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海軍
(黑龍江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林甸分校 166300)
【摘 要】本文是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礎之上,簡要闡述了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等對農業環境影響的研究現狀。根據典型的水稻為分析對象,簡要闡述了水稻病蟲害發生規律,深入的研究了水稻的病源和癥狀、危害、發生規律和原因,最后相應的提出了水稻病蟲害的綜合防治辦法,從而達到為其治理提供有效參考的目的,以至于能夠更好地為生產服務。
【關鍵詞】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研究
[Abstract] Based on a series of research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briefly expounded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impact of high yield ric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Key words] high-yielding rice; cultivation technology; research
水稻栽培技術在我國的社會實際應用中逐漸增加的同時,其最主要的目標是盡可能的為人們提供協調、舒適和優美的良性生態。在整個建設農業資源的過程當中,做到農業生產與自然環境在空間上的有機結合顯得至關重要,與此同時,更是生態發展的難點以及重點。相應的,水稻栽培技術的涉及范圍廣泛,隨之而來的病蟲害也給相關工作的開展帶來了很大的不便。
1 優質高產水稻的栽培特性
1.1 葉面積指數較高
依據相關的報道可知,高產早、晚稻的葉面積指數一般在孕穗期達到峰值, 其中,在抽穗期的葉面積指數平均值分別較對照提高3.94%與3.07%;5個高產晚稻的最大葉面積指數平均值較對照提高 4%,5個高產早稻的最大葉面積指數平均值比對照增加 1.35%。與此同時,高產雜交稻不單單在中、后期的葉面積指數的數值較大,而且其葉面積指數最大值持續時間也相對較長。
1.2 大面積生產中超高產的產量不穩定、重演性差
在優質高產水稻的分析與探討中,有著一定程度的輕視超高產配套栽培技術措施的推廣與種性的研究,而關注產量目標育種的傾向,嚴重的引起了很多高產水稻品系和品種但在大面積生產上卻難以達到超高產指標,而在小面積上可以輕松達到高產水稻產量指標。與此同時, 其要求具有較高水稻科技水平者才能熟練地運用,且投入的勞動用工多,從而導致其在大面積生產上有著不容易把核心技術落實到田塊的局限性。
1.3 輸導組織結構較好
高產水稻負責光合同化產物運輸的維管束數量多 ,有利于光合產物的有效運輸,承擔有機物運輸的韌皮部面積占較大比例;高產水稻的穗頸節間維韌皮部面積、維管束大小以及管束數,髓腔面積、莖壁厚度以及莖橫切面積等有著很大的“結構優勢”。
2 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理論依據
2.1 強源栽培有利于高產水稻穩定超高產形成
一般情況下,可以極大的降低病蟲害發生的概率, 有效的改善產量不穩定的問題;強源栽培的群體自身具有通透性良、質量好的特點,由于光合同化作用增強,以至于中下部葉片可以獲得相對較多的空氣與光照,基部莖節與根系得到的同化物升高, 進一步增強了抗倒伏能力。擴源栽培很容易引起病蟲危害加重,濕度增加,群體通透性不良, 從而極大的減少產量, 甚至是導致倒伏而減產。
2.2 活庫栽培有利提高高產水稻籽粒充實度和米質
高產水稻活庫栽培通常可以增強灌漿能力與籽粒代謝酶的活性,有利增加籽粒容重,籽粒物質積累, 以至于切實的改良品質。相關的研究與探討的結果顯示, PP333與CPPU[ N-( 2-氯-4-吡啶基)-N ′-苯基脲]可以從根本上提高籽粒的淀粉分支酶、結合性淀粉合成酶以及可溶性淀粉合成酶活性 ,除此之外,可以有效的提高膠稠度、整精米率以及精米率,并極大的降低了直鏈淀粉含量、堊白度以及堊白粒率,從而有助于改良米質。
3 高產水稻栽培技術
3.1 適時、適密拋( 插) 秧
一般的,控制秧齡在4~5葉左右, 切實確保每公頃拋( 插) 22. 5萬~30. 0萬株,并適時的進行拋 ( 插 ) 秧。高產水 稻超高產要求結實率高、穗大以及有效穗數多。與此同時,適度密植可以保證在分蘗期有著相對較大的葉面積指數, 并在生育后期還可以維持相對較高水平, 可以極大的提高齊穗后莖鞘貯藏物質向穗部的轉換率與輸出率,切實的確保了群體齊穗前干物質的較高積累量。
3.2 節水灌溉
采用泥皮水拋( 插 ) 秧,并在拋( 插 ) 秧后前期保持淺水分蘗,進而在夠苗之后進行排水露曬田。除此之外,借助于多露輕曬,增強抗倒伏能力、植株抗病能力, 控制無效分蘗,降低病蟲害發生的幾率。蠟熟期后借助于間歇灌溉, 保持田間濕潤,從而達到干濕交替。收獲前 5~6d 斷水,切忌后期過早斷水。從孕穗期到破口期以濕為主,與此同時,切實保持淺濕交替,幼穗分化始期灌水 3~4 cm, 為了灌漿結實需要在抽穗后保持淺水層。
4 結語
總之,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正在得到人們的高度關注。綜上所述,我們應該清楚的認識到現階段國內針對水稻栽培和養護的研究和探討仍處于起步階段,其發展進程任重道遠。其中,種植以及養護是最為重要的兩個方面。現階段,優質高產水稻栽培技術的管理已經成為實踐重于理論的學科,眾所周知,種植是一項短期工程,養護則是一項周期性工程。與此同時,本文借助于深入分析水稻生長的實際發展情況,從而讓人們更加詳細地了解在優質高產水稻培育過程當中的重點,以至于做好相關的工作。
參考文獻:
[1] 楊祥田, 王旭輝, 羅蘭鐲. 水稻強化栽培技術[J]. 現代農業科技, 2006( 8 ):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