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二妮
摘 要 我國當前本科教學評估中一般使用的是審核評估模式,在本文中對審核評估的特點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并針對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中出現的效果不強、層次不夠深入和質量保障體系不完善等問題,提出了對內部質量保障的質量標準建設的完善建議和對專家聽課評課體系建設進行深入督導的建議,以此來確保高校內部質量體系建設中審核評估的有效性。
關鍵詞 本科教學 審核評估 質量保障體系
我國教育部在教高[2011]9號文件中提出了“建立健全以學校自我評估為基礎,以院校評估、專業認證及評估、國際評估和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常態監督為主要內容的,學校、專門機構和社會多元評價相結合,與中國特色現代高度教育體系相適應的教學評估制度”。教育部在2013年12月5日,正式頒布實施了《關于開展普通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其中重點強調了“通過審核評估加強政府對高等學校的宏觀管理和分類指導,引導高等學校合理定位,全面落實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健全質量保障體系,辦出水平、辦出特色,切實提高人才質量”。[1]對審核評估的評估對象、指導思想和總體要求等進行了明確,高校應結合新的評估制度并根據自身的特點,對內部質量保障體系進行進一步的完善,將自己的培養目標及定位明確好,這樣才能將高校的本科教學自我評估體系建成,同時將教學基本狀態數據庫建立起來,對院校進行分類評估、收集和分析評估建立信息,將五位一體的本科教學評估制度體系建立起來,確保本科內部質量保障體系的逐步完善。
1 審核評估的特點
1.1 審核標準由統一變為多元化
對于審核評估來說,它的項目形式是6+1,包括質量保障、教學資源、定位與目標、學生發展、培養過程和教師隊伍6個常規項目,這其中質量保障最為重要。每一個項目學校都具有自身的特點,要想將學校特色凸顯出來,在審核的項目和要點方面,就不需要設定具體的標準,在評估時專家只需要按照每一所高校自己設定的標準和目標來進行評估即可。評估并不注重形式上的類型、標準和結論,它所關注的重點是對高校進行分類指導和宏觀管理,強調的是高校多樣化的人才培養方式和辦學模式,對高校的辦學特色和辦學自主權給予了充分的尊重。
1.2 考核過程強調對學校證據有效性的注重
學校的證據指的是學生能完成一定階段的價值觀、態度和情感等目標,對于審核評估來說它更加注重學校證據的有效性,通過這些證據學生學習的過程及結果可以通過質性或是量性表達出來,對于學生的學習結果而言它的呈現需要一個過程,證據的收集需要不間斷地對學習整體變化進行監控。審核評估的中心是學生,學校的教學重點是創設良好的學習環境,這樣便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讓學生能更好地構建和發現知識。審核評估更為重視學生的發展效果,強調學校一定要有能證明學生學習過程的證據。[2]
1.3 審核評估的目的由等級評定變為分析報告
傳統的評估方式,不管是水平評估還是認定評估,都是為了對學校進行等級的劃分,將學校分成合格或是不合格學校。這樣的評估方式并不能改進學校的教學質量,學校在評估中只會被動參與,不能主動參與。審核評估的目的是為了將學校的辦學條件改進,讓其能符合國家的辦學標準,進而得到有效的教學資源。審核評估將學校作為主體,不僅對本科教學自評報告進行編寫,同時還對學校的教育教學情況進行記錄,將學校在本科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改進意見闡述出來,然后由專家來審核和指導學校的評估結果,指導學校的人才培養特點和模式等,將值得肯定、需要整改和必須整改的部分指出來。審核評估對于高校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2 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在審核評估制度下存在的問題
2.1 沒有完善的體系
對于高校內部質量保障體系來說,它主要包括質量監控、質量標準、質量改進和質量信息利用等方面。質量標準將保障條件質量標準涵蓋在內;質量監控體系包括自我評估和質量監控的內容及實施效果;質量信息包括對教學狀態數據庫進行建設、統計質量信息及公開質量信息等;質量改進包括改進質量的方法和途徑及改進質量的結果。高校在上面的這些方面存在的問題:很多學校在質量標準方面沒有明確的對課堂教學、課程設計及畢業設計進行監測的質量標準。[3]還有的學校缺乏對教材、課程和專業建設的質量標準,這樣就不能更好地評價教學建設和教學環節,所以要想將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立并健全需要首先將質量標準建立起來。
2.2 缺乏深入的層次
質量保障體系得以正常運行的基礎是確保好教學秩序和教學質量,有不少高校專門成立了校、院兩級的督導聽課制度,對教師的出勤率進行監督,這樣可以更好地對教師的調課率、學生的到課率等進行檢查,這是所有的高校都可以做到的。但是僅僅強調這樣做還是遠遠不夠的,很多學校缺乏深入的層次,學校可以根據自身的特色深化為督導聽課長效內涵發展機制。比如,對于督導組的成員來說,需要將聽課次數做完,同時還需要進行有效的議課和評課,強調的重點是如何將課講好,同時和教師進行必要的交流,這樣可以讓教師更好地找到存在的問題,然后進行改進。對于多媒體這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需要看其是否適合該堂課使用,課件使用的效果和水平 ;同時還需要觀察教師是否有端正的上課儀態,是否在課上和學生進行良好的互動;不僅要看試卷的規范性和通過率,同時還需要看試題的質量和題型,試題是否能很好地考查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不僅要看畢業論文的完成程度,同時還需要看其工作量是否適合,有沒有進行必要的實驗和調查。[4]高校大都關注于日常監控教學環節,卻沒有深入開展各項專項評估,因為專項評估大都比較深入,同時具有很強的針對性,所以質量保障體系如果缺少了專項評估不僅不夠全面,同時也不夠深入。
2.3 加強效果
分析督導聽課記錄可以得到更好的發展,高校的質量保證體系需要加強效果。比如,通過對聽課課堂記錄的整理發現,課堂教學效果具有較大的差異性,有的甚至都不能保證好教學效果。比如,有督導反映有的大課雖然按上了揚聲器,但是教師沒有使用麥克風,講課的聲音又不夠大,所以很多坐在后排的學生聽不清教師的講課內容;還有的教師在整堂課上都使用PPT,PPT制作水平不夠,上面文字又多又小,很多坐在后排的學生看不清;很多多媒體課件制作水平不夠,就是簡單將一幅幅文字進行疊加,教師甚至整堂課下來沒在黑板上寫一個字,在這樣的課堂上很多學生都不做筆記;還有的課程開課好幾周了還沒有教材。這些情況都是真實存在的,說明學校的教學監控工作沒有做到位,需要加強本科教學質量的效果。
3 審核評估實施的有效性建議
3.1 內部質量保障的標準需要完善
高等教育活動的歸宿和出發點是質量標準,這也是大學發展的重要途徑。不同的高校其質量標準也不同,高校需要根據自身的教學實際,將審核評估基準作為指導框架,以生為本,將顯示出高校人才培養特征的質量標準選擇并確定好,比如學校的師資配置、辦學條件、專業設置、教育投入等標準,有效結合學校的人才培養標準和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衡量標準,在人才培養的各個方面都內化上質量標準,并在人才培養的全過程中貫徹,將其落實到教與學的責任主體上。將對教學質量起到關鍵作用的關鍵點找出來,并由此設定課堂教學、課程設計和畢業論文等基本教學環節和教材建設、課程設計等的質量標準制定出來。教學工作中的各種規程和條例等也需要制定出來,這樣質量標準體系就會涵蓋到整個本科教學活動中,為教學質量提供評價的客觀標尺。
3.2 督導專家聽課評課體系需要進一步深化
在高校本科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中督導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主要負責代表學校檢查、指導和評價本科教學管理過程,以此來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為高校本科教學發展和改革提供必要的決策依據和參考建議。督導專家應該將檢查、評價和指導本科教學管理工作的職責履行好,并結合教學重點,采用專題調研和隨機聽課的方式,對實驗課、緒論課、小學期課程等進行聽課;對學生評教得分較高的課程進行分析和關注。督導專家應確保能與教師進行一對一的聯系,這樣才能更好地了解課程的教學情況,并及時就教學心得體會和教師進行交流和探討。督導團應確保每月開展一次工作例會,交流和研討各個專題,充分討論各專題中存在的問題,并由此進行整理和分類,將建設性的意見和總結撰寫出來。[5]
3.3 教學質量保證體系的效度建設應充分重視
所謂的效度指的是體現出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效果程度,這也是教學質量保證體系得以建立的出發點,同時也是其追求的終極目標。高校如果參與了教學評估活動就需要將自己的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立起來,在實際中它所發揮的效果及其所呈現的效果是不一樣的。教學評估不僅需要看質保體系的有無,同時還需要看其是否真正起到了作用,取得了怎樣的效果,高校應深入思考如何確保讓該體系發揮出最大的作用。因為各個高校的體系結構不同,但是其子系統是大致相同的;同時在其運行中應將培養目標確定好,將質量標準建立起來,及時收集相關的教學信息并將對實施質量調控。在工作內容上,不僅需要保證好日常教學環節中的評管、評學和評教,同時也需要對校內進行多種專項的自評估。在工作節奏上,集中對期初、期中和期末進行教學檢查,日常也要對教學加強監控。在建設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過程中既要考慮到空間又要考慮到時間。各高校應確保本科教學的中心地位,只有堅持其教學中心地位,才能保障好教學質量保障體系的效度。
參考文獻
[1] 鄔志輝.發展性評估與學校改進的路徑選擇[J].教育發展研究,2008(18):5-10.
[2] 李志義.緊緊牽住“牛鼻子”審核評估就不會“跑偏”[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3(5):1-9.
[3] 朱振國.對話教育部高教評估中心處長——大學,質量怎么量[N].光明日報,2011-09-19.
[4] 李志義,朱泓,劉志軍.從本質上認識高校本科教學評估[J].中國高等教育,2010(8).
[5] 張德江.從教學工作評估看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J].中國高等教育,2014(Z1):34-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