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帥帥+姜自紅+++涂清芳
摘 要:該試驗過比較了泥炭土、珍珠巖、蛭石、河沙、陶粒、火山巖、椰磚、知母毛須、麥飯石9種基質,按不同比例混合的10種基質配方對大窗玉露組培苗馴化移栽的影響,結果表明,試驗中編號4、7、10的馴化效果最好,馴化成活率達100%。
關鍵詞:大窗玉露組培苗;移栽;馴化;基質配方
中圖分類號 S6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17)10-0124-02
大窗玉露(Haworthia obtusa var.pilifera)是百合科十二卷屬的一種多肉多漿植物,是原種玉露的雜交品種,植株初為單生,以后逐漸呈群生狀,具有窗面大,透明度高、晶瑩剔透的優點[1]。這種優良特點使得其價格也較高,市場持有量較少,隨著現代科技的發展,人們利用植物組織培養技術使得大窗玉露可以大量上市。但由于大窗玉露組培苗在自然環境下成活率較低,要提高其成活率就必須加強馴化、移栽的研究。馴化的過程是整個組培生產中至關重要的環節,而其移栽基質的篩選是確保瓶苗移栽成活和幼苗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2]。為此,本試驗研究了不同基質配方對大窗玉露組培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長的影響,以期篩選出適宜的基質配方,為其規模化生產育苗提供參考。
1 材料與方法
1.1 實驗材料及其處理 實驗材料為剛出瓶的大窗玉露組培苗,由屏南縣惠榮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移栽時選擇均勻一致的健壯苗,每個處理20株苗,移栽于育苗箱中。大窗玉露組培苗在移栽前先處理掉少量殘留在根系上面的培養基,并截去過長的根系,如果不洗去殘留的培養基會導致組培苗根部發霉或黑腐[3]。然后溶解40%多菌靈5g于0.1%的高錳酸鉀1L溶液中,將組培苗根部浸入藥液中2~3s,放在托盤里,置于通風陰涼處晾干2~3d[4]。每個移栽箱中拌入多菌靈2g、殺蟲劑0.5g、有機肥15g。
1.2 實驗設計 組培苗馴化移栽的基質是組培苗在脫離組培瓶后適應自然狀態環境和氣候的重要生長介質,基質的成分和配比將直接影響組培苗的生根狀況和生長狀態。在實驗中將進行9種基質的10種不同配比的實驗,試驗中9種基質為:泥碳土、火山巖、珍珠巖、蛭石、陶粒、砂、麥飯石、椰磚、藥材毛須。不同的配比見表1。每種栽培基質栽植20株。將9種不同成分的基質按要求配比好,依次倒入移栽箱中并做編號,將大窗玉露組培苗栽植在相應的編號栽植箱中,組培苗之間的行間距為5cm×7cm。在移栽箱上封上一層保鮮膜,將移栽箱轉移至陰涼的地方,控制溫度的范圍在15~25℃(注:本實驗采用空調降溫)。在自然光照及濕度下常規管理。栽后第6周統計成活率、移栽幼苗生長狀況(苗高、根長及根數)。
1.3 實驗數據及性狀觀察 栽植時間:7月5日。第一周末,組培苗表面褐化,葉片縮水植株縮短,去除保鮮膜。第二周,補充基質水分,每個移栽箱250mL。第三周,組培苗葉片開始充盈飽滿,補充基質水分,每個移栽箱300mL。第四周,計算每個移栽箱組培苗成活個數。第五周,觀察各組培苗生長狀態良好,體態飽滿,補充適當水分。第六周末,將每個移栽箱中組培苗拔出分別統計各移栽箱中組培苗成活棵數、植株高度和生根條數。
2 結果與分析
2.1 不同基質配方對大窗玉露組培苗移栽成活率的影響 組培苗移栽6周后,編號4、編號7、編號10處理的生長良好且無死亡現象,成活率達100%(見表2)。
2.2 不同基質配方對大窗玉露組培苗移栽生長情況的影響 不同基質配方對大窗玉露組培苗根數的影響不同(表2)。在不同基質中移栽,幼苗平均發根數量在3.2~4.1,編號1、編號4、編號7、編號10處理的幼苗根系數量較多。編號4、編號7、編號10處理的3組組培苗的平均高度依次從小到大排列為編號7<編號4<編號10(表3)。
3 結論與討論
本實驗在夏季,所以對溫度及光照強度控制尤為重要。組培苗栽培基質為幼苗提供水、氣、肥等根際生長環境,基質性狀的優劣直接影響組培苗的移栽成活和后期生長[5]。本實驗以常見的、來源廣泛的9種基質,進行大窗玉露的組培苗移栽試驗,10組配比基質中,成活率和生長狀況存在差異,但差異不明顯。但編號4、7、10基質配方對大窗玉露組培苗的馴化效果較好,成活率100%。在馴化6周后,對這3組大窗玉露組培苗的株高進行了一一測量,與移栽前組培苗植株高度進行對比,編號7組中沒有添加有機肥和知母毛須,編號4沒有添加知母毛須,由此分析可知,有機肥有助于組培苗植株生長發根,添加知母毛須更有助于保肥促近植株生根生長。對大窗玉露組培苗移栽馴化效果最好的基質配方為編號10,即火山巖、珍珠巖、蛭石、陶粒、河沙、麥飯石、椰磚、知母毛須,比例2∶2∶2∶2∶2∶2∶4∶5。栽培基質的選擇應兼顧適用性和經濟性原則,如果價格成本過高,不利于大窗玉露規模化生產[5]。本試驗沒有進行基質的成本差異分析,還需要進一步開展試驗研究。
參考文獻
[1]郭生虎,朱永興,關雅靜.百合科十二卷屬玉露的組培快繁關鍵技術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16,32(34):85-89.
[2]汪本勤,朱志國.植物組織培養技術[M].合肥:安徽大學出版社,2013.
[3]李謙盛,樊曉亮,方俊,等.牛耳朵組培苗馴化移栽基質配方實驗[J].上海應用技術學院學報,2016,16(2):184-187.
[4]趙安然,韋繼文,陳琴.桉樹輕基質組培苗的成本核算與控制[J].北京農業,2013(15):28-29.
[5]王新穎.不同栽培基質對非洲菊組培幼苗移栽成活率和生長的影響[J].遼寧農業科學,2006(3):27-29.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