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淑嫻


摘 要:為配合柑橘農藥減量控害示范工作,特開展了22%氟啶蟲胺晴懸浮劑對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試驗,以促進高效殺蟲劑在柑橘木虱防治上的推廣應用,結果表明,該藥劑4000倍液能有效控制柑橘木虱的危害,且對天敵影響小。
關鍵詞:22%氟啶蟲胺腈懸浮劑;柑橘木虱;防治效果
中圖分類號 S4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0-0087-02
1 試驗目的
為配合柑橘農藥減量控害示范工作的開展,展示22%氟啶蟲胺腈懸浮劑對柑橘木虱的防治效果,促進高效殺蟲劑在柑橘木虱防治上的推廣應用。
2 試驗條件
2.1 試驗對象、作物和品種 防治對象:柑橘木虱,試驗作物:柑橘(品種:貢柑)。
2.2 基本情況 試驗地點:廣東省封開縣羅董鎮思念果場,試驗時間:2016年8月21日至9月27日。試驗果園為山地果園。坐西向東,日照時數中等,為闊葉林地開墾果園,試驗品種為8年樹齡的貢柑,種植規格825株/hm2,管理水平較高,樹勢壯旺。
3 試驗設計和安排
3.1 試驗藥劑
3.1.1 試驗藥劑 22%氟啶蟲胺腈乳油懸浮劑。
3.1.2 對照藥劑 99%礦物油(綠穎)。
3.2 試驗處理 詳見表1。
3.3 試驗設計 試驗選擇柑橘秋梢抽發期,木虱對柑橘秋梢嫩葉為害高峰期開展藥劑試驗,以枝梢為單位作為調查統計對象。試驗共3個處理,不設重復,選擇木虱常年發生,同一品種長勢一致的貢柑果園進行試驗。
3.4 施藥方法 機動噴霧器,兌水均勻噴霧,使每枝嫩梢接觸藥液。
3.5 施藥時間 按表1藥劑使用量,于木虱發生高峰期(2016年8月22日)第1次施藥,20d后(2016年9月12日)再施藥1次,全期共施藥2次。空白對照區,不作任何藥劑處理,田間管理同試驗區。
3.6 防治其他病蟲害情況 試驗期間按農戶用藥習慣于2016年8月24日噴施22%阿維螺螨酯4000倍防治柑橘紅、銹蜘蛛,45%咪鮮胺1500倍防治柑橘炭疽病,45%硫酸鉀葉面肥1000倍促果實膨大;于2016年9月18日噴施37%丁硫克百威2000倍防治柑橘銹蜘蛛,800倍的80%大生M-45和37%苯醚甲環唑防治柑橘炭疽病,5%啶蟲脒1000倍防治柑橘蚜蟲。
4 試驗調查與分析
4.1 氣象及土壤資料
4.1.1 氣象資料 2次施藥當天均為晴天、多云,藥后6h內無降雨。試驗期間總降雨量221mm,日平均溫度18~30℃。
4.1.2 土壤資料 試驗果園土層深厚疏松,有機質含量高,屬肥力中等偏上的黑壤土,pH6.2~6.8,灌溉設施完善。
4.2 試驗調查
4.2.1 調查時間和次數 在第一次用藥前1d,調查并記錄木虱蟲口密度,在第二次施藥后7d、15d調查防治效果。調查時間分別為2016年8月21日,2016年9月19日和2016年9月27日,全期共調查3次。
4.2.2 調查方法 按每處理隨機調查3株柑橘樹,每株按東、南、西、北、中5個不同方法,每處理選擇10條枝梢,根據枝梢上的活蟲數,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效。
4.2.3 藥效計算方法 計算公式如下:
蟲口減退率(%)=(藥前基數-藥后基數)/藥前基數×100;
防效(%)=[(處理區蟲口減退率-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對照區蟲口減退率]×100
4.3 其他 試驗期間經觀察未發現該試驗藥劑對柑橘果、葉、嫩梢產生藥害現象,未發現對柑橘有益生物捕食螨、草蛉、螳螂及有益蜘蛛等天敵產生影響。
5 結果與分析
5.1 不同處理對柑橘木虱的防效 如表2所示,處理1(22%氟啶蟲胺腈懸浮劑4000倍),處理2(99%礦物油150倍),處理3(空白對照區)防治柑橘木虱噴施第二次藥后7d活蟲數分別為8頭、10頭、27頭,蟲口減退率分別為72.41%、56.52%、-12.50%,防效分別為75.48%、61.35%,噴施第二次藥后15d調查10條枝梢活蟲數分別為1頭、2頭、31頭,蟲口減退率分別為96.55%、91.30%、-29.17%,其防效分別為97.33%和93.26%。
5.2 安全性觀察 噴藥后3d、7d、15d對各處理的柑橘果、葉、嫩梢調查,均未發現藥害。
6 藥劑評價
由本次試驗可知,22%氟啶蟲胺腈懸浮劑對柑橘木虱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在柑橘秋梢抽發期按4000倍施藥防治,能有效控制柑橘木虱,防治效果高達97.33%,對天敵影響小,防治效果顯著,效果優于對照藥劑99%礦物油(綠穎)。建議可在柑橘木虱防治上大面積使用,同時可作為綠色防控,農藥減量推廣的一個高效農藥品種。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