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蘭香
一、教材分析
有機化合物的學習不同于無機化合物的學習,有其獨特的學習方法。學習有機化合物最大的特點就是要從結構出發,結構決定性質,性質反映結構。《乙烯》是高中化學必修二第三章第二節的教學內容,是不飽和烴烯烴的代表物。在此之前,學生學習了甲烷和烷烴的性質,對有機化合物有了初步的認識,能初步認識“結構與性質”的關系,但是需要進一步強化認識,而乙烯是非常典型的反映“結構與性質”關系的一節內容,授課之前應該在教學設計上狠下功夫,嘗試使學生自己通過乙烯的結構特點分析其性質并最終得出結論,進而進一步認識“結構與性質”的關系。下面淺談一下我的設計思路。
二、教法分析
1.重視創設情景引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化學離不開生活,生活離不開化學。化學與生活緊密相連,但是理科知識往往抽象難懂,學習起來也并不容易,所以創設較好的情景引入能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所以講授這節課我們可以利用化學學科的特點,利用多媒體,展示與乙烯相關的產品,例如,液晶電視、塑料大棚、旱冰鞋、漂亮衣服等等,或者通過從乙烯的用途人手,例如,乙烯可以做催熟劑,能使西紅柿提前成熟;乙烯的產量是衡量一個國家石油化工發展水平的標志等,作為本節內容的引入。這樣的方式既能使學生輕松、愉快地認識乙烯,接受教學內容,又能激發他們對乙烯的學習興趣,體現教學目標要求的情感教育。而且乙烯的用途是高考常考點,利用它可以推斷有機圖框題中的中間物質,因此,這樣的引入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重視乙烯分子結構的分析,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
結構決定性質,性質體現結構,所以從乙烯的結構特點人手分析其性質是較為理想的講解方式。乙烯分子是平面結構,六個原子共平面,原子之間有夾角,突出的特點是含有“雙鍵”,結構簡單明了。可以讓學生自己動手組裝乙烯分子的球棍模型和比例模型,尤其是球棍模型非常形象,學生一下子就能觀察出其結構特點,并且能牢記乙烯分子的結構特點。或者通過Flash動畫形象地展示乙烯分子的結構,這些都能使學生對其結構有個非常感性的認識,最終掌握乙烯分子的結構特點。最后,教師要強調乙烯分子最大的結構特點就是含有官能團“雙鍵”,“雙鍵”決定了它的化學性質。
三、化學性質的引入應體現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乙烯含有的官能團“雙鍵”決定其化學性質,那么怎樣分析“雙鍵”呢?教師可以提供“碳碳單鍵”的鍵能與“碳碳雙鍵”的鍵能的數據,通過數據,學生很容易能夠比較出“碳碳雙鍵”中“雙鍵”的鍵能不是“碳碳單鍵”鍵能的兩倍,而是比兩倍小一點。通過這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討論得出“雙鍵”中一個鍵易斷裂的結論。“雙鍵”中的一個鍵較容易斷裂說明什么,這又是學生思考的一個問題。循序漸進的問題誘導,幫助學生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最終幫助學生分析出結論,乙烯比較活潑,能發生加成反應、加聚反應,能使酸性高錳酸鉀溶液褪色等性質,這樣的思路,學生接受起來就比較容易,并且能與甲烷的結構、性質做對比,進一步加強認識結構與性質的關系。
對比講解乙烯的化學性質。甲烷是烷烴的代表物,乙烯是烯烴的代表物,對比講解它們在結構、性質上的異同點,便于學生記憶,也能使學生更深理解“結構決定性質”的重要性。
1.乙烯的燃燒反應
乙烯、甲烷都能燃燒,但是燃燒的化學現象不同。甲烷燃燒時火焰明亮,乙烯燃燒時火焰明亮但伴有黑煙,這是由于乙烯中碳的百分含量較高引起的。
2.將乙烯、甲烷氣體分別通入高錳酸鉀溶液中觀察
實驗顯示通入甲烷的溶液毫無變化,通入乙烯的溶液紫色褪去了,說明乙烯能使高錳酸鉀溶液褪色。引導學生分析其原因,這是由于乙烯較活潑能被高錳酸鉀所氧化,而甲烷性質較穩定不能被其氧化。結構決定性質在這里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3.加成反應
加成反應是乙烯的特征反應。將甲烷、乙烯氣體分別通入溴的四氯化碳溶液中觀察實驗現象,現象是通入甲烷的溶液毫無變化而通入乙烯的溶液褪色了。引導學生分析其原因得出結論,乙烯“雙鍵”中一個鍵易斷裂,乙烯與溴發生了加成反應,并寫出加成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書寫方程式的過程中能明確看出斷鍵的方式,但是不夠形象。這時我們可以充分利用Flash動畫,直觀形象地給學生展示發生加成反應的反應機理。這樣學生接受起來容易,寫方程式更是得心應手,能很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加成反應的發生充分說明結構決定性質,這為以后有機化合物的學習打下了很好的基礎。
4.加聚反應
加聚反應也是乙烯的特征反應。加聚反應方程式的書寫是考試的常考點,但是方程式的書寫簡單易掌握,所以給學生簡單做一下介紹即可,不必做深入的講解。
乙烯是烯烴的代表物,也是不飽和烴的標志物。乙烯一節的講解關系到學生對以后有機化合物分析方法的掌握,所以精心準備這節課是非常有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