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寧夫
(遼寧省鐵嶺縣中心醫院,遼寧 鐵嶺 112600)
兩種手術路徑胸中段食管癌治療效果研究
張寧夫
(遼寧省鐵嶺縣中心醫院,遼寧 鐵嶺 112600)
目的 比較左側和右側入路治療胸中段食管癌的效果差異。方法選取12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隨機分為左側組與右側組,各61例。比較這兩種不同手術路徑治療胸中段食管癌的并發癥發生率、淋巴結清掃情況和3年生存率。結果左側組患者并發癥9例,總發生率為14.75%,右側組患者并發癥20例,總發生率為32.7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左側組患者3年生存率為50.82%,右側患者3年生存率為68.8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經右側入路的并發癥較多,但是3年生存率較高,有利于患者的預后,因此選擇右側入路的獲益更大。
胸中段食管癌;兩種手術路徑;療效
食管癌指的是食管鱗狀上皮的異常增生所形成的惡性病變,典型癥狀為進行性咽下困難,發生到最后出現惡病質狀態,若出現其他器官的轉移,患者的生存質量更差。目前認為胸中段食管是食管癌的好發部位[1],臨床上針對該段病變有多種手術術式,但是還沒有公認的理想術式。為了解左側和右側入路治療胸中段食管癌的效果差異,本研究選取122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進行了治療,分析取得的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取鐵嶺縣中心醫院2010年6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22例經病理檢查確診為胸中段食管癌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為左側入路(左側組)與右側入路(右側組),各61例。左側組男30例,女31例,年齡20~60歲,平均(32.2±5.1)歲,均為鱗癌;右側組男28例,女33例,年齡25~62歲,平均(31.6±5.3)歲,均為鱗癌。兩組患者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 手術方法
1.2.1 左側組 作左胸后外側切口,經過第6肋間進入胸腔,探查并游離食管,切斷中段游離的食管,切除周圍腫瘤組織,同時清掃相關部位的全部淋巴結,最后行弓上胃食管吻合術。
1.2.2 右側組[2]作右胸、腹部、頸部三處切口手術。選取右胸第5肋間前外側作切口,進入胸腔探查并游離胸段食管,切除胸膜和腫瘤周圍組織,清掃隆突下、縱隔、食管旁等部位的淋巴結;作上腹正中切口,游離全胃,保留血管,清掃腹部淋巴結,殘端縫合處理,擴大食管裂孔以防止胃扭轉;作左側頸部胸鎖乳突肌前緣切口,完全切除中段食管,同時清掃上縱隔和右側氣管三角旁的淋巴結,引出管狀胃進行食管癌切除以及頸部食管吻合術。
1.2.3 術后隨訪 手術3年內采用適當的方法定期對患者進行隨訪。
1.3 觀察指標 觀察并記錄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淋巴結清掃情況和3年生存率。術后并發癥發生率越低,淋巴結清掃的越徹底,手術療效就越好,患者3年的生存率就越高。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庫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左側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4.76%,右側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2.7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術后各種并發癥發生率。見表1。
2.2 兩組患者淋巴結清掃情況的比較 左側組清掃淋巴結(11.6±2.1)枚,右側組清掃淋巴結(15.3±2.3)枚,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28,P<0.05);左側組患者發生淋巴結轉移5例,轉移率(陽性淋巴結)為8.20%;右側組患者發生淋巴結轉移13例,轉移率為21.31%;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7,P<0.05)。

表1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比較
2.3 兩組患者生存率的比較 左側組3年生存患者31例,生存率為50.82%;右側3年生存患者42例,生存率為68.8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3,P<0.05)。
相關文獻表明[3],胸中段食管是食管癌高發部位之一,大約所占的比例>50.00%,對這種病的治療主要是徹底切除原發腫瘤、轉移病灶、其他受累的組織和淋巴結。但是腫瘤還是會沿著淋巴管進行上下較長距離或跳躍性轉移,這樣的話,如果第一次腫瘤切除的長度不夠,那么剩下的食管復發腫瘤的機率將會大大提升。雖然有很多種治療方法來治療胸中段食管癌,但是要選擇合適的方法或合適的入路進行手術來治療胸中段食管癌,這是很關鍵的。因而,根據食管癌的生物學特性,從腫瘤學的角度出發,進行食管大部分切除外加胸、腹、頸三組淋巴結清掃來治療胸中段食管癌,以到達根治的目的,這樣的手術方式是最為理想的,雖然這種三組淋巴結清掃的手術方式在理論上有很多的優點,但是這樣的治療方式對整體的治療效果并不好。進行食管癌三組淋巴結清掃手術后,有一部分患者然而被腫瘤的復發和血行轉移所困擾,甚至死于腫瘤的復發。
目前對于食管癌的治療主要還是以采用外科手術為主,種類較多:經左胸食管癌切除術、主動脈弓上食管胃吻合術等。這些手術方法都存在著不同的優點,同時也都存在著各種各樣的缺點。左側入路的視野很好,左側的切口可以很好地暴露食管周圍相關的組織,有利于腫瘤的全部切除,而且只有一個切口,操作步驟簡單,理論上手術后的并發癥會較少,但是也有缺點,因為主動脈弓等結構的阻擋,上縱隔的淋巴結不能完全清掃;右側入路能夠很好的游離食管,完全暴露縱隔,可以徹底清掃淋巴結,但是右側入路需要3個切口,操作步驟較為復雜,理論上的潛在并發癥也會較多,右側入路可以更為徹底地清掃喉返神經旁和氣管旁的淋巴結,這兩個區域正是左側入路時難以徹底清掃的,正好也是食管腫瘤經常會轉移的重點區域[4-5]。根據本研究中的數據顯示,左側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為14.76%,右側組患者并發癥總發生率為32.79%,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左側組清掃淋巴結(11.6±2.1)枚,右側組清掃淋巴結(15.3±2.3)枚,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9.28,P<0.05)。左側組患者3年生存率為50.82%,右側患者3年生存率為68.85%,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13,P<0.05)。
綜上所述,對于胸中段食管癌的治療,如果選擇左側入路,手術后的并發癥的發生率會大大降低,要是選擇右側入路,對于淋巴結的清掃更為徹底,3年的生存率會有所提高。因此,選擇右側入路,患者的預后會更好。
[1] 田鵬,王洲等.兩種手術方式對胸中段食管鱗癌的療效比較[J].實用醫藥雜志,2014,31(3):199-204.
[2] 楊景先,陳曉峰等.左右胸不同路徑手術對胸中段食管癌患者的治療效果研究[J].中國現代醫生,2014,52(27):5-7.
[3] 陳士明.兩種手術路徑治療胸中段食管癌的臨床研究[J].臨床研究,2012,19(32):40-41.
[4] 孔勇,黃暉,林樹潮.中上段食管癌選擇三切口食管癌根治的價值分析[J].當代醫學,2014,20(33):75-76.
[5] 王曉平.胸腔鏡下食管癌手術與開放手術對術后早期肺功能影響的臨床觀察[J].當代醫學,2015,21(11):54-55.
10.3969/j.issn.1009-4393.2017.0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