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娟仙?王雪琴
進入中職學校的學生相對而言,學習能力較弱、自控能力較弱、生活自理能力也較弱,但自尊心強、個性強、表現欲強。同一寢室中性格、生活習慣相似的學生共同話題多,容易相處。但新生入學分配寢室帶有很大的隨機性,當互不相容的學生住在同一屋檐下時,各類矛盾就會發生,如不善加處理,就會導致寢室人際關系緊張。筆者根據中職女生自身特點及引起寢室矛盾的主要原因,結合心理輔導的目的和功能,就如何通過團體沙盤游戲輔導活動的開展促進寢室關系的和諧進行了探究與探索。
一、對象
選取存在突出寢室矛盾的3個女生寢室,組成實驗組A(共10人)和實驗組B(共10人),1個寢室為對照組(共10人)。
二、方法
1.工具
標準規格(100cm×92cm×8cm)的團體沙盤1 個及各類沙具1200個,包括人物、動物、植物、建筑物、生活用品、交通運輸工具、食品、果實、石頭、貝殼等。數碼相機1 部, 計時器1 個。評定工具采用鄭日昌編制的《同學關系困擾調查表》、馬建青編制的《人際交往能力量表》、Leary編制的《交往焦慮量表(IAS)》。
2.干預過程
(1)篩選調查、成員確定。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在學校已有的“心理測驗及檔案管理系統2008版”中選取《人際交往能力量表》和《同學關系困擾調查表》對全校人際關系不良的學生進行篩選排查。對運用量表初步篩選出來的學生,根據班級、寢室分別尋找其班主任、生活老師等進一步了解情況,確定符合條件的學生及相應寢室。
(2)實驗分組。通過前期的篩選調查,最終確定3個有人際關系障礙的寢室。隨機挑選2個寢室為實驗組,分別是實驗組A(共10人)和實驗組B(共10人),1個寢室為對照組(共10人)。在已測量的《人際交往能力量表》和《同學關系困擾調查表》2個量表基礎上,根據文獻研究增加《交往焦慮量表(IAS)》對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輔導干預前測。在團體沙盤游戲干預結束后,運用以上3個量表對試驗組和對照組進行后測。
(3)團體沙盤游戲干預。10位成員在一個共同的沙盤中進行沙畫的創建,創建的過程需要遵循一定的流程。首先,需要進行游戲前準備:包括物理環境布置及安全包容的心理環境營造;游戲規則告知。其次,進行游戲中守護:整個沙盤制作預計約1小時。整個過程共有兩名治療師參與,一名治療師負責導入、觀察和記錄團體成員的團體沙盤過程,另一名治療師負責拍照、觀察以及處理一些突發事件。然后,進行分享討論:5輪制作結束,治療師在安全、自由、接納的氛圍中引導成員分享自己擺放沙具的意圖、對他人擺放沙具時的感受及對作品的整體構思和理解等,由全體成員討論確定本次作品的主題。最后,進行游戲后反饋:在征得成員同意的前提下,一起給沙盤拍照并拆除,活動結束后成員填寫《團體沙盤游戲活動反饋》。本次團體沙盤游戲活動每周一次,共6次,每次活動時間為100~120分鐘。前5次A、B兩組分別根據要求進行團體沙盤游戲擺盤,第6次,每組分別對前5次的團體沙盤創作以PPT的形式進行回顧、總結、分享。 團體沙盤游戲主題設定如表1所示.
表1 團體沙盤游戲主題設定表
次序 主題 內容 輪數
第一次 無主題 熟悉沙盤游戲,緩解沖突,建立信任、安全的氛圍 5
第二次 人際現狀 暴露自己及寢室人際問題與困惑 5
第三次 探索自我 探索自己人際交往中的優缺點 5
第四次 理想自我 在充分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展望理想中的自己 5
第五次 和諧家園 增進成員間人際互動能力,營造和諧的寢室 5
第六次 收獲感悟 分享收獲,互相祝福,共同成長
(4)個別咨詢補充。個別咨詢是對團體沙盤游戲的有效補充,因為不是所有人都適合進行團體沙盤游戲,所以對個別不適應團體沙盤游戲的學生進行單獨的心理輔導。寢室矛盾的發生,一般都會有一兩個主要的當事人,她們在此次矛盾中受到的影響最大,情感反應、情緒波動等都較其他成員劇烈。在團體輔導的同時,對重點人員輔以個別咨詢將有利于團體沙盤游戲的順利開展,增加團體沙盤游戲的有效性。
(5)數據處理。運用spss19.0分別對《同學關系困擾調查表》《人際交往能力量表》和《交往焦慮量表(IAS)》3個量表進行實驗組內、實驗組與對照組間,前、后測數據差異性檢驗。
三、各調查表數據統計結果
1.同學關系困擾調查表結果統計
(1)同學關系困擾調查表前后測組間差異性檢驗。
表2 實驗組A同學關系困擾調查表前后測組間比較(x±s)
n 實驗組A 對照組 t P
輔導前 10 16.60±3.718 16.30±2.584 0.178 0.863
輔導后 10 8.300±1.636 16.00±3.944 -5.668 0.00**
注: * *表示p<0.001
從表2中可以看出,實施團體沙盤游戲輔導前,在同學關系困擾調查表上實驗組A平均分16.60±3.718,對照組平均分16.30±2.584,說明兩組學生與朋友相處的行為困擾都較嚴重,無顯著差異。經過輔導,統計結果發生了明顯變化,實驗組 A 的平均分降低明顯,數字顯示與朋友相處的困擾很少,而對照組則沒有明顯變化,且兩組差異顯著(p<0.001)。
表3 實驗組 B同學關系困擾調查表前后測組間比較(x±s)
n 實驗組B 對照組 t P
輔導前 10 17.00±3.859 16.30±2.584 0.509 0.623
輔導后 10 8.40±1.647 16.00±3.944 -5.281 0.001*
注:*表示p<0.05
表3呈現了與實驗組 A 相同的結果。實驗組 B實施輔導前,表上顯示平均分為17.00±3.859, 說明與朋友相處的行為困擾較嚴重。在輔導完成后,實驗組 B 的平均分下降了8.6,而對照組基本沒有變化。
(2)同學關系困擾調查表前后測組內差異性檢驗。
表4 同學關系困擾調查表前后測組內比較(x±s)
n 輔導前 輔導后 t P
實驗組A 10 16.60±3.718 8.300±1.636 10.909 0.00**
實驗組B 10 17.00±3.859 8.40±1.647 9.865 0.00**
對照組 10 16.30±2.584 16.00±3.944 0.231 0.823
注: * *表示p<0.001
將實驗組A、實驗組B和對照組的量表數據,分別進行前后測配對樣本t檢驗,統計結果見表4。從組內比較看,實驗組A、實驗組B的成員經過輔導活動后,測量平均分均明顯低于輔導前,且差異顯著(p<0.001);對照組沒有進行活動干預,前后兩次測量平均分改變不明顯,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團體沙盤游戲輔導活動能有效降低學生關系困擾,改善寢室人際關系。
(3)實驗組內“同學關系困擾調查表”四個分項目前后測差異性檢驗 。
表5 同學關系困擾調查表四個分項目前后測比較(x±s)
項目 n 輔導前 輔導后 t P
交談困擾 20 5.00±1.298 2.70±1.031 7.667 0.000* *
交際與交
友困擾 20 5.40±1.603 1.50±0.827 9.831 0.000* *
待人接物困擾 20 2.30±1.174 1.15±0.670 3.520 0.002*
與異性交往困擾 20 4.10±0.911 3.00±0.858 3.399 0.003*
注:*,* *分別表示p<0.05,p<0.001
表5的數據顯示,經過團體沙盤游戲輔導后實驗組A和實驗組B的20名成員在交談、交際與交友、待人接物及與異性交往四方面都有明顯改善,特別是交際與交友及交談方面改善最為明顯。
2.人際交往能力量表結果統計
(1)人際交往能力量表前后測組間差異性檢驗。
表6 實驗組A人際交往能力量表前后測組間比較(x±s)
n 實驗組A 對照組 t P
輔導前 10 112.80±10.475 113.30±8.718 -0.108 0.916
輔導后 10 82.20±11.905 113.00±6.733 -6.051 0.00**
注: * *表示p<0.001
表6顯示,輔導前實驗組A和對照組的平均得分都是91~120分,說明兩組成員在人際交往方面較拘謹,社交能力有待于進一步提高,且無顯著差異。通過輔導后,統計結果發生了變化,實驗組 A 的平均分降低至82.20±11.905,在70~90分之間,得分顯示社交能力尚可,而對照組沒有明顯變化,且差異顯著(p<0.001)。
表7 實驗組B人際交往能力量表前后測組間比較(x±s)
n 實驗組A 對照組 t P
輔導前 10 113.8±10.250 113.30±8.718 0.110 0.915
輔導后 10 82.60±11.403 113.00±6.733 -7.516 0.00**
注: * *表示p<0.001
表7呈現了與實驗組 A 相同的結果。輔導前實驗組B成員的平均得分是113.8±10.250,說明在人際交往方面較拘謹,社交能力還有待于進一步提高,與對照組無顯著差異。通過輔導后,實驗組B的平均分降低明顯,而對照組沒有明顯變化,且差異顯著(p<0.001)。
(2)人際交往能力量表前后測組內差異性檢驗。
表8 人際交往能力量表前后測組內比較(x±s)
n 輔導前 輔導后 t P
實驗組A 10 112.80±10.475 82.20±11.905 13.056 0.00**
實驗組B 10 113.8±10.250 82.60±11.403 29.080 0.00**
對照組 10 113.30±8.718 113.00±6.733 0.135 0.896
注: * *分別表示p<0.001
將實驗組A、實驗組B和對照組的量表數據,分別進行前后測配對樣本t檢驗。表8顯示,實驗組A、實驗組B的成員通過輔導后,測量平均分均明顯低于輔導前,且差異顯著(p<0.001);對照組沒有進行活動干預,前后兩次測量平均分改變不明顯,不存在顯著性差異(p>0.05)。說明團體沙盤游戲輔導能有效幫助學生提高社交能力。
3.交往焦慮量表結果統計
(1)交往焦慮量表前后測組間差異性檢驗。
表9 實驗組A交往焦慮量表前后測組間比較(x±s)
n 實驗組A 對照組 t P
輔導前 10 54.60±8.872 51.30±4.692 0.946 0.368
輔導后 10 39.30±2.584 50.70±4.854 -5.488 0.00**
注: * *分別表示p<0.001
表9數據顯示,實施輔導前,實驗組A平均分54.60±8.872,對照組平均分51.30±4.692,均明顯高于本量表在大學生中所測的均值38.9,說明兩組成員都存在交往焦慮,且無顯著差異。通過輔導后,實驗組 A 的平均分降低至39.30±2.584,接近均值38.9,而對照組沒有明顯變化,且差異顯著(p<0.001)。
表10 實驗組B交往焦慮量表前后測組間比較(x±s)
n 實驗組A 對照組 t P
輔導前 10 55.70±3.653 51.30±4.692 2.086 0.067
輔導后 10 38.40±1.955 50.70±4.854 -7.320 0.00**
注: * *分別表示p<0.001
表10呈現了與實驗組 A 相同的結果。輔導前,實驗組B與對照組平均分均明顯高于本量表在大學生中所測的均值38.9,說明兩組成員都存在交往焦慮,且無顯著差異。輔導后,實驗組 A 的平均分降低明顯,而對照組沒有明顯變化,且差異顯著(p<0.001)。
(2)交往焦慮量表前后測組內差異性檢驗。
表11 交往焦慮量表前后測組內比較(x±s)
n 輔導前 輔導后 t P
實驗組A 10 54.60±8.872 39.30±2.584 6.517 0.00**
實驗組B 10 55.70±3.653 38.40±1.955 11.967 0.00**
對照組 10 51.30±4.692 50.70±4.854 0.896 0.394
注:** 表示p<0.001
表11統計結果顯示,實驗組A、實驗組B通過輔導后平均分明顯低于活動前,t值分別為6.517、11.967,p值均小于0.001,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對照組沒有進行輔導,t值為0.896,p>0.05,統計學差異不顯著。說明團體沙盤游戲輔導對于人際交往焦慮具有明顯的改善作用。
四、小結
1.通過團體沙盤游戲改善寢室人際關系并提升個體人際交往能力
寢室內人際關系的和諧與否,與成員的人際交往能力及心理健康有直接的關系。團體沙盤游戲不但能改善寢室人際關系,還可促進個體人際交往能力的提高及心理健康發展,從而在本質上促進寢室人際關系的和諧,并能在較短時間里看出比較顯著的成效。
2.團體沙盤游戲改善寢室人際關系的原因分析
(1)融合團體咨詢和沙盤游戲的優勢。團體沙盤游戲融合了團體心理咨詢和沙盤游戲的優勢。在安全容納的團體氛圍中,洞察每個個體的內心世界,是一種有效的咨詢或治療途徑。團體沙盤游戲本身的限制性也從一定程度上促使來訪者尋求自身的改變和成長,成員們可以在沙盤制作中覺知自己的人際交往方式,領悟更為合理的人際交往技巧,利用沙盤中的團體動力促進個體成長。
(2)提供自由受保護的空間。團體沙盤游戲能夠給來訪者提供自由受保護的空間和靜默的見證,讓來訪者釋放出壓抑在內心深處的不良的情緒,從而放松自己。在接納與包容的團體氛圍以及陪伴者的關懷下,來訪者能夠更好地自我表達,看清楚自己的問題的癥結,使自我得以治愈。
(3)促進成員互動及人格整合。團體沙盤的制作過程與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過程非常相似,成員可將團體沙盤游戲中獲得的經驗用于實際的人際交往中。成員間的互動促使個體的自我認識與探討,觀察并接納他人,學習新的態度與行為方式并內化,達到人格的自我整合及個性化的實現,促進個體心理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海紅.大學生團體心理咨詢的新形式——團體沙盤游戲[J].中國電力教育,2011(23).
[2]高嵐,申荷永.沙盤游戲療法[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5.
(作者單位:海寧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