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耀先
【摘 要】水稻是農業生產中的重要糧食產物,與人們生活有著非常緊密聯系。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應用,可以有效的降低水稻產物的農藥殘留指標,消除人們對水稻產品生產質量的堪憂。保溫就是對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與管理進行深入探究,希望對相關人員有所啟示。
【關鍵詞】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管理
[Abstract] Heat preservation is an in-depth exploration of the technique and management of rice cultivation, hoping to have some enlightenment to relevant personnel.
[Key words] pollution-free;rice; cultivation techniques; management
近幾年來水稻種植產量一直停滯不前,水稻生產產量與市場需求存在較大的差異性,水稻種植經濟效有所降低。只有不斷提升水稻產品的品質,才能加強市場消費人員對水稻產品的認可。對無公害水稻生產技術與管理進行探究是具有重要意義的,下面就對相關內容進行詳細闡述。
1 水稻栽培技術的創新與進步
以往我國水稻栽培工藝非常復雜,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這種水稻栽培種植模式成本投入較高,種植人員的經濟效益空間較小。為了對以往傳統的水稻栽培模式進行改良,創建了以少耕為主體、定期翻耕的水稻輪耕新模式。使得水稻栽培工藝環節呈現出了精簡化的特點,更多的應用先進機械設備代替人力,從而降低水稻種植人員的勞作壓力,擴展水稻栽培種植的效益空間。水稻復合平整機產生,不僅可以更為良好的保證行距、株距,同時還提升了水稻插秧效率,創建了高度集成化的水稻栽培技術。這些栽培技術的應用,加強了科學技術與農業生產的融合,使二者相互促進,為水稻栽培生產機械化、現代化建設做好鋪墊。我國有50%以上的人口都是以米飯為主食的,水稻生產質量關乎人們的飲食安全,只有生產出優質化的水稻,才能滿足人們對糧食的實際需求。為了促進水稻生產呈現出產業化的特點,強化水稻生產質量,科研人員結合水稻不同品種形成的溫光生態特征,創建出了優質品種區域化布局,使得水稻栽培種植向產業化方向發展。
2 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控制和管理要點分析
2.1 稻地選擇
稻地選擇的目的在于為水稻創建良好的立地條件,這一環節也是優質高產栽培技術應用的基礎內容。水稻栽種人員選擇水稻種植地的過程中需要慎重考慮以下內容:第一方面水稻區域灌溉條件較為良好,稻田附近存在清潔性較為良好的水源,保證水稻生長有充足的水源。第二方面主要體現在水稻栽種早晚溫差方面,水稻栽種區域早晚溫度差必須要在15℃范圍內,避免水稻栽種區域溫度過高或者溫度過低抑制水稻健康生長。第三方面,水稻栽種人員需要對土壤條件進行分析,要避免水稻種植地土壤中含有重金屬,或者水稻種植地農藥殘留過高,對水稻生產質量造成損害。第四方面在于水稻種植地要有良好的光照條件,可以滿足水稻生長對光照條件的需求。
2.2 整地備耕
水稻整地工作非常復雜,其中涉及到土地翻耕、平整以及田埂修建等眾多環節。水稻栽種人員需要在秋季上凍之前對水稻種植地進行翻耕,通常情況下水稻種植地翻耕深度為20cm。深翻水稻種植地不僅可以使得農作物秸稈腐爛成為土壤肥料,同時還可以消除稻田內部存在的越冬害蟲,提升水稻栽種對病蟲害的防御能力。整地工作落實可以較大程度的改善土壤條件,田埂修建則可以為后續水稻移植、灌溉工作開展做好鋪墊。
2.3 降低拋栽密度和基本苗
在大面積生產上普通存在拋栽過密的問題,不僅影響產量,而且影響米質。因此在播種量居高不下的情況下,降低拋栽密度顯得尤為重要,一般以每畝大田拋栽50盤左右、基本苗6~7萬較為適宜。
2.4 病蟲害的防治
以往水稻農業種植人員在水稻病蟲害防治過程中,盲目性的應用化學藥劑,不僅導致水稻病蟲害防治工作開展成本投入較高,同時提高了水稻產品的農藥化學殘留標準。無公害水稻栽培技術要求采取綠色化的病蟲害防治措施,需要應用無菌種子進行水稻培育。要以水稻生物系統建設為切入點,考慮有害生物、有益生物以及生物生存環境等眾多因素,要盡可能的降低化學藥劑防治技術的應用,更多的應用生物和物理防治技術。化學防治,在加強水稻病蟲預測預報、及時掌握病蟲發生動態和發生趨勢、正確制定農藥防治策略和防治適期的基礎上,優先使用生物農藥進行防治,有限制地使用化學農藥,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藥。
2.5 適時收割曬干
適時收割,不宜過遲或過早。遇到連陰雨天暫不收割,已割倒的稻子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等天晴后再脫粒),已脫粒的稻谷做好攤晾。嚴禁堆悶發熱(尤其是在遭到連陰雨帶潮堆、帶潮脫的情況下),避免產生黃米。選擇在泥場上曬干,并做到勤曬、勤翻,以降低含水量。
3 結語
總之,在無公害優質水稻種植過程中,要根據實際情況,從選田、選種、育秧、播種等不同環節,采用科學合理的栽培管理技術,管理灌溉、施肥、病蟲害防止等,保證水稻的產量及質量,促進無公害優質水稻栽培技術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鄭建平.無公害優質水稻栽培技術的發展探析[J].農業與技術,2013,(08):101.
[2]段云慧,趙乾希.無公害優質水稻的高產栽培技術[J].中國農業信息,2013,(2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