成直指內心世界的追思和訴求,并在往后的人生中反復回憶和品評。
2 景觀身體上的體驗
2.1 視覺上的體驗
“景觀”一詞由“景”和“觀”2個字組成,“景”代表自然景色,“觀”代表人們觀賞景色的一個動作或者過程。景觀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供人們觀賞,具有觀賞性和審美性。
我國東、南、西、北四大區(qū)域給人不一樣的視覺體驗和沖擊——東南部沿岸城市,高樓林立,直聳入云,氣勢恢宏,上班路上快速行走的人們也是一道別樣的風景,視覺上給人一種繁華、大氣的感覺;東北部工業(yè)城市,工廠高高的煙囪與自然景色交雜著,工廠的廢棄物、煙塵彌漫整座城市,視覺上給人一種灰暗、樸實的感覺;西北部自然風景靚麗,抬頭是藍藍的天、白白的云,低頭是望不到邊際的、蒼茫的草原和一群群自由生長的牛羊,視覺上讓人感受到“風景如畫”的準確意境;西南部是民族眾多之地,滿眼都是少數(shù)民族的特色,從服裝到房屋,和大多數(shù)城市相比,視覺上有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2.2 聽覺上的體驗
人們不僅喜歡看美好的事物,同樣也喜歡聽天籟之音。大自然中有嘩啦啦的磅礴大雨,也有山間泉水叮咚叮咚作響;校園中琴房里流溢出來悠揚的琴聲;教室里課堂上,教師孜孜不倦授課,有著鏗鏘有力的語調;操場上球賽對決時,學生們聲嘶力竭助威的吶喊聲;午間人滿為患的食堂,鍋勺發(fā)出激烈的碰撞聲,還有嘈雜人群中的買賣聲;幽密的林間小路上,情侶們的竊竊私語聲;校園中清脆的聲音與校園外的喧囂不已有著完全不同的體驗。
2.3 嗅覺上的體驗
生活在城市中,每天面對的是霧霾,呼吸的是工廠排出的顆粒物、汽車排出的尾氣,很難呼吸到新鮮的空氣。雖然無論是好或壞都是一種體驗,但人們都是追求美好事物的。所以,當人們面對的是大自然中的鳥語花香,感受的是雨后泥土中散發(fā)出的清新氣息時,總會有種如沐浴般后的舒爽。校園中種植的桂花樹,每到8月便香氣四溢,籠罩著整個校園。學生宿舍后街永遠散發(fā)著誘人的美食香氣。校園中不僅可以種普通的香樟、梧桐、欒樹,還可以種一些有花期的樹木。這樣在不同的季節(jié),校園中充滿了各種不同的芳香。
2.4 觸覺上的體驗
景觀上觸覺的體現(xiàn)沒有視覺和聽覺那么明顯,但依舊是存在的。觸覺是人們觸碰到一個物體時感受它的形狀、肌理、脈絡等。走在大自然中,我們會摸一摸樹皮粗糙、坑凹不平的肌理,會感受一下樹葉的脈絡,會感觸一下河流水從指縫中穿過的柔軟而又抓不住的觸感。在校園中,我們會無數(shù)次觸碰陪伴我們的桌椅,會無數(shù)次觸碰教室外的欄桿,會用腳丈量、無數(shù)次觸碰校園的每一寸土地。
我們每天所看到的、聽到的、聞到的、摸到的都是我們所經(jīng)歷的。
3 景觀心理上的體驗
體驗不僅僅只有五官上的,在心理上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牛頓在劍橋大學圣三一學院主樓旁蘋果樹下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雖然該樹早在1820年的暴風雨中就倒下了,但后來又補栽了一棵冠狀蘋果樹,仍然成為象征牛頓科學精神的重要物標,孕育了一代又一代的劍橋學子。在大學校園中經(jīng)常會看見一些雕塑,有校友名人雕塑,讓學生有值得學習和膜拜的對象;還有校訓石碑,讓學生銘記校訓,用校訓來影響學生的內在品質和外在行為。
當人們看到一個新鮮事物或景觀時,心理狀態(tài)會產生幾層變化——第一層是環(huán)境刺激,第二層是意念激發(fā),第三層是自由聯(lián)想,最后一層是價值的超越。當人們看到一棵蘋果樹,不了解其深刻蘊意時,僅僅感覺就和其他樹木一樣。但當被告知牛頓是在這棵蘋果樹下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這一定律時,人們會感覺離著名物理學家牛頓很近,會受到這棵蘋果樹以及周圍環(huán)境的刺激,會不由自主地被牛頓的科學精神所激勵。這是對大多數(shù)人們潛在的精神追求和意念的激發(fā),并且會使其產生一系列新的聯(lián)想和思索,會對所看到的事物的本質進行思考,更加會對自己未來的潛能進行思考。當?shù)贸鲆欢ǖ乃伎冀Y論后,人們就會朝著這個結論邁進。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的最后一層提到自我實現(xiàn)的需求,就是當人們的溫飽問題得到解決,自我意念已經(jīng)激發(fā)后,開始希望實現(xiàn)自我的人生價值和意義。
4 結束語
與景觀“相知相愛”,“相知”指的是對所見景觀有客觀的認識、認知,“相愛”指的是透過景觀這一載體,能看出設計者們所要表達和傳達給人們的情感、知識,最后人們結合自身現(xiàn)有的經(jīng)驗、知識、個性、需求來全方位地體驗和感受景觀的淵博的文化和深刻的蘊意,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fā)自己內在的潛能,追求自我人生價值的實現(xiàn)。
參考文獻
[1]瞿飛,許先升,付暉.關于景觀體驗的研究[J].山西建筑,2014,40(2):210-213.
[2]陳瑩.體驗設計與設計體驗[J].商場現(xiàn)代化,2010(12):111-112.
[3]劉圓圓,劉聲遠.城市居住區(qū)景觀五感體驗式設計研究[J].四川建筑科學研究,2013,39(2):322-324.
[4]宋詠梅.關于體驗旅游的特點和設計原則[J].特區(qū)經(jīng)濟,2007,216(1):177-179.
〔編輯:劉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