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瀟
伴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工業化、自動化進程的加快,高職學生的就業問題越來為社會所關注。畢業生的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學生的自身利益,而且關系到高職院校的招生工作,甚至關系到社會的穩定。筆者結合多年的從教經驗和實際感受,從客觀實際出發,對高職學生職業規劃和自我定位做了探索。
一、就業市場問題調查分析
根據國家勞動部門的數據統計,我國勞動力市場供給依然大于需求,我國勞動力就業市場存在結構性矛盾,就業問題依然嚴峻。筆者認為具體存在以下問題。
1.用人單位目標要求高
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要求逐年提高,這是客觀現實。企業都想錄用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才,而畢業生往往在畢業初期很難達到用人單位的期望值。應屆畢業生就業不吃香,應屆畢業生最缺乏的就是實際工作經驗。
2.就業市場供需關系存在矛盾
隨著高等學校的擴招,每年畢業生人數都在不斷地增加,而社會上從業人員的更新換代又沒有那么快,因此,造成了供大于求的矛盾,這也是當前客觀存在的現實問題。
3.畢業生眼高手低,就業期望值過高
畢業生期望的工資水平一般都遠遠高于社會所認可的實際工資價值,這使得部分學生畢業后嫌棄工資低而不愿意屈從當前的企業期望值,認為自己的價值沒有體現或者得不到認可,從而賦閑在家,有業不就。好的工作應聘不上,不好崗位又不愿意將就,眼高手低,不想踏踏實實先打好基礎,這是現在的畢業生的通病。
4.畢業生缺少職場經驗
目前,學校的教育大多以應試教育為主,而忽略了學生素質的提高和實際能力的提高,學校教授給學生的大多是書本知識,而從實際出發,將真正的本領貫徹到實際教學當中的教育少之又少。學校設置的專業也多是一成不變,不能根據社會的需求和時代的變化而進行調整,學生的書本知識多過于臨場應變能力和實際工作能力的積累,導致學生在畢業時職場經驗不足,只能靠自己慢慢積累,從而無法與工作崗位真正對接,適應社會的進程比較緩慢。
5.畢業生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
現在的學生多是“90后”甚至“00后”,生活條件優越,他們體會不到以前的人就業時的條件和所面臨的環境,總覺得現在擁有的一切都是應該的、理所當然的,現在部分年輕人缺乏感恩、不懂得珍惜現在所擁有的東西。很多畢業生擇業時對企業要求過高,而不愿意踏實地埋頭苦干,一味地追求高薪,甚至想不勞而獲;還有的畢業生不愿意從基層工作做起,不想踏踏實實地奮斗,不愿意從一線做起,心浮氣躁,做事眼高手低,缺乏吃苦耐勞的精神。
二、高職學生常見的不良心態
1.缺乏自信
現在的高職畢業生在學校學習的時間長,而接觸社會的時間比較少,缺乏必要的社會實踐經驗,缺乏對社會的主動深入和了解,依賴性比較強,自立意識較差。
2.隨波逐流
集體生活時間久了,學生的思想意識容易盲目從眾,甚至缺乏主見,別人做什么,自己就跟從做什么,沒有對自己進行正確的思考和定位,缺乏創新精神和開拓精神,容易隨波逐流,不能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理性地分析自己的就業需求和優勢。
3.就業準備不充分
高職畢業生在就業前沒有深入了解用人單位的企業文化和背景,沒有提前準備好應聘材料。成功的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細心的人,如果不多去了解和準備,就很容易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被淘汰。
4.不能給自己準確的定位,目標不清晰
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有時候高職畢業生好高騖遠,吃著碗里的看著鍋里的,不知滿足,殊不知找到適合自己的工作就要珍惜,要注意提高自己的工作水平和能力,盲目跳槽是不切實際的做法。
三、高職學生改變自身不良就業心態的措施
高職學生應如何改變自身不良的就業心態呢?筆者認為應做到以下幾點。
1.審時度勢,形成良好的就業心態和正確的定位
保持一顆平常心很重要,畢業生的就業心態要成熟、性格要穩重,工作需要的是踏踏實實,而不是好高騖遠,學生剛畢業,不是選擇企業而是感謝企業給自己實習鍛煉的機會,應該學會感恩,多看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2.結合專業知識,迅速融入企業文化,實現良好轉型
高職學生應該把學校里學到的知識充分加以運用,盡快地利用企業提供的崗位提高自身的業務能力,通過向企業員工虛心請教,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和競爭力。學生還可以通過一些途徑積極參加對自己的業務有幫助的學習培訓、考試等充實和提高自己,以盡快將自己從學生轉型為技術工人,盡快適應社會和企業發展的節奏。
四、學校在適應社會需求方面改進和提高的措施
雖然在高職學校中,就業指導課程已經廣泛開展起來,但還是沒有跟上社會發展的節奏,沒有滿足市場和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因此,職業教育對高職院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學校應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學校培養學生的目的是適應社會的需求,學校除了要加強學生正常的理論知識學習外,還應該重視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提高以及專業技能的提高等。例如,某些專業加大實習課的比例和考核要求,真正做到寬進嚴出。學校還應多重視學生實際能力的培養,多鍛煉學生的實際交流能力,多開設相關課程,讓學生多了解相關的就業知識。
2.多開展職業指導活動
在臨近畢業季,學校可以多組織一些就業指導方面的培訓和講座,聘請相關的專業人員來學校給學生系統地講授關于就業的知識,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定位和準確的自我分析,從而使學生適應職場的瞬息萬變。
3.加強專職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
目前,我國各高職學校都比較缺少專職的就業指導教師,很多就業指導教師都是由任課教師兼職的,因此,筆者呼吁學校加強專職就業指導教師隊伍的建設,以盡快滿足社會發展及學生就業的需要。
五、高職學生應做好職業生涯規劃
職業生涯規劃是指個人與組織相結合,對職業生涯的主客觀條件、自己的興趣愛好各方面進行權衡后,確定最佳的職業奮斗目標。高職學生也應做好自己的職業生涯規劃。
1.自我認識、自我評估,樹立職業思想
教師應引導學生自我認識、自我分析,認識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分析自己的興趣、愛好和性格,對自己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只有充分適應和滿足社會的需要,個人價值才能得到最大化的實現。
2.科學定位,確立目標
學生確定自己的專業發展方向后,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職業發展目標和計劃。目標可以分為短期目標和長期目標,例如,5年、10年的目標。確立的目標要具體,目標要客觀、現實,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能夠實現的。
綜上所述,高職學生的就業指導和職業生涯規劃要科學、認真、嚴謹,既要結合實際情況,又要認真規劃,學校要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職業生涯規劃輔導,幫助學生實現完美的職業人生。
(作者單位:淄博市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