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州最早汽車站影片資料解讀"/>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楊賡來
欲往江南車行疾 將渡運河舟往來
——揚州最早汽車站影片資料解讀
◎ 楊賡來



設施皆備的車站,行色匆匆的人群,熙來攘往的渡口,悠然鼓帆的輕舟……這是民國年間拍攝的揚州汽車站及毗鄰運河的影片所展現的畫面。這段時長1分41秒的無聲片驚現于美國南加州大學網站,輾轉經熱衷于研究揚州歷史文化的朱德林先生披露,引起了轟動。它彌足珍貴,稱其為是關于揚州的最早的影片資料,恐怕無出其右。從其所聚焦于揚州汽車站及鄰近運河的內容來看,是揚州第一家汽車公司——商辦鎮揚長途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聘請美國攝影師所攝。那么此片涉及了該公司哪些史實呢?這是一個很有趣的話題,不妨四兩棉花八把弓——細談(彈)細談(彈)。
影片中一一展現出揚州最早的汽車站的停車棚、車站牌、候車廳……都是清一色的新建筑。那么它們建于何時?此片攝于何時?
據《揚州市志》史料,民國年間《申報》《民國日報》等報紙報道和時任鎮揚公司鐵路聯運辦事處副主任金治新回憶,歷史上揚州、鎮江之間的交通,或由揚州買舟沿運河經瓜洲渡江,或陸行至江邊渡江,耗時費日。1907年,我國公路客運發端于青島。1910年,青島誕生了中國最早的汽車站——館陶路汽車站,其后汽車客運從沿海地區向內地漸次發展,揚州人對這一新生事物也躍躍欲試,以解決鎮江、揚州之間行路難。
從1918年寶應紳士盧殿虎開始牽頭籌辦,歷經艱難曲折,揚州最早的公路——揚州至六圩公路,于1922年7月開始動工,于11月竣工,全程14.7公里,土路筑成,晴通雨阻。當年12月13日在福運門對岸空地上,舉行通車典禮,各界嘉賓400余人乘汽車行駛全程,盛況空前。此時沿途車站站房、車場尚未建成,并不具備開業條件。但揚州人“洋性”,“嘗鮮”急不可耐。于是自1923年1月4日起,以開通“游行車”為名,定班售票,每日開出4班,當年夏天又增開為6班。
私營鎮揚公司不但是揚州第一家,也是蘇北第一家公路汽車客運公司,它與蘇南最早的滬太、上南等汽車公司系同步籌建,可見其時揚州人感知交通新趨勢,追逐裝備新潮流,把握市場新機會的能力,絲毫不居蘇南人下風!
嗣后陸續建成揚州汽車站及沿途各站設施。影片中所展示的停車棚、候車廳,頂上并無片瓦,而是白鐵皮。毗鄰候車廳,開有4扇西洋窗戶的建筑,則是鎮揚公司的辦公房,公司董事會設在此處,董事長盧殿虎常倚窗口觀察汽車進出動態,見車上滿載乘客,則喜不自禁;見空載,則戚戚焉。
影片中有長達6秒時長的鏡頭聚焦于一處高聳的自來水塔,正是此塔泄露了此片拍攝時間上限的“玄機”——不早于1925年秋。因為史料記載,這座揚州當時罕見的自來水塔,系供修車工間用水及車輛加水之用,正是建成于1925年秋。影片表明,其時揚州汽車站營運設施已經齊全。
此片拍攝時間下限呢?可從該公司坎坷遭遇窺知端倪:1926年公司營業紅紅火火,盈利大幅增長,1927年則厄運當頭——時值北伐軍節節奏捷,軍閥孫傳芳部節節敗退至揚州,強迫公司車輛全供軍運。孫部撤離揚州時搶走一輛轎車,搗毀其他車輛,炸毀六圩車站,公司幾近癱瘓。兵災過后,元氣漸蘇,不料1928年3月的一個深夜,公司停車庫失火,焚毀大小汽車18輛,車站設施傷痕累累,面目全非??梢姡捌袩ㄈ灰恍碌能囌?,只能拍攝于1925年末至1926年間。
影片中熙熙攘攘的人群多穿起了棉袍棉褲,苦力也穿上了短襖棉褲,不過深冬常見的行人“抄手”(雙手攏在袖中)者尚少,運河岸邊樹木多已凋零,水已很淺,與岸頂落差很大,岸邊房屋打入水中的木樁多已裸露,可見時值冬季枯水期。至此,我們可以斷定,拍攝此片最早在1925年初冬,最遲在1926年初冬。
影片拍攝了鎮揚公司的15個員工站立在3輛客車旁。一輛大客車,每輛可載10人;兩輛小客車,每輛可載客4人。這是鎮揚公司全部家當了嗎?不是!
1925年,鎮揚公司上路運行的客車有8輛,其中8人、10人座的客車6輛,4人座的轎車2輛。票價分為專車、客車兩種,專車是每輛轎車單程,票價大洋4元,客車每票大洋8角。當時揚州商家店員工資每月也就五六塊、七八塊大洋;小學教員月工資也就十幾元,如此票價,不為不昂。客人乘4人坐的轎車,除了付票價外,還付給司機小費,大客車司機則無此項收入。公司實行“利益均沾”,讓所有司機每月輪開小轎車若干次,每個人都有收取小費的機會。不料小費“大鍋飯”而導致小轎車常發生零部件損壞、丟失而無人擔責的情況,震怒之下,公司遂改變方法,考核全體司機,從中擇優專門開小轎車,杜絕了此類事件發生。
影片中只見一大、兩小三輛客車。其余5輛大客車哪兒去了?正行駛在揚圩公路上。
客車每票大洋8角,是當時揚州、鎮江之間的客運小輪船票價的2倍多,顯得奇高。但是,仰仗速度是輪船三四倍的優勢,揚州人寧愿多花錢也趨之若鶩,汽車客運日漸興隆,而輪船客運卻日漸衰微,即使鎮江幾家輪船公司所開的揚鎮班客輪在1924年減價競爭招客,甚至隨票送毛巾攬客,還是無濟于事,經營慘淡,江河日下,不得不全部撤停歇業。鎮揚公司從此壟斷了鎮、揚客運,不但在六圩、鎮江自建碼頭、自開渡輪,方便乘客一票到站,還與滬寧鐵路、滬杭鐵路各站之間,互售“一票到底”的聯運客票、行李包裹票,盡其所能提供優質服務方便乘客。
在歷經1927年兵災、1928年火災后,公司于1929年至1931年7月得以恢復元氣。1931年8月遭受特大水災停業,損失慘重。從1932年至1937年間又快速擴張,為了適應乘客數量大增的需求,于1934年購置了30座大客車8輛,步入大型客車運行新階段。1936年,公司還開通了沿江重要碼頭——霍橋的貨運。
霍橋瀕臨長江夾港,當年上海大達、大能兩公司開滬霍線江輪,每日客、貨穿梭不息,是滬揚兩地工業品及農副產品集散地,同時從鎮江、泰興口岸及沿江各處的小輪船、木帆船的客、貨班也在此出入。揚霍路成為主要的物流線。原先滬揚往來商品經此路,全靠板車拉、驢騾馱,改由鎮揚公司承運后,時間既快,費用又省,大受貨主歡迎。
1936年是鎮揚公司的鼎盛年,擁有客車、貨車、轎車、篷車共28輛(當年全國最大城市上海共有運營的客、貨車400輛,北方大城市天津有300輛)。在職員工、機工、司機及勤雜工130人,全年運送旅客30萬人次,營業收入22萬元,盈利1.3萬元。此后即一連串厄運當頭了:1937年,日寇占領揚州,公司資產盡入日商之手。1945年抗戰勝利后,又遭民國政府“敵偽產業處理局”大員敲骨吸髓盤剝,公司艱難掙扎,瀕臨倒閉。揚州解放后,公司進入公私合營;又于1956年1月,經揚州市人民委員會批準,納入國營江蘇省汽車運輸公司揚州分公司。
影片中只見10人座,4人座客車,10間停車棚只能停放10座客車,未見30座大客車及貨車蹤影,未見大型車棚,亦可佐證此片拍攝于公司起步的1920年代,而絕不會拍攝于快速發展的1930年。



影片拍攝了毗鄰車站的古運河:河邊停著大大小小船只,河中一艘木船乘風鼓帆由東向西悠然而行,一艘渡船泊在運河南岸碼頭待客,運河北岸依稀可辨福運門。門前一座建筑,有網友看此片后認定:哦,那是一座牌坊。
說來話長,開筑揚圩公路前設計時,原擬揚州車站設在繁華的鈔關城門外,但此城門狹窄,川流不息的車流、人流、貨流常在此堵塞,倘再建汽車站,必然雪上加霜,堵上添堵。勘察后,參與籌建公路的上海華洋義賑總會揚州支會的外籍工程師來因建議另辟城門,權衡再三后選定在鈔關與徐凝門之間的引市街(當時名李官人巷)對直處,另辟一城門,名曰“福運門”,揚州人俗稱“新城門”。新開城門與筑路同時進行,也恰巧同時完工。當時商定開辟新城門屬公益事業,開門經費先行由鎮揚公司墊資,“羊毛出在羊身上”,日后從票價中附加收取墊資款(高昂的票價中即含此款和路、橋維護費)。所以,從影片中所見拾級而上穿過福運門抵達的并非當今渡江路南(當時名木香巷),而是引市街。清代,這里是買賣“鹽引”的市場,此鹽引乃鹽商販運食鹽的專營憑證,可以炒買炒賣。引市街是從城南進入市中心的必經之道。沿街兩側除鹽商大宅院外,原本就雜處商店,如1891年開設的張順福茶食店,1912年開設的華興理發店。開辟福運門成為通往車站的要道后,此街日益繁華,1928年以后相繼開出同濟醫院、鎮和醬園、萬鑫池浴室、五洲旅社,還有林林總總的衣局、茶水爐、餃面館、燒餅店、煤炭店等。
影片中那條空蕩蕩在運河北岸待客的渡船,不過片刻工夫即載滿行人、獨輪車。兩個渡工分別站立船兩頭,配合嫻熟,一個起錨離岸,一個撐篙啟航,駛向北岸福運門。這艘船體寬大、兩側裝有鐵條欄桿的渡船,是車站與揚州城聯為一體的配套設施,供乘客、行人及公司員工上下班之用。福運門前的建筑,并非網友觀片后所說的什么“牌坊”,而是公司花費450元大洋所建的園林式磚木結構亭臺,飛閣流丹,軒敞寬大,行人遠眺,對岸車站歷歷在目。影片中有一面旗幟一閃而過,這面旗幟高懸在車站屋頂的旗桿上,上書藍底白字“鎮揚公司”四個大字。每天有專人升降此旗,早晨升起,下午末班車開出后降落,雨天則空。旅客在亭上,見旗則知有車而進,無旗則止,免得徒勞往返。亭名富有詩情畫意,曰“待渡”。
福運門渡口作為揚州通往江南的樞紐,隨著客流與時俱增,小小的擺渡船日益不堪重負,行人過河擁塞難行,叫苦不迭。后在此搭建浮橋,通行又常出事故。直至1947年10月,江都縣政府方發文募捐建橋。在滬開理發店的揚州人任大榮,回鄉探親目睹過河之難,于是傾家捐出1億法幣,連同邑人所捐2億計3億元,招標后由劉順記瓦木工程處承建,于1948年2月在此建起一座木橋。為感激任大榮裸捐之舉,遂名曰“大榮橋”。擺渡船、浮橋就此退出歷史舞臺。1980年任大榮尚健在,在上海居20平方米陋室,家徒四壁,但對當年裸捐1億法幣之舉,無怨無悔。1953年在大榮橋西50米處建渡江橋,使用才5年的大榮橋即告“退休”而拆除。
萬物方生,萬物方逝,廢興成毀,交替無窮。如今徜徉在渡江橋南東側的五金商品交易市場,這里竟日車水馬龍,市聲鼎沸。詢問過客:“您知道這里九十年前是何處嗎?”十個過客十個一臉茫然:“不知道!”——九十年前的揚州汽車站,正是在此??!
“蒼天變化誰料得,萬事反復何所無?!保ǘ鸥Γ┊斈赕倱P公司拍攝此影片,是為了在滬寧沿線大城市電影院放映做廣告,不料卻留下了極其珍貴的影片史料,讓今人目睹了九十年前揚州人出行舟車勞頓之狀。九十年前的揚州人也難以逆料揚州今日高速“鐵(路)、公(路)、機(場)”皆備,今人出行,追風逐日,千里之遙,俄頃可達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