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彥華
由于高中美術教學的課程內容基本上以美術鑒賞為主,那么如何培養學生對美術作品的鑒賞能力就成為高中美術教學的核心問題。只有經過不斷的科學而有針對性的系統訓練,人的審美修養才能逐步得到提高,進而使學生在對待自然、社會、人生判斷上形成積極的觀念與情感。下面我會結合教學實踐,談一談培養高中學生美術鑒賞能力的幾點措施。
一、掌握不同的藝術語言,讀懂特定的藝術作品
其實一切藝術門類都有其特殊的語言,就像我們的談話和演講用口語進行交流、表達一樣。我們知道文學創作用語言文字進行表述,舞蹈表演運用肢體的動作,音樂運用音符節奏,電影畫面運用蒙太奇即鏡頭轉換來完成。這些都是其特定的藝術語言,而美術作品的藝術語言更是多樣的,高中學生只有了解了更全面的美術語言,才能進而讀懂美術作品。
1.了解西方美術的基礎性語言并運用其解讀美術作品
西方美術語言的基本語素包含點、線、面,進而構成了形體結構。透視、明暗、冷暖、色調等多種因素,通過帶領學生學習這些語言的特點,并用其分析在具體的美術作品中的運用,從而更好地解讀作品,比如讓學生對達·芬奇的油畫《蒙娜麗莎》進行欣賞時,首先引導學生認識該作品的畫種樣式,即西方寫實油畫肖像,然后分析其運用了哪些具象寫實藝術的基本語言,構圖上采用近景人物半身像的飽滿構圖,背景表現由近及遠的田園風光,主體人物與背景形成強烈的近大遠小的透視變化,把整個人物的像向前推出,形成大空間的立體效果,利用不同的線條表現了人物的頭發、衣著、手及人物輪廓的不同形態和質感。這里尤其強調學生觀察蒙娜麗莎雙手的細膩而深入的刻畫,是運用流暢而富有強性的線條,立體感較強的明暗過渡,自然而生動的肌膚色彩等寫實的藝術語言,表現出視覺上的美感。
2.引導學生體會中國畫特有的藝術語言,感知東方神韻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中國畫的工具和材料是中國特有的筆、墨、紙、硯、中國畫顏料。中國畫的用筆方式講究中鋒、側鋒、順峰、逆鋒等,用筆技法包含皴、擦、點染、勾等,用墨講究濃淡、干濕、輕重等,這些都是中國畫具備的獨特的藝術語言。教師在引領學生對中國畫作品進行鑒賞時,就需運用這些藝術語言對其進行解讀和體會。如,欣賞齊白石的《蝦》時,首先引領學生去找出該作品的筆墨特點:用筆講究簡約、凝練,尤其雙鉗采用中鋒表現蝦的骨感和力量,長須勾畫遒勁,短足點寫靈動,用墨更是層次豐富、變化多樣,尤其介紹白石老人于八十多歲筆耕不輟創造出濃墨一筆畫腸骨的破墨法,把草蝦的透明質感躍然紙上,真可謂神來之筆,似與非似之間,凸顯東方神韻。
二、聯系人文知識。發掘藝術作品的內涵
在欣賞課上,我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當讓學生欣賞一幅作品時,他們大多數只看到作品內容上的人物或景物,并能對人物或景物的形式特點進行大略的描述,至于作者的創作意圖,也就是要傳遞給人們哪些信息或何種思想卻知之甚少或干脆不明其意。遇到這樣的問題,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聯系歷史、地理、政治等人文方面的知識來作指導,對作品的內容和內涵進行認識和解讀。如,領導學生欣賞19世紀法國畫家米勒的油畫《拾穗者》,從作者的樣式和內容人手,分析該畫的人物環境及發生的故事。然后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把該作品和作者與當時的時代背景及其價值趨向聯系起來,分析在19世紀法國的人物畫,基本上取材于宗教神學人物和宮廷權貴的形象。通過聯系法國19世紀歷史政治的現狀及西方人物油畫的發展,我們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拾穗者》這幅批判現實主義風格的作品,從而透過畫面本身更深層次地挖掘該作品的豐富內涵,這也是作者想要表達的創作意圖。
三、讓想象生出夢的翅膀
我們在欣賞意象藝術和抽象藝術方面,想象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意象藝術中,作者藝術真實與客觀真實是有較大區別的。藝術家所表現的藝術真實是對客觀真實的抽象概括,并加入自身獨特感受而形成的藝術形象,也就是說藝術家本身的創作過程就有很多的想象因素,那么讓學生進行欣賞時,就必須對作品的內容和內涵展開大膽而豐富的想象。但是這種大膽的想象絕不同于平時我們的胡思亂想,這里的想象是建立在學生本身已掌握的美術欣賞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并能夠聯系相關人文知識進行分析推理的基礎上,大膽加入自身感受,這種想象就是創造性思維。
由于人的想象是建立在人的生理和心理的不斷成熟的過程中的,情感經歷的不同階段的基礎之上,又受到人的不同的獨特性格、氣質及審美趨向制約,所以看作品先了解作者,就需要主動想象作者的人生經歷、個性特點及作者所生活的時代背景,并加入自身的認識感受去分析作品,展開自己想象的翅膀進行大膽而自由的嘗試性欣賞,最終也培養了學生的創作思維和審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