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一楠
摘要:幼兒性別教育是完整人格培養的重要組成部分,不應成為全面發展教育的短板。家庭中應注意提高父母參與性別教育的自覺性,幼兒園應逐步改善性別教育方式方法,大眾傳媒應加強性別教育的責任意識,國家社會應對幼兒教師群體性別結構合理化提供政策保障。
關鍵詞:幼兒;性別教育;路徑
近幾年來,“男孩危機”“陰盛陽衰”“偽娘現象”等問題日趨成為輿論和研究者關注的熱點,這類問題充分暴露出兒童性別角色社會化過程中性別教育缺失嚴重的問題。兒童的性別角色社會化不僅對于內化性別觀念,勝任社會角色,調整社會性別秩序,承接和延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而且符合幼兒心理發展的需要,有助于健康人格養成和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幼兒性別教育應多方重視和多方參與,共同提高幼兒性別教育的自覺性和專業性
一、提升家庭性別教育的自覺性
很多研究和實例證明,父母對幼兒性別角色的形成和發展的作用甚至大于學校教育的影響。因此,在家庭中開展科學的、順應社會時代要求的性別教育十分必要。
1.明確嬰幼兒時期性別教育的重點——幫助孩子完成性別和自我認知
可以在生活中認真回應孩子的困惑,自然而然地引導幼兒對性別的認知。諸如“我從哪里來?”“開著門,讓我看你洗澡!”等問題常常困擾著家長,甚至部分家長會認為孩子有問題,其實這表明孩子在向父母發出信號“我想認識不同的性別了。”我們應從孩子的行為中讀懂孩子的心理需求,并給予正確回應,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
2.父母應擺脫性別角色刻板印象的束縛
不應將男女兩性共有的性格特征,如,堅強勇敢、溫柔體貼、聽話順從、爭強好勝……等貼上有關性別的標簽。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擺脫性別刻板觀念束縛,淡化成人世界固有的性別框架,給每個孩子更廣泛的發展空間。如,鼓勵女孩子謹慎周全的同時兼具冒險精神,勇于嘗試新挑戰;教育男孩要果斷機智又溫柔體貼。多給孩子一些社會自由度,增進其對男女優秀的人格品質兼容并包,個性充分發展,讓孩子在潛移默化中形成正確的性別角色觀念。
3.注重父母親與兒童的陪伴,發揮其在性別教育中作用
與母親共處時間長、受影響多的孩子,容易繼承母親溫柔、細心、文雅的特質。而與父親共處時間長、受影響多的孩子,容易繼承父親大度、開朗、喜動、自尊心強、喜歡交往,甚至幽默詼諧的特質。雖然生活速度在加快,家庭的生活壓力與日俱增,但父母任何一方都不可缺位孩子的成長。
4.努力創建兩性平衡的家庭氛圍
父母在明確自己所扮演的性別角色模式同時,盡可能避免典型男性化和女性化傾向,為孩子模仿性別角色行為提供榜樣示范。如,父親也分擔部分家務勞動,照看孩子;母親也應自立自強,有自己的工作和事業,鼓勵孩子積極進取。這就有利于孩子把從父母身上學習的優秀品質綜合起來,為完整兒童的教育打下基礎。
二、改善幼兒園性別教育方式
幼兒園是兒童性別角色知識擴展和深化的重要場所,應從物質環境創設、集體教育活動、區域活動、早操環節、繪本閱讀等方面重視幼兒的性別教育。
1.物質環境創設
重視如廁設備的性別教育價值。如廁環節中既蘊含著健康教育的內容,又隱含著社會教育的內容。從性別角色社會化的角度,應在衛生間中體現出所謂的“男女有別”,在保護幼兒隱私權的同時,使幼兒能夠通過此環境獲得對自身性別的認知,以及相應的社會行為規則。如,上海中福會幼兒園廁所設計了隔板,孩子如廁時可以關上門,同時從安全的角度考慮,每個廁所里面還安裝了電鈴,如果孩子需要老師的協助可以按響門鈴,隔壁教室的老師就可以第一時間來幫助孩子。
創設各類游戲環境。有研究指出,戶外大型活動場地和運動設施更容易激發男孩的想象力。因此,應在幼兒園能力范圍內多建設一些供幼兒攀爬的大型器械或適合幼兒進行大運動的活動場地。當然也不可忽視室內游戲材料的投放,尤其是給孩子設置玩沙、玩水區。水和沙取白天然,安全環保無公害,加之其本身有較強的可塑性和變幻性,是兒童天然的玩教具。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都應該多鼓勵他們玩耍,在這個過程中提高其動手操作能力、想象力等。
2.集體教育活動
集體教育活動作為幼兒園有目的、有計劃地對幼兒施加影響的教育方式,應注重以下幾點:
首先,在集體教育活動中,重視個體性別概念、性別觀念的認同。為保障學前兒童性別角色概念的形成,教師應有意識地在集體活動中強化幼兒性別認知,如在排隊、游戲比賽、拿毛巾、上廁所、喝水、取玩具等環節中進行男女分組,使其認識到自己所隸屬的性別群體。如鼓勵男孩學習女孩的細致認真和體貼他人,鼓勵女孩學習男孩的勇敢堅強和獨立自主。
其次,在集體教育活動中,注重完整人格的培養,鼓勵幼兒適當雙性化行為的表現。如在制作精細手工作品和縫紐扣等活動上也應鼓勵男孩參加,培養其耐心和細心。如部分體育活動課中會選擇一些驚險、刺激、富有挑戰性的內容,這些內容可能會有部分女孩退縮,這時應鼓勵女孩大膽參與,培養其勇敢、大膽等品質,并在此過程中及時表揚,提升其意志力。
第三,重視性別教育課程的開發及課程資源的建設。課程是實施性別角色社會化的重要載體,在選編幼兒園課程資源時不僅要考慮是否有助于兒童基本情感、基本經驗、基本知識、基本能力的提升,還應充分考慮對幼兒人格發展的積極意義。開發或選編一些適合不同年齡階段幼兒性教育的啟蒙課程,如《男孩女孩》《衣服里的秘密》等系列性別教育課程。
3.區角活動
區角游戲中倡導幼兒開展適合其性別認同的游戲形式。有些游戲形式天然帶有一定性別傾向性,可以允許并鼓勵幼兒參與。尤其是為男孩的陽剛之氣的增強創設一些有價值的區角游戲,如,大俠游戲、攀爬游戲等。江蘇某幼兒園在區域活動時間給孩子們在角色區投放了披風、面具、塑料軟棒、充氣棍棒等專供男孩去玩所謂的“大俠游戲”,通過這種追打游戲,發泄男孩過剩的精力,培養其正義感、勇敢、堅強等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