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仲浩
摘 要:電力拖動是中等職業教育機電專業必修的專業課之一。它具有系統的理論知識,更有與實踐緊密聯系的特性。本文重點探討了電力拖動課程教學的特點和教學現狀,提出改進教學方法的措施,以提高電力拖動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電力拖動 教學策略 一體化教學 表現性評價
中等職業教育的任務是培養既有一定專業理論知識又有熟練操作技能的應用型人才,面向企業生產第一線。這就要求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電力拖動課程是電工類專業的一門重要課程,有計算少、理解的內容多、動手操作的項目多等特點。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為使學生更快、更容易、更輕松地學好這門課程,筆者在一體化教學模式理念指導下,講究循序漸進,能動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傳統的教學方法是先進行理論教學,然后進行實習教學,但理論教學與實習教學常由不同老師任教,而且課程進度往往不統一,因此存在不少問題:教學內容理論抽象,不利于與生產實踐相結合,不能達到靈活應用的目的;學習內容枯燥乏味,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習教學的滯后,則加重了理論與實踐的脫節,亦談不上用理論來指導實訓等。
因此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對課程安排和教學方法進行了調整,采用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一體化教學方式,在教學過程中實施表現性評價,并采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以此來解決傳統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一、課堂教學理實一體
“實踐—理論—再實踐”,這是中職一體化教學的思路和內容,即以能力培養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理論課與實訓課交叉進行,讓實踐始終貫穿整個教學過程中的一種教學模式。這樣充分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學理念,符合學生認知的規律,又突出操作技能的訓練,使學生就業后能快速適應自己的工作崗位。
第一步:實踐。先讓學生到實習場地去參觀現實的生產機械,既可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又可集中他們的注意力,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第二步:理論。充分利用課堂時間進行專業理論學習,利用各種現代化教學設備,提高教學效果,讓學生的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
第三步:再實踐。在理論學習的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再回到實踐操作中,讓學生親自動手完成電氣裝配和故障排除,以達到理論與實踐的完美結合。
筆者以按鈕的結構、工作原理及線路連接章節為例,具體闡明一體化教學在電力拖動課程中的應用。
1.教學任務的設計與分析
該節課的教學任務是要求學生掌握按鈕的功能、符號、結構原理與安裝接線。教學目標包括三個方面,即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情感目標。學生需要掌握按鈕的結構和工作原理,掌握按鈕內部的接線;鞏固旋具和萬用表的使用。
2.具體的教學組織流程
(1)分組。將教學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每組4~5人。安全教育后帶領學生進入學校車工實訓工場。
(2)參觀工場,整體感知。首先,讓學生仔細觀察車床上的按鈕及其他相關電氣部分。然后,觀摩車床操作過程。指導教師現場操作車床的運行,請學生思考按鈕在整個車床運行過程中所起的作用。實地參觀與提問,使學生對按鈕在生產機械中的作用有了感性的了解,引起學生的好奇心。
(3)理實一體,學習按鈕結構、原理。組織學生進入電拖實訓室,按小組就座。取LA18、LA19、LAY3系列單聯按鈕、雙聯按鈕、三聯按鈕等若干,讓學生觀察按鈕的外形。
思考:按鈕的結構、原理分別是怎樣的?教師對照實物詳細介紹啟動按鈕、停止按鈕、復合按鈕的結構、原理、符號。
分發各類按鈕給每個小組,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對按鈕進行拆卸和安裝。第一步:拆卸時認真觀察其內部構造,結合已學理論知識進行實踐操作。第二步:按照順序將所拆零件放好,再按照相反步驟安裝。第三步:用萬用表歐姆擋判斷觸頭的通斷狀況,來檢測自己組裝的按鈕是否正確。
學生通過“實踐—理論—再實踐”的有機結合,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明顯提高,較快地認識元器件并掌握其工作原理,教學效果顯著。
(4)實踐操作——按鈕連接。第一步,前期準備:畫圖——電動機的點動正轉控制線路圖;教具——電拖實訓線路板,部分電路已接好(缺少按鈕接線部分)。
第二步,分組討論。設疑:按鈕在此電路中的作用、應接入何種按鈕、如何設計并安裝?教師根據學生的討論發言總結要點。
第三步,接線操作。分小組完成按鈕接線安裝。
最后,教師在已經連接完整的電路上通電試車。學生看到電動機在按鈕的控制下成功運轉時,歡呼雀躍,充分體驗到成功的喜悅,為下一步的學習打下很好的基礎。學生分組討論時,熱情高漲,思維活躍,更見反復探討驗證的樂趣。理實一體的學習,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鉆研精神及團隊合作意識。
二、教學效果師生共評
有效的教學評價應是教學效率、效果和效益三者的統一,是真正體現以學生學習為中心的教學理念。筆者在評價環節主要實施表現性評價,即通過設計一個具有真實應用性的實驗來測量學習情況。正確評價,可以了解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判別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強弱。
在實施表現性評價前,應讓學生明了評價的內容和標準。如此,便可讓學生有明確的努力方向,使學習過程更加有效。
筆者遵循電力拖動課程本身的特點,就“按鈕的結構、工作原理、線路連接”設計了以下評估標準,主要包括:理論知識、線路識別能力、器材使用能力、實驗操作能力、分工合作能力、問題處理能力、方案系統解決能力等幾個方面(見下表)。
表
項目 評價內容 自
評 組
評 師
評 總
評
理論
知識 按鈕的功能
按鈕的原理
線路識別能力 點動正轉控制電路圖
按鈕的符號
器材使用能力 旋具、剝線鉗、尖嘴鉗的使用
萬用表的使用和讀數
實驗操作能力 按鈕的拆裝
電動控制電路中按鈕的接線
分工合作能力 在小組中承擔的任務:在小組中的合作精神
問題處理能力 按鈕的結構原理
設計并安裝點動控制電路
方案系統解決能力 當按下按鈕,電路沒有動作時該如何處理?
總分
表現性評價是一種直接的全面評價,不僅僅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更注重評價學生學習過程的表現。評價的類型有多種,有成長檔案袋、多方觀察、角色扮演、實驗記錄等。筆者在教學的不同階段采用不同的類型進行評價,使學生對自己能有一個完整的認識,從而體驗到學習中的成長快樂。
評價可以是師評、生評、自評等多種形式,而學生自己最清楚自己的學習效率、學習狀態,因此也應關注學生的自我評價。
由于學生的參與意識、合作精神、探究能力、操作能力是一個逐步發展、逐步成長的過程,所以每一次的評價并不能代表學生能力的綜合情況。因此,表現性評價不像傳統的評價那樣,只在單元結束或學期結束時執行一次。它要根據課程設定的多個教學任務進行多次的評價,常常需要幾個星期甚至更長時間才能真正完成,所以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性。
三、激勵策略貫穿課堂
獎勵正確行為,懲罰錯誤行為是課堂教學反饋的一種方法。獎勵和懲罰運用適當,都將對學習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筆者認為課堂教學應以激勵為主。有效的激勵策略能激發一個人外在的動力因素,甚至能把這些因素轉化為內在的動力因素,因為每個學生都有進步的內在要求和搞好學習的良好愿望。在課堂教學中適用激勵策略,不僅可以增強學生的自豪感,而且可以活躍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職高生本來就不自信、易自卑。這就更需要教師循循善誘。教師應適時適度地為學生創造成功的機會,讓學生通過努力體驗成功與快樂,從而更加積極地學習。在學習中,少批評、不諷刺,多鼓勵、勤幫助。教師尊重、熱愛、關心每一位學生,使學生自信、樂學,也使學生認同教師、親近教師。
當然,有規矩才能成方圓。中職生課堂紀律欠佳、學習毅力不足等問題更是存在,適當小懲大戒也是十分必要的。懲戒旨在使學生養成更佳的學習習慣,起到鞭策監督的作用。
四、教學方法靈活多樣
國內外的大量研究表明,教學過程中適當開展競賽對提高學生學習效率效果明顯。這是因為在競賽活動中,獲得成就和聲譽的欲望會更加強烈,學習興趣和克服困難的毅力就會增強,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充分的發揮。筆者根據學生的不同情況經常在課堂中安排不同的競賽,如在實踐中小組間排故的競賽,比速度、比質量、比合作等。通過競賽進行學習,通常要比一個人自己學習更能提高學習成績。
教學質量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往往與教學方法息息相關。筆者在教學時,注意根據不同教學內容使用不同教學方法,如邊講邊練、講完即練、講練結合、多練精講,提供圖、文、聲、像等現代化信息,實現圖文并茂、動靜相兼、聲情融會、視聽并用的逼真表現效果,力求低起點、低難度、小坡度地授課,把抽象的概念通俗化,枯燥的知識趣味化,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意識,創造一種輕松和諧的課堂氛圍,以此提高學生的認識、理解、記憶能力,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
筆者通過多年的教學經驗的積累,在電力拖動課程教學中將上述改革思想融入其中,原本沉悶的課堂因此變得鮮活,連平時表現較差的學生也變得積極主動,大大提高了電力拖動課程的教學效果。學習中,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學習毅力等都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專業技能的提高,更為他們面向企業生產第一線、成為操作技能熟練的應用型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李敬梅.電力拖動制約線路與技能訓練(第五版)[M].北京:中國勞動社會保障出版社,2014.
[2]何弘亮.中等職業學校一體化教學改革[J].新課程·下旬,2015(3).
[3]唐麗娟.表現性評價在電工實驗教學中的應用[J].中等職業教育,2012(1).
[4]李壽蘭.職業學校有效課堂管理的策略[J].工程技術:文摘版,2016(20).
[5]阿特.課堂教學評分規則:用表現性評價準則提高學生成績[M].北京:輕工業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浙江諸暨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