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劉斌



摘 要:通過開展秸稈還田與減量施肥試驗,結果表明,秸稈還田能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特別是土壤孔隙度、速效鉀;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增產增收。秸稈還田施用腐熟劑與未施用腐熟劑相比,增產93.60 kg/hm2,增0.9個百分點,且肥料利用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秸稈還田減施15%鉀肥減產393.30kg/hm2,減4.3個百分點;秸稈還田減施30%鉀肥減產486.90kg/hm2,減5.1個百分點;但鉀肥利用率有所提高。與無秸稈還田比,秸稈還田減施15%鉀肥增產160.65kg/hm2,增1.8個百分點;秸稈還田減施30%鉀肥增產67.05kg/hm2,增0.8個百分點;肥料利用率均有提高。
關鍵詞:秸稈還田;減量施肥;產量;土壤理化性狀;養分吸收量
中圖分類號 S158.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0-0071-03
通過試驗,驗證和評價秸稈還田腐熟技術的使用效果,探索秸稈還田腐熟技術條件下化肥減施模式,研究改良土壤、提升地力方法,為水稻綠色增產和實現化肥施用量零增長提供科學依據。
1 材料與方法
1.1 試驗地點 此次安排在貴池區秋江街道萬寶村,土種為灰泥田,土壤養分中等偏上,其理化性狀如下:有機質37.8g/kkg、堿解氮262mg/kg、速效磷26.2mg/kg、速效鉀83mg/kg、pH5.5。
1.2 試驗設計 試驗設5個處理,處理1:常規施肥(無秸稈還田對照);處理2:常規施肥+秸稈還田不加腐熟劑自然腐解;處理3:常規施肥+秸稈還田+腐熟劑;處理4:常規施肥減鉀15%+秸稈還田+腐熟劑;處理5:常規施肥減鉀30%+秸稈還田+腐熟劑。3次重復,小區面積20m2,隨機區組排列。移栽密度30cm×18cm,18.6萬穴/hm2。試驗田要求排灌通暢,田間有獨立的進排水溝,周圍無建筑物和高大樹木,交通便捷。區組間小埂用農膜覆蓋,農膜埋至犁底層。秸稈量及肥料運籌見表1。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處理對水稻分蘗率與成穗率的影響 從表2可知,分蘗率和成穗率均以處理3最高,分別為600%和59%。分蘗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3>處理1>處理2>處理4>處理5,成穗率由高到低依次為處理3>處理1>處理2>處理5>處理4。
2.2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構成因子的影響 從表3可知,株高、有效穗處理間差異不大;穗長處理3最長,比其他處理長1.6~3.8cm;穗實粒數處理3最高,比其他處理多21.2-81粒,由多到少依次為處理3>處理2>處理1>處理4>處理5;結實率處理3最高,比其他處理高3~5個百分點,其他處理差異不大;千粒重處理3最大,比其他處理重1.3~2g,由大到小依次為處理3>處理1>處理2>處理4>處理5。
2.3 不同處理對水稻產量的影響 從表4可知,實產處理3最高,比其他處理增產93.6~553.95kg/hm2,增1~6.2個百分點,其他處理產量從大到小依次為處理3>處理2>處理4>處理5>處理1。處理3分別比處理2、4、5、1增產93.6、393.3、486.9、553.95kg/hm2,增幅分別為1、4.3、5.4、6.2個百分點;處理2分別比處理4、5、1增產299.7、393.3、460.35kg/hm2,增幅分別為3.3、4.4、5.2個百分點;處理4分別比處理5、1增產93.6、160.65kg/hm2,增幅分別為1.04、1.8個百分點;處理5比處理1增產67.05kg/hm2,增幅為0.75個百分點。經方差分析,處理間產量差異均不顯著(表5)。
2.4 不同處理對水稻經濟效益的影響 由表6可知,純收益以處理3最高,為24568.6元/hm2,比其他處理增收116.10~1395.90kg/hm2,增幅0.5%~5.7%,其他從大到小依次為處理2>處理4>處理5>處理1。
2.5 不同處理對土壤理化性狀的影響 從表7可知,秸稈還田比無秸稈還田土壤容重降低0.12g/cm3,有機質增加0.13g/kg,堿解氮增加0.25mg/kg,速效磷增加0.55mg/kg,速效鉀增加31.8mg/kg,pH增加0.28。
2.6 不同處理對養分吸收量的影響 根據《土壤環境監測技術規范》(HJ/T 166-2004),植株全氮、全磷、全鉀分別采用半微量開氏法(NY/T 53-1987)、分光光度法(NY/T 88-1988)、火焰光度法(LY/T 1254-1999),測定結果詳見表8。根據表8的數據,分別計算出100kg經濟產量養分吸收量和每hm2養分吸收總量,詳見表9。由表9可知:秸稈還田的氮磷鉀養分平均吸收總量分別為288.75、39.30、274.05kg/hm2,分別比無秸稈還田增12.90、1.95、43.05 kg/hm2;秸稈還田施用腐熟劑處理的氮磷鉀養分平均吸收總量分別為290.10、39.90、282.30kg/hm2,分別比無未施用腐熟劑增5.10、2.85、32.85kg/hm2;秸稈還田減施化肥處理的氮磷鉀養分平均吸收總量分別為286.95、39.90、280.80kg/hm2,分別較全量施肥減9.45、0.30、4.50kg/hm2。在同一施肥水平下,氮磷鉀養分吸收總量高,肥料利用率相應提高。
3 結論與討論
(1)秸稈還田能不同程度改善土壤的理化性狀,特別是土壤孔隙度、速效鉀。能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增產增收。
(2)秸稈還田施用腐熟劑與未施用腐熟劑比,增產93.30kg/hm2,增0.9個百分點,肥料利用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3)與全量施肥比,減施15%鉀肥減產393.30kg/hm2,減4.3個百分點;減施30%鉀肥減產486.90kg/hm2,減5.1個百分點;鉀肥利用率有所提高。與無秸稈還田比,減施15%鉀肥增產160.65kg/hm2,增1.8個百分點;減施30%鉀肥增產67.05kg/hm2,增0.8個百分點;肥料利用率均有所提高。
參考文獻
[1]佘曉華,趙永亮,梁寶忠,等.水稻秸稈還田技術研究與應用[J].農業工程,2013,3(1):10-12.
[2]潘艷婷,徐秋蘭.水稻秸稈還田技術應用效果分析[J].農業研究與應用,2011(4):13-1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