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國民經濟“十三五”發展規劃的實施,技能人才培養和職業教育越來越受到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視。近日,河北省委、省政府“兩辦”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和有條件的縣都要規劃建設職教園區,此舉對促進就業創業和支撐產業發展必將起到重要作用。
職業教育園區產生于20世紀90年代,是職業院校和職業教育集約發展的一種形式,大多規劃在中心城市或次中心城市的郊區邊緣,靠近產業的小城鎮而建。先有鎮后有區或先有區后有鎮皆有之。因規劃建設園區的目的性不同,園區的功能也有差異,大體有以下幾種形式。
其一是職教園區。職教園區是職業院校區域集合的一種職業教育傳統發展模式,始于上世紀末,一般有兩種建設模式:一種是政府統一建設管理,各職業院校搬入,實訓、公寓、體育設施等各院校資源共享。但各地基本沒有管理效果好的園區,只是節約了土地和建設資金,對院校發展并無實際意義;另一種是政府集中規劃,各院校自行建設管理,獨立運行,互無關聯,是政府集約發展職業教育產業的模式,與產業發展結合度較差。
其二是產教園區。產教園區是目前推進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的一種新的模式。園區功能設置從單純職業教育拓展到產業項目,允許院校和其他企業結合專業將實體經濟項目和研發生產企業引進園區,實行“校中廠、廠中校”辦學模式,促使產教研一體化教學,可以提升職業教育對產業經濟發展的融合度和貢獻度,但偏重于引進與院校現有專業相關的企業進入園區,產業的先進性偏低。
其三是產城教園區。產城教結合的教育發展思路,是河北省委書記趙克志于2016年4月提出來的,泛指教育、產業與城市發展緊密結合,以發展教育拉動產業,以產業發展拉動城市發展,拓展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形象。
按照邢臺市委、市政府以產城教結合模式發展職業教育的總體思路,2016年,邢臺技師學院在黃寺規劃了4000畝“產教城”,采取“以教引產、以產促城、產城教結合”的先進發展方式,助力邢臺市黃寺現代化小城鎮建設。這種發展模式在現代化小城鎮建設上具有先進性,它是產教園區的升級版,意義在于以園區為平臺將教育、文化、技術、產業、資本以高度融合方式集合于小城鎮,把小城鎮發展成為具有鮮明的教育文化特色、高技能人才優勢、先進技術匯集、高端產業集群、社會資本流入的“小特區”。不僅為實現職業教育產業化發展提供了可能,而且還可以打造成傳統職教園區、傳統產業園區和傳統特色經濟小鎮的升級版,它是我們探索新型經濟增長方式的一個實踐平臺。
按照邢臺市黃寺“產城教”園區構想,“產城教”園區規劃建設必須堅持高起點、高層次、高水平。一是要對黃寺按現代化小城鎮調升定位進行規劃;二是政府和各院校引進的產業和職業院校及培訓項目必須在京津冀具有先進性;三是園區名稱可謂“邢臺市黃寺產城教園區”,各院校均稱“產教園”,面積較大的亦可稱院校“產教城”;四是應該確立以發展職業教育產業為抓手,以產城教結合發展模式為路徑,培育高技能人才優勢,吸引先進高端產業和高端培訓項目,把黃寺建設發展成為京津冀具有先進性、具有產城教結合特色的現代化小城鎮。提升小城鎮發展的品質和技術創新能力,培育“四新”經濟(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打造傳統職教園區和產業園區的升級版,成為推動新舊動能轉換的連接器和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加速器。
近年來,不少經濟發達地區正在推進傳統產業園區和傳統特色小城鎮改造升級,由此可見,以“產城教”結合方式建設現代化新型小城鎮是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的迫切需要。
(作者系人社部職業能力建設智庫專家、邢臺技師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