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宇+王成新+李雅楠+李咪



[摘要]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已成為我國經濟增長的一個重要推動力,為探討中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之間的相互關系,選取1978—2015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與進出口貿易額等數據,采用單位根檢驗、EG協整檢驗、格蘭杰因果檢驗等計量方法對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進行實證研究,研究表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長期存在穩定性關系,出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較進口貿易更顯著,與此同時,我國出口貿易和進口貿易間存在雙向因果關系。針對我國對外貿易存在的問題,提出了促進我國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協調發展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對外貿易;經濟增長;改革開放;中國
[中圖分類號]F7256[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3283(2017)04-0004-04
一、引言
1978年我國實行了改革開放政策,自此我國打開了走向世界的“大門”。經過近40年,我國經濟迅速發展,1978年國內生產總值為36787億元,2015年增加到6855058億元,其中對外貿易進出口額由1978年的355億元增加到2015年的2455029億元。經濟增長與對外貿易之間的關系也已成為國內外學術的研究焦點,研究既有國家層面[1],又有城市群[2]、省域[3-4]和地級市城市[5];然而不同學者持不同的學術觀點。Kwan和Cotsomitis [6]以及Kwan和Kwok[7]最早使用Granger因果檢驗方法對中國的情況進行研究,認為在產出增長方程中出口變量是外生的,并且存在由出口到增長的單向因果關系。陳華[8]對我國進出口額、GDP進行回歸分析,認為我國進口貿易和出口貿易整體促進經濟增長;石傳玉、王亞菲等指出在短時期內出口貿易增長對經濟增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而長時期拉動作用并不明顯[9];王永齊[10]通過構造貿易結構測度指標,通過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和VAR模型,得出中國的貿易結構并不影響經濟增長。為更好地探究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間的內在聯系,本文選取1978—2015年中國進出口貿易額以及GDP等數據,利用Eviews80軟件,采用單位根檢驗、EG協整檢驗后進行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以探究中國近40年來的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
二、中國經濟增長與對外貿易現狀
(一)經濟增長現狀
自1978年后,中國GDP逐年上升,由1978年的36787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676708億元,比上年增長69%。增速方面,1978—1990年呈高速增長狀態,20世紀90年代中期后,經濟增長幅度趨于平穩(見圖1)。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978年為385元,而2015年達到49992元,是1978年的129倍。目前,我國經濟增長呈下行態勢,中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進入中高速增長,經濟增速持續回落,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經濟總體有效需求不足,價格下行,同時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經濟發展的動力由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服務業發展及創新驅動,經濟發展的質量有所提高。
(二)對外貿易現狀
1978年我國進出口額為355億元,2015年增長到24550293億元,是1978年的6915倍。其中進口額由1978年的1874億元上升到2015年的1043361億元;出口額由1978年的1676億元上升到14116683億元。1978—2015年中國對外貿易波動較大,增長速度先減少后增加,最終增速為負值(見圖1)。1978—1981年間,即改革開放初期,進出口差額為負,中國進出口貿易逆差,說明我國對外開放水平較低;1982年、1983年中國出現短暫性貿易順差;1984—1990年中國對外貿易逆差,這與我國的科技水平薄弱、生產落后、開放程度低等情況緊密相關;1990—2015年間,除1993年外均為貿易順差。2015年,中國的對外貿易以一般貿易和加工貿易為主,相比2014年一般貿易呈增長勢頭,加工貿易則呈下降態勢,跨境電子商務、市場采購貿易等新型商業模式發展迅速,逐步成為外貿發展的新熱點。2015年,跨境電子商務增長30%以上,市場采購貿易方式出口增長60%左右。
(三)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
自改革開放以來,對外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提高,經濟開放程度也明顯提升。從增長態勢看,進出口貿易額幾乎每五年翻一番,1978年僅為355億元,2015年達到2455029億元。外貿依存度總體呈現先波動上升后逐漸下降的變化趨勢,2006年外貿依存度達到最大值,其后呈現下降態勢(見圖2)。出口依存度與進口依存度的變化趨勢大致相同,大致可以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1978—1990年,此時我國進口依存度高于出口依存度,說明我國進口額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高于出口額在國民經濟中所占的比例;主要原因為隨著改革開放政策的實行,中國對外開放程度擴大,外貿對經濟的帶動作用增強,由于國內某些資源緊缺和技術設備落后,因此需要大量進口部分原料和先進的技術設備,最終使得進口依存度連續多年高于出口依存度;第二階段為1990—2015年,這一時期內出口依存度始終高于進口依存度。1990—2006年,進口依存度和出口依存度均呈現出增長態勢,而2006—2015年內,二者逐年下降。究其原因,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深,尤其是自我國加入WTO以后我國對外貿易額占國民經濟的比重日益增加,使得1990—2006年我國外貿依存度不斷提高,且出口依存度高于進口依存度;但2006年以后,受我國經濟轉型、內外需結構調整以及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外貿依存度逐步回落,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推動作用變弱。相應的,我國出口依存度和進口依存度也呈現下降趨勢,但出口依存度仍然高于進口依存度。
三、實證分析
(一)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國內生產總值GDP來度量全國的經濟增長水平,根據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狀況,用進口額和出口額來度量對外貿易發展水平。本文的研究期為1978—2015年,數據來源于《中國統計年鑒(1979—2016)》和《世界銀行數據庫》。采用的研究方法為單位根檢驗、EG協整檢驗后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計量軟件為Eviews80對數據進行以下兩方面的處理:第一,因GDP和進出口額受價格因素影響較大,為了使數據具有可比性用GDP平減指數(1978年=100)對所用數據進行平減和修正,以此來消除價格因素對各變量的影響。第二,為了消除數據中可能存在的異方差和避免因數據變化帶來的劇烈波動,對GDP、進口額、出口額取自然對數,分別用LNP、LNM、LNX表示。
(二)單位根檢驗
由于LNP、LNX、LNM均為連續時間序列數據,在研究三者間關系之前,必須檢驗三者的平穩性。一般采用ADF檢驗法,分別對LNP、LNX、LNM和一階差分△LNP、△LNX、△LNM進行平穩性檢驗,檢驗結果見表1。
由表1的檢驗結果可知,所有變量的ADF值均大于在5%的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均為非平穩時間序列,而一階差分序列的ADF值均小于在5%的顯著水平下的臨界值,因此它們的一階差分序列是平穩的。
(三)模型建立與協整分析
協整檢驗可考察非平穩時序變量之間是否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其使用前提條件是所有待檢驗的變量均為同階單整,LNP、LNX、LNM均一階單整,因此可以利用最小二乘法對LNP、LNX、LNM繼續進行協整分析。本文采用EG協整檢驗法,分別對LNP和LNX,LNP和LNM進行回歸分析,并檢驗其殘差序列的平穩性。
由(1)式知,LNP與LNM具有較強的正相關性,當LNM增加一個單位時,LNP增加4928835個單位。而LNP與LNX也呈正相關關系,當LNX增加一個單位時,LNP增加520327個單位。
然后針對協整檢驗獲得的殘差項進行ADF平穩性檢驗,結果見表2。
由協整檢驗原理可知,若將兩個變量經過EG協整檢驗后得到的殘差項為平穩序列,則認為兩變量存在長期均衡關系。LNP與LNM兩個變量協整檢驗后的殘差項E1為平穩時間序列,LNP與LNX協整檢驗后得到的殘差項E2也為平穩的時間序列,故得出LNP與LNM、LNP與LNX間存在長期均衡關系,即國內生產總值與進口額、出口額間分別存在長時期的均衡關系。
(四)格蘭杰因果關系檢驗
通過協整檢驗可以衡量變量間是否存在長期的均衡關系,但變量間是否存在因果關系還需要進一步驗證。根據AIC確定各變量的滯后階數,對各變量進行格蘭杰因果檢驗,本文根據AIC原則確定的滯后期為2,格蘭杰檢驗的結果見表3。
由表3的檢驗結果可以看出LNP與LNM不存在格蘭杰因果關系,表明進口額與經濟增長的相關性較弱;LNP與LNX只存在單向的因果關系,即出口額的增加促進經濟增長,而經濟的增長對出口貿易的影響微弱;LNX與LNM存在雙向的因果關系,表明出口貿易與進口貿易相互影響、相互促進。
四、結論與對策
(一)結論
從單位根檢驗和協整檢驗結果來看,雖然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進口額、出口額三個變量均為非平穩序列,但三者的一階差分序列皆為平穩序列。在長期過程中,三者的變化可以看作是均衡的。從格蘭杰因果檢驗結果來看,可以得出如下結論:
第一,出口增長是GDP增長的格蘭杰原因,但GDP增長不是出口增長的格蘭杰原因。這表明長期過程中中國出口貿易增長會推動經濟增長,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還沒有實現對出口增長產生規模經濟效應,原因在于中國自主研發的品牌較少、產品的科技含量不高、缺乏核心競爭力。
第二,進口增長和出口增長互為格蘭杰原因。進口適用的技術、成套設備及短缺資源推動了國內技術進步,促進了出口產業的轉型升級,最終提升出口產品的競爭力,有利于出口的增長。而出口增長將增加國內外生產資料以及技術等的流動,消費市場的擴大、產品需求的旺盛將促進我國吸收接納其他國家先進技術水平。
第三,進口增長和GDP增長相關性較弱。進口增長經常需要“溢出效應”來促進經濟增長,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創新研發成本,但由于國際貿易摩擦、貿易壁壘的存在導致我國引進水平較低,因而對經濟增長的帶動作用小[11]。
(二)對策
第一,實施創新驅動戰略。當前形勢下,中國要繼續發揮出口貿易對經濟的帶動作用,需要擴大出口產品種類,提高出口產品質量,支持具有科技含量、自主品牌和高附加值的產品出口,形成自身核心競爭力,促進加工貿易的轉型和升級,使中國成為制造業強國。
第二,拉動內需,充分利用好國內市場。國內存在巨大的市場潛力,因此需要深度挖掘國內市場對出口貿易的促進作用,以國內的消費需求推動中國產業轉型,進而擴大企業規模,提高中國企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第三,加大對進口貿易的重視力度。尤其要重視進口貿易率,促進產業結構升級,這樣才能從本質上促進對國內經濟增長的作用[12]。由于貿易壁壘和關稅保護主義存在導致國內企業進口相關產品比較困難,同時國內經濟低迷,就業難、房價漲、物價上升導致消費需求減弱進而使得進口量減少,從而造成進口貿易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減弱甚至消失。因此要真正引進優質外資,引進國外先進技術,需要努力改進國內生產技術與生產效用以促進國內經濟長期持續增長,最終實現經濟增長與對外貿易良性互促發展。
[參考文獻]
[1]魏君英,陳銀娥中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24(3):113-117.
[2]黎振強,蘇鴻“長株潭”城市群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研究[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26(3):70-73.
[3]呂弘斐,陳光春山東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中國市場,2016(38):12-15.
[4]文華吉林省進出口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東疆學刊,2017(1):106-110.
[5]朱染宇西安市對外貿易、國內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2(2):93-95.
[6]Kwan, ACCand Cotsomitis, JA: Economic Growth and the Expanding Export Sector: China 1952-1985[J].International Economic Journal,1991,5(1):105 -116.
[7]Kwan, ACCand Kwok, B: Exogeneity and the Exports-led Growth Hypothesis: the Case of China[J].Southern Economic Journal,1995,6(4): 1158-1166.
[8]陳華中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國際商務研究,2005(1): 16-20.
[9]石傳玉,王亞菲,王可我國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分析[J].南開經濟研究,2003(1):53-55,58.
[10]王永齊對外貿易結構與中國經濟增長:基于因果關系的檢驗[J].世界經濟,2004(11):31-39.
[11]李北偉,肖靜,聶世偉,韓可吉林省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的關系研究[J].工業技術經濟,2011(8):66-71.
[12]郭雁,田飛對外貿易與經濟增長關系的實證檢驗[J].統計與決策,2016(1):124-127.
Abstract: 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foreign trad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driving force of economic growth in our country. It selects China's gross domestic product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data from 1978 to 2015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by means of unit root test, EG cointegration test, granger causality test.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re are long-term stability relations between China's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the effect of export trade on economic growth is more important than that of import trade. At the same time, there is a two-way effect between China's export and import trad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import and export trade and economic growth.
Key words: foreign trade; economic growth;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China
(責任編輯:郭麗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