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永昌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溪山醫(yī)院新生兒科,廣西 桂林 541002)
新生兒肝炎綜合征患兒應用苯巴比妥對肝功能指標的影響
黃永昌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溪山醫(yī)院新生兒科,廣西 桂林 541002)
目的 對新生兒肝炎綜合征中應用苯巴比妥對患兒肝功能指標的影響進行分析與探討。方法選取158例肝炎綜合征新生兒,以隨機方式將其平均分為治療組與對照組,各79例。對照組患兒采取傳統(tǒng)藥物治療,治療組患兒在傳統(tǒng)治療的基礎上采用苯巴比妥治療,觀察與對比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與血清指標。結果治療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96.2%)與對照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74.7%)有顯著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的血清指標如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堿性磷酸酶、總膽紅素、γ-谷胺酰轉肽酶,均有顯著差異(P<0.05)。結論苯巴比妥用于新生兒讓肝炎綜合征的臨床治療,有顯著療效,且價格便宜,并適合于近期患兒的臨床診斷療效,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新生兒;肝炎綜合征;苯巴比妥;肝功能指標
新生兒肝炎綜合征是嬰兒時期起病具有黃疸癥狀與肝功能損傷的病癥,病因復雜,是嬰兒時期常見疾病,發(fā)病率在1/2500,發(fā)病原因不明,在病因尚未查清之前,應統(tǒng)一稱之為新生兒肝炎綜合征,該類癥狀多見生于1歲的嬰兒,故又被稱之為嬰兒肝炎綜合征。在本次的研究中,選取肝炎綜合征嬰兒158例,現(xiàn)研究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廣西壯族自治區(qū)南溪山醫(yī)院新生兒科2011年10月~2015年1月接診的患肝炎綜合征嬰兒158例,男98例,女60例,以隨機方式平均分為對照組與治療組,各79例。其中,對照組男50例,女29例,年齡(34.12±4.59)歲,治療組患兒男40例,女39例,年齡(35.01±5.21)歲,經對比兩組患兒的臨床基本癥狀,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診斷標準 主要按照國家嬰兒肝炎綜合征診斷標準,排除標準,則需要排除巨細胞病毒、單純皰疹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等病毒的影響[1]。
1.3 方法 治療方法:對照組患兒主要應用保肝利膽藥物傳統(tǒng)治療,治療組患兒在傳統(tǒng)治療的基礎上加用苯巴比妥治療,5 mg/kg,每天3次,每周檢測一次患兒的血清谷丙轉氨酶(ALT)、谷草轉氨酶(AST)、堿性磷酸酶(ALP)、總膽紅素(TBIL)、γ-谷胺酰轉肽酶(GGT)。并對比兩組患兒的各項基本體征。血清檢測:所有患兒于清晨完成靜脈取血3 mL,并運用Olympus進行速率檢測,其主要評定標準ALT、AST、ALP、TBIL、GGT等血清指標。
1.4 療效評價標準 評價標準,無效:臨床癥狀、體征計分評定減少量<33.3%,實驗室檢查無改善,病后有后遺癥出現(xiàn);有效:臨床癥狀和體征評分減少在33.3%~66.7%,臨床各項指標有一定改善;顯效:臨床癥狀、體征評分減少在>66.7%,且手術后無臨床后遺癥;治愈:臨床癥狀和體征評分均消失,實驗室的各項檢測評分,無后遺癥出現(xiàn)[1]。
1.5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實驗采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20.0處理統(tǒng)計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例數(shù)(n)表示,計數(shù)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治療有效率比較 治療組79例患兒中治愈43例,顯效20例,有效13例,治療總有效率96.2%;對照79例組患兒中治愈12例,顯效22例,有效25例,治療總有效率74.7%;兩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 兩組患兒的血清指標比較 兩組患兒ALT、AST、ALP、TBIL、GGT等血清指標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血清指標比較(±s)

表1 兩組患兒血清指標比較(±s)
P值<0.05<0.05<0.05<0.05<0.05項目ALT(U/L) AST(U/L)ALP(U/L)TBIL(umol/L) GGT(IU/L)對照組36.61±6.91 38.26±7.66 140.43±25.53 40.52±7.21 62.63±9.53治療組34.92±5.13 35.62±5.82 141.13±22.13 28.46±6.92 60.21±10.12
新生兒肝炎綜合征是嬰兒常見疾病,臨床以肝細胞性黃疸、肝功能損害為主要表現(xiàn),肝纖維化會進一步導致肝損害,新生兒肝炎綜合征進展,肝功能異常,能夠檢測到多種肝纖維化指標,研究新生兒肝炎綜合征新生兒血清肝纖維指標及其與肝功能相關性對患兒疾病評估有重要價值。在臨床治療血清轉氨酶的升高,對于總膽紅素的提升,其效果更加明顯,除了病毒感染引起了排泄障礙,膽汁黏稠。而膽汁淤積也會引起肝細胞損害,在新生兒起病問題的研究中[2],對表現(xiàn)出生理性黃痘消退延遲,肝功能異常,伴隨營養(yǎng)不良。
在現(xiàn)代國內外的學者研究中發(fā)現(xiàn),苯巴比妥可對患兒的生長發(fā)育產生一定影響,并有助于患兒治療的有效性提升。相關學者的研究中,臨床醫(yī)務人員對患者接診期間的心理產生強烈影響[3-4],而只有控制幼兒的肝功能,才能確保病毒性肝炎的有效治療。本次的研究中驗證了使用苯巴比妥治療嬰兒肝炎的綜合征治療期間,在,常規(guī)應用保肝利膽藥物,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作用[5]。近年來對口服治療藥物的研究發(fā)現(xiàn),苯巴比妥能夠有效治療嬰兒的肝炎綜合征,從而縮短了平均治療天數(shù)[6]。苯巴比妥可誘導肝臟中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性,并促進各基礎成分的相互轉換。檢測過程中,根據(jù)濃度和活性進行對比分析,其作用機理就在于誘導Y蛋白的合成。并依據(jù)酶活性的激活來提高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能力。對于機體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基本能力應用方面,促進體液中多種酶的活性,也能夠有效提高肝細胞對膽紅素的攝取能力,有效完成細胞微粒體酶的合成[7-8]。并通過提高活性酶的活性,進一步提高膽紅素的代謝。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96.2%)與對照組患兒的治療有效率(74.7%)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兒的各項血清指標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苯巴比妥用于新生兒讓肝炎綜合征的臨床治療,有顯著療效,且價格便宜,并適合于近期患兒的臨床診斷療效,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1] 卜勁松.生化指標變化對嬰兒肝炎綜合征的臨床診斷價值[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3):5434-5435.
[2] 鄧文林,熊慧,王玲玲,等.嬰兒肝炎綜合征血清纖維化標志物臨床價值研究[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4,10(10):1029-1032.
[3] 賈紅堅,陳新軍,鄭若龍,等.攜帶乙肝病毒的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服用不同他汀藥物對肝功能的影響[J].實用醫(yī)學雜志, 2014,9(2):1435-1437.
[4] 王媛媛,王明光,姚丹,等.托吡酯與苯巴比妥對小兒癲癇患兒發(fā)作次數(shù)及癇樣放電的影響對比[J].現(xiàn)代生物醫(yī)學進展, 2014,14(15):2918-2920.
[5] 王鳳枝.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嬰兒肝炎綜合征臨床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1,17(6):31-32.
[6] 王淙塏,劉漢嘉,黃永智,等.地塞米松聯(lián)合苯巴比妥治療嬰兒肝炎綜合征療效分析[J].當代醫(yī)學,2014,20(11):148.
[7] 盛瑋,甘潤民,邵粉麗,等.苯巴比妥佐治嬰兒肝炎綜合征的療效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1,22(4):523-525.
[8] 張又祥,肖雪,鄧禮,等.新生兒G-6PD缺陷合并高膽紅素血癥對光療效果的影響[J].廣州醫(yī)藥,2009,40(1):32-34.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