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生濤
(大石橋市中心醫院,遼寧 大石橋 115100)
腹部創傷患者CT與B超診斷準確率的比較
王生濤
(大石橋市中心醫院,遼寧 大石橋 115100)
目的 探討CT與B超診斷120例腹部創傷患者的準確率。方法選取120例腹部創傷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均對其進行腹部CT和B超的掃描檢查,然后給予手術治療,并將手術最終診斷與影像學檢查診斷對比,分析比較CT與B超診斷患者腹部創傷的準確性。結果B超診斷脾臟損傷時的準確率顯著高于CT檢查(P<0.05);CT檢查則在腎臟、腸系膜損傷、胃腸穿孔的準確率明顯高于B超,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者在診斷肝臟及胰腺損傷時無明顯差異。結論CT和B超檢查均可有效輔助診斷腹部創傷疾病,B超可較準確診斷脾臟損傷,而CT診斷腹部空腔臟器及腸系膜損傷的準確率更高,對臨床制定治療方案更具價值,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腹部創傷;CT;B超;準確率
腹部創傷是臨床常見的嚴重創傷性疾病,多由墜落、摔傷、車禍等導致,可表現為惡心、嘔吐、血尿、血便等,若有腹內臟器損傷,可引起出血、感染、腹膜炎,甚至導致休克、ARDS等疾病危害患者生命健康。因此,及時、準確地診斷有無臟器損傷,對于腹部創傷患者的救治極為重要[1]。CT、B超作為臨床常規輔助檢查項目,價格合適,能較為準確、方便地初步診斷病情,已被醫生和患者普遍接受。為比較CT和B超診斷腹部創傷患者的準確率,選取120例腹部創傷患者,對其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遼寧省大石橋市中心醫院于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0例腹部創傷患者,男72例,女48例,年齡18~65歲,平均(42.0±5.1)歲,受傷至就診時間為0.5~24h,平均(9.0±1.5)h。其中墜落傷34例(28.3%),車禍意外65例(54.2%),銳器傷21例(17.5%)。患者均符合腹部創傷診斷標準[2],且排除有感染性疾病者,均可耐受手術,對本次研究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完善所有患者的一般檢查,全程密切監測生命指征。120例患者均選取CT及B超掃描診斷CT由美國GE公司生產,型號為LightSPeed 64排128層螺旋VCT。B超由荷蘭飛利浦公司生產,型號為IU22實時三維彩超。由資深的影像學醫生采用B超檢查儀掃描患者整個上腹部,探頭頻率設為3~6 MHz,患者呈仰臥或側臥位,對腹部進行常規掃描并動態觀察橫、縱、斜等多個切面,檢查有無脾、肝、腎等早期損傷,并判斷患者腹腔內是否存在游離液,隱窩處有無積液或異常回聲。若存在異常積液則為陽性,進行CT檢查前實現設定掃描層的層間距及厚度,層間距為5~10 mm,厚度控制在5~10 mm,全面平掃患者整個腹部,然后采用增強CT掃描,重點觀察患者的腸道及腹膜后腔情況;若患者有臟器破裂及血腫等情況發生,且腹腔出現游離液則認為陽性[3]。最后由經驗豐富的影像學醫生會同外科醫生對患者的CT檢查進行讀片診斷。制定手術方案,選擇合適時間對患者進行手術治療,并根據手術分析最終對患者病情進行確診。將患者的CT及B超檢查的診斷結果與手術最終確診結果對比,分析并比較CT與B超的診斷準確率。
1.3 統計學方法 將所有實驗數據應用SPSS17.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n)表示,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手術治療過程中發現,120例腹部創傷患者中,CT、B超對脾臟損傷的診斷的準確率分別為76.9%、88.5%,B超的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CT(P<0.05);在腎臟、腸系膜損傷及胃腸穿孔的診斷方面,CT的準確率依次為100%、69.2%、100%,B超的準確率依次為77.8%、38.5%、62.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對于肝臟及胰腺損傷的診斷,CT的準確率為85.0%、71.4%,B超為85.0%、71.4%,兩者比較無明顯差異。見表1。

表1 CT與B超檢查診斷腹部創傷準確率比較
腹部創傷是臨床常見的損傷性疾病,占外傷疾病的0.4%~4.2%,死亡率占創傷死亡率的10.0%[4]。隨著我國社會進步和經濟的飛速發展,機動車輛普及,高速公路增多,以及高樓大廈建筑工地遍布,造成大量墜落、損傷、車禍等,導致腹部創傷患者日趨增多。腹部創傷的診療關鍵是有無內部臟器損傷,若腹腔臟器出現損傷,患者常表現為惡心、嘔吐、腹痛、腹脹、血便等癥狀,進行性發展為出血、感染、腹膜炎、休克等甚至導致死亡,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健康。因而,及早診斷患者病情以作出正確的診療方案,對緩解病情、改善預后極為重要。
目前,影像學是臨床上常見的輔助檢查手段,其中CT和B超是影像學中最常用的兩個檢查內容。B超檢查方便、快捷,價格低廉、無輻射,易被廣大患者接受。在檢查腹部閉合損傷時有顯著優勢,常作為首選檢查,但B超受骨骼、腸道氣體等因素影響大,對骨折、胰腺損傷及胃腸道檢查的準確率較低[5]。CT掃描則不受骨骼及氣體影響,可較全面地進行腹部檢查,尤其是檢查腹腔內出血情況有重要作用。CT檢查速度快、無損傷,對呼吸影響輕微,有較高的敏感性和特異性,能較好地判斷腹部損傷的部位、程度及腹腔內積血,安全可靠[6]。本研究中,120例腹部創傷患者均進行了CT及B超檢查,然后根據診斷制定手術方案,并將手術過程中的病情確診與兩項檢查所作診斷進行比較。結果可知,B超對于脾臟損傷的診斷準確率明顯高于CT(P<0.05);而在腎臟、腸系膜損傷及胃腸穿孔的診斷方面,CT的準確率則顯著高于B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于肝臟及胰腺損傷的診斷,兩者比較則無明顯差異。
綜上所述,CT和B超檢查在腹部創傷診斷中作用明確,可及時、準確地作出病情診斷,B超在診斷脾臟損傷時準確率更高,而CT檢查在診斷空腔臟器、腎臟和腸系膜損傷時則更具優勢,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但本研究樣本量較小,不具有廣泛代表意義,待進一步深入研究。
[1] 于永付.腹部創傷130例臨床診斷及治療體會[J].當代醫學, 2013,19(21):73-74
[2] 吳鳳英.探討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J].中外醫學研究,2013,11(14):54-55.
[3] 舒克周.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探討[J].當代醫學,2014,20(35):50-51.
[4] 吳小燕.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臨床意義[J].中國現代醫生, 2014,52(20):64-66.
[5] 茅旭平,陸建東,許冰弦,等.CT平掃在腹部閉合性創傷診斷中的臨床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藥,2014,21(31):102-105.
[6] 李晶.腹部創傷的CT診斷及其臨床意義探討[J].中國醫藥導刊,2011,13(8):1339-134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