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穎
摘 要: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我國與越來越多的國家產生貿易往來,經濟發展穩中求進。在這樣的背景下,社會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也與日俱增,特別是對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職業院校要與時俱進,對國際貿易專業課程進行改革,兼顧傳統與現代教育的優勢,摒棄傳統教育的不足,培養出適應國際經濟形勢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綜合性人才。本文針對職業院校國際貿易英語方向的專業建設提出了幾點建議。
關鍵詞:職業院校 國際貿易 英語方向 專業建設
在日益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中國作為新興的發展中經濟體,逐步躋身于強國之列,成為推動世界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這就意味著我國將與世界其他各國產生頻繁的貿易往來,通過各種各樣的國際貿易,促進各國的經濟發展。在這樣的經濟形勢下,國際貿易專業應運而生,這對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無疑是一個機遇,同時也是嚴峻的考驗。
一、職業院校國際貿易(英語方向)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
國際貿易專業旨在培養精通英語并應用于對外商務活動、系統掌握經濟學原理和國際貿易的基本知識、了解對外貿易經濟政策、能分析國內外經濟形勢的綜合應用型專業人才。國際貿易專業人才不僅要對國際貿易的政策法規了然于胸,而且能將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工具,能在國際商務活動中游刃有余地運用英語。這就要求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要兼具較高的英語水平和嫻熟的商務知識及相關技巧。
第一,在英語水平方面,要求學生能夠應用英語熟練地進行商務洽談。對于國際貿易來說,英語是一種交流溝通的工具,學生應著眼于英語聽、說、翻譯方面的訓練;應用于商務活動中的英語不是用四級、六級等各種等級考試來衡量的,更注重的是英語的實際應用,只有學生熟練掌握日常英語商務用語,對英語的聽、說、翻譯、寫等方面加以實踐,才能保證在日常與國外商人的商務來往中得心應手。這樣學生才能在日后商務活動的函電來往、商務談判、協議及合同簽訂等方面應用自如。
第二,在商務知識方面,要求學生能夠具有較強的實際操作能力及商務談判能力。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要對經濟、談判、國情、國家對外政策、國際經濟形勢等知識悉數了解,注重商務談判技巧和商務活動的實際操作,這樣才能在今后的商務活動中,把握主動權,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職業院校國際貿易專業教學現狀
筆者以所在學校的國際貿易英語方向中起高級5年制專業為例,介紹一下職業院校國際貿易專業的教學現狀。筆者學校國際貿易專業從2010年起由學校公共基礎部承擔開設,專業名稱從最初的商務日語(高起高級3年制),到2011年改為行政與涉外商務(中起高級5年制),再到2013年改成現在的專業名稱——國際貿易(英語方向)(中起高級5年制)。專業名稱改了,課程、課時的設置也進行了相應的變更。課程改革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體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課程體系的改革是實現專業人才全面發展的前提。在近年來的教學改革過程中,不少院校確實非常重視課程體系的調整,并專門針對國際貿易專業開設了語言類課程和國際商務課程。但在實際的教學改革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過于強調應試教育,教學過程中偏重間接經驗的傳授,忽略了學生直接經驗的獲得,教師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1.過于強調應試教育
在課程改革的過程中仍然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多數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只看重英語考試的分數,忽略了英語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在英語課程的學習中,學生只注重英語的讀、寫能力的提高,目的是在考試中取得更高的成績,卻忽略了對聽、說、翻譯能力的提高,從而弱化了英語在實際生活中的應用。同樣,在國際商務課程中,學生只重視書本知識的學習,不注重商務知識的實際應用和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
2.教學過于依賴教師的主導作用,未注重學生實用能力的培養
在教學過程中,國際貿易專業的學生過于依賴教師的教,而忽略了自身的學習,導致未能發揮自身在學習過程中的創造性、創新性等主觀能動性,不利于學生掌握全面、系統的知識,同時,也無法激起學生對國際貿易課程的興趣和愛好。久而久之,學生把學習視為一種負擔,只有在教師的督導下,才能稍微主動地參與到課程學習中,這無益于學生掌握系統的知識、形成實際應用能力。
在傳統的國際貿易課程設置中,通常缺少對其他國家的風土人情的介紹以及與我國文化差異等方面的知識,而這些知識將會在今后的商務活動中體現出重要的作用,會使商務活動進行得更順暢,同時,也能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使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過程中,很好地體現了教學過程中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如果學生對這些知識掌握得不夠,會對今后的商務談判、合同簽訂等商務活動產生或多或少的不利影響。
3.教師的綜合素質有待提高
國際貿易專業中單純教授語言課程的教師居多,但是同時具備英語和商務實踐教授能力的教師卻鳳毛麟角,一部分教師只具備商務知識,另一部分教師只具備較好的英語水平,其余的教師只具備實踐經驗,同時具備英語、商務知識和實踐經驗的教師寥寥無幾。筆者學校國際貿易專業的英語教師來自高校英語專業的比例高達90%,多年外語教學的經驗,使他們具備了足夠的語言應用能力,但由于缺乏商務知識和實踐能力,他們對外貿函電、進出口業務、單證制作等非常陌生,甚至連中英文專用術語都無法一一準確對應。
三、職業院校國際貿易專業課程改革的對策
基于培養現代化企業所需要的合格的國際貿易(英語方向)專業的綜合應用型人才的目標,國際貿易專業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主導,將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有機結合在一起,以培養學生的應用能力為目標,通過課程改革加強與實際應用的聯系,從而促進國際貿易專業學生的全面發展。
1.摒棄應試教育的傳統觀念,全面發展素質教育
隨著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和改革的深化,大多數院校都在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較高的成效。素質教育要求學生在掌握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同時,能將所學的知識應用于實際的工作、生活中,繼而使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為社會發展貢獻力量。
在國際貿易專業,英語和商務知識是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在商務活動中的知識應用是實際操作能力。為了讓學生獲得全面發展,必須將英語、商務知識和實際操作能力有機統一,進而讓學生形成自己的價值觀,在今后在商務活動中出類拔萃,更好地服務于社會發展。
2.在教學過程中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熱情,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這就要求教師發揮主導作用,引導學生思考、探究,進而萌發創造性和創新性思維,指導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從而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教學過程中,還應以間接經驗為主,以直接經驗為輔,將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有機結合,即以教師教學授課為主,同時引導和指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外活動,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增強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國際貿易專業,教師教授的英語和商務知識是間接經驗,學生自己探究、分析、解決問題是直接經驗,要將間接經驗和直接經驗有機統一起來。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多組織與商務活動相關的活動,引導學生參與到活動中,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將兩者結合起來,這樣學生才能成為適應社會需求的綜合應用型人才。
3.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
影響教育改革有諸多因素,其中最重要的影響因素是教師,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起主導作用,教師的一言一行、價值觀及教育觀念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深遠的影響。一部分教師受傳統教育的影響頗深,未能充分體會推行素質教育和深化教育改革的深意;另一部分教師雖稍能理解素質教育的重要性,但其本身專業能力有限,心有余而力不足。在國際貿易專業中也存在同樣的現象,有的教師未能兼具英語溝通和商務實踐能力,有的教師教育觀念還停留在傳統教育上,未能與時俱進。因此,提高教師的整體素質和專業素養刻不容緩。一方面,職業院校可以分期、分批對在職教師進行培訓,更新教育觀念;另一方面,教師要主動參與各種培訓,通過不斷學習提高專業素養。只有教師兼備先進的教育理念和專業素養,才能在教學過程中發揮主導作用,才能引導及指導學生發揮主觀能動性,才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四、小結
在復雜的國際經濟形勢下,我國的經濟發展需要兼具英語和商務實踐能力的綜合應用型人才。傳統的教育方式,很難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地結合起來。現代教育模式提倡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培養具有綜合素質的應用型人才。誠然,教育改革任重而道遠,不可能一蹴而就,這有賴于教師、社會、學生、家庭等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教育機構改進和完善教學內容和教學手段、教師更新教育觀念、社會和家庭給予全力支持,這樣才能促進教育的深化改革,從而培養出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投身于社會建設。
參考文獻:
[1]吳軼群.中部省份加工貿易轉型升級與國際貿易示范專業建設對接研究綜述——以湖南省為例[J].時代教育,2014(23).
[2]牛建軍.新建本科院校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建設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33).
[3]翁梅,李秀娟.國際貿易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技術與市場,2016(23).
[4]劉吉芳.商務管理專業(國際貿易方向)建設規劃思考——以重慶商務職業學院為例[J].東方教育, 2015(8).
(作者單位:廣州市公用事業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