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莉
(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醫院 護理部,廣東 廣州511453)
臨床護理路徑在手足口病患兒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陳莉
(廣州市南沙區東涌醫院 護理部,廣東 廣州511453)
目的 分析臨床護理路徑在手足口病患兒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我院收治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兒,隨機平均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模式,護理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模式。比較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臨床癥狀消失時間以及不良反應發生率。結果 護理組的護理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顯著短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 (P均<0.05)。結論 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提高手足口病患兒的護理效果,減少不良反應,值得臨床應用推廣。
手足口病患兒;臨床護理路徑
手足口病是一種臨床常見疾病,多發于小兒群體。目前發現的引發手足口疾病的腸道病毒高達20余種,柯薩奇病毒是主要類型之一[1]。患兒一般的臨床表現為發熱、厭食,且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現大面積的皰疹和潰瘍,嚴重威脅患兒的生命健康[2]。本研究選取我院所收治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采用臨床護理路徑對其進行全方面的護理,取得了較好的臨床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106例手足口病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在患兒及其監護人的知情同意下,采取整群隨機抽樣法將其分為護理組和對照組各53例。護理組中,男 34例,女 19例;年齡 6個月 ~5歲,平均年齡 (3.12± 1.35)歲。對照組中,男32例,女21例;年齡8個月 ~4歲,平均年齡 (2.97±0.88)歲。患兒入院后均出現了不同程度的皮疹,且手足處皮膚可見明顯的圓形皰疹和斑丘疹,同時口腔黏膜伴有潰瘍。兩組患兒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具體方法如下:①定期測量患兒的體溫,并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避免患兒與外界接觸,并進行隔離。②加強對患兒的飲食管理,避免其出現脫水或電解質紊亂的情況,定期為其補充營養和水分,可叮囑部分口腔皰疹的患兒多食用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或冰冷等刺激性食物[3]。③口腔護理。時刻保證患兒口腔內清潔,并叮囑患兒于餐前和餐后用生理鹽水漱口,或讓護理工作人員用生理鹽水對其口腔進行清潔。④皮疹護理。及時更換患兒的衣物和床單被褥,叮囑患兒不可對皮疹處進行抓撓[4],保持患兒皮膚清潔、干燥。護理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具體方法如下:①入院后,根據患兒的基本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方案,并積極配合主治醫生對患兒進行監測和有效護理。②對患兒的監護人進行健康教育,提高其對疾病的認知程度,并加強監護人對患兒的關愛,同時對患兒進行心理護理,與其建立良好的關系,緩解其恐懼、緊張等不良情緒,使患兒積極接受治療和護理。③為患兒營造良好的治療護理環境,保持病房內空氣暢通,適當為患兒播放其喜愛的歌曲等,使其更好地適應院內環境,從根本上減少了患兒的哭鬧行為。④嚴格預防并發癥的發生,避免患兒抓破皮疹,并向患兒監護人詳細解釋疾病防治的重要性。
1.3 療效判定及觀察指標
根據患兒的臨床癥狀和護理效果制定療效判定標準:顯效:患兒發熱、潰瘍、皮疹等癥狀完全消失,生命體征恢復正常;有效:患兒發熱、潰瘍、皮疹等癥狀基本消失,生命體征基本恢復正常;無效:患兒的臨床癥狀未消失或加重。總有效率 =顯效率 +有效率。護理治療1個月后,對比分析患兒的護理效果,比較患兒發熱、潰瘍和皮疹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并觀察患兒在治療過程中出現的不良反應,包括嘔吐、四肢無力、驚厥和煩躁。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8.0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 ±標準差 (±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比較
護理治療后,護理組的總有效率為94.3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9.81%,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兒的護理效果比較 [n(%)]
2.2 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護理治療后,護理組患兒的發熱、潰瘍和皮疹的消失時間分別為 (2.36±0.37)d、 (3.02±1.21)d和(4.31±0.96)d,顯著短于對照組患兒的(4.15±0.82)d、 (5.97±1.05)d和(6.88±1.13)d,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d)

表2 兩組患兒的臨床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s,d)
組別 例數 發熱 潰瘍 皮疹護理組 5 3 2.3 6 ± 0.3 7 3.0 2 ± 1.2 1 4.3 1 ± 0.9 6對照組 5 3 4.1 5 ± 0.8 2 5.9 7 ± 1.0 5 6.8 8 ± 1.1 3 t值 1 4.4 8 6 1 3.4 0 5 1 2.6 1 9 P值 0.0 0 0 0.0 0 0 0.0 0 0
2.3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護理過程中,護理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4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5.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兒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n(%)]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們的生活水平與質量進一步提高,而這也對臨床治療工作的開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臨床護理作為臨床治療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對患兒的全方面護理,減輕患兒的病痛,逐漸成為了提高臨床治療效果的主要途徑[5]。臨床護理路徑是一種新型護理模式,主要通過具有針對性的臨床護理方案,在患兒住院期間實施對用藥、診斷、檢查等方面的綜合性護理,在護理方針的積極指導下,提高臨床護理效果,促進患兒身體快速恢復。
手足口病是臨床治療中常見的小兒疾病,對患兒的健康成長以及日后的生活質量均產生嚴重影響。通過對手足口病患兒實施臨床護理路徑模式,可有效地提高臨床護理效果,縮短患兒的住院時間,為患兒的快速恢復做出了積極的貢獻,同時也成為替代原有護理模式的主要護理手段之一。另外,臨床護理路徑可以實現對患兒的進一步深入了解,包括當前的護理情況、病情到了何種程度等,并且根據每個患兒不同的實際情況制定出更具針對性的護理方案。與傳統護理模式相比,臨床護理路徑能夠體現出護理工作的計劃性和可預見性,讓患兒得到全方面的綜合護理,同時也提高了患兒對自身病情的了解程度,增加其護理參與度和配合度,對臨床護理水平的提高產生了決定性的影響。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理組的護理總有效率為94.34%,顯著高于對照組的69.81% (P<0.05);護理組患兒的發熱、潰瘍和皮疹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均顯著短于對照組 (P<0.05);護理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9.43%,顯著低于對照組的35.85% (P<0.05),表明臨床護理路徑可有效提高護理效果,縮短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降低不良反應發生率,與相關研究[6]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作為一種現代化的護理模式,可從根本上提高小兒手足口病的護理效果,縮短患兒臨床癥狀的消失時間,減少不良反應,減輕病痛,促進患兒身體迅速恢復健康,值得臨床應用和推廣。
[1]楊蕾,王兆.有創動脈血壓監測在重癥手足口病患兒中的應用時機及臨床護理經驗 [J].現代醫藥衛生,2013,29(17):2669-2671.
[2]覃芳華.臨床護理路徑在手足口病合并病毒性腦炎患兒中的應用分析 [J].中國衛生產業,2013,23(29):51-52.
[3]郭麗娟,武振河,孟迎軍.品管圈在兒科手足口病患兒護理應用效果的探討 [J/CD].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性電子期刊,2016, 16(48):275-276.
[4]孫璐露,李春靜,楊遠升,等.延續性護理對重癥手足口病出院患兒臨床效果及再獲得感染疾病的影響 [J].齊魯護理雜志,2016,22 (10):85-86.
[5]張燦鳳.循證護理在EV71型重癥手足口病合并腦炎患兒中的應用效果 [J/CD].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性電子期刊,2016,16 (80):320.
[6]劉佳潞,韋利紅,楊銀華,等.手足口病患兒臨床護理路徑的應用效果研究 [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5,19(22):103-104,107.
(責任編輯:鐘婷婷)
Study on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CHEN Li
(Department of Nursing,Dongchong Hospital of Nansha District,Guangzhou 511453,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Methods 106 cases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nursing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equally.The control group
routine nursing mode,while the nursing group received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mode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The nursing effect,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Results The nursing effect of nursing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the disappearance time of clinical symptoms was significantly short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all P<0.05).Conclusions The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nursing effect of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 and reduce the adverse reactions,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promotion.
Children with hand-foot-mouth disease;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R473.72
A
10.3969/j.issn.1674-4659.2017.05.0723
2016-11-01
2017-01-17
陳莉 (1975-),女,湖南郴州人,大專學歷,主管護師,從事兒科護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