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冬
摘 要:本文分析了中職學校會計專業基礎課學業評價方案的現狀,并結合作者的教學實踐,探索以過程評價、技能評價、卷面考核評價相結合的方案,綜合評價學生的學業情況。
關鍵詞:中職課改 會計基礎課 學業評價 方案設計
浙江省中職會計專業自2015年開始全面使用選擇性課改成果教材,該教材的特點是理實一體。原始憑證填制與審核是其中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基礎課。這兩年來通過對新教材的使用;發現如果繼續沿用傳統的專業教育考試作為評價會造成學業評價模式遠遠滯后于專業教育改革,因此制訂合理的評價方案迫在眉睫。
一、傳統學生學業評價方案的現狀
筆者學校會計專業是中等職業學校所開設的一個老牌專業。長久以來,對于學生的學業評價很大程度上沿襲了普通教育的思路與做法,主要表現在以下三點。
1.考核形式單一
由任教老師出題,以題目的形式考核學生,讓學生完成卷面的填空、選擇、判斷、會計分錄等題目的筆試得出成績。對于以培養職業能力為主的中職學生而言,這種評價重心只注重結果,只將卷面考試成績作為唯一評價標準而忽略了學生的操作能力的靜態的、一次性的評價方式,無疑將極大地挫傷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考核內容脫離實際
會計在實踐內容考核中采用實務題,如在試卷上引入原始憑證的填制,根據原始憑證編制記賬憑證,也設計賬頁、報表的登記或編制業務,但受考試時間和卷面的限制,題目往往被簡化,并不能全面反映真實的經濟業務,而且實務中很多操作的流程和規范絕不亞于內容本身,卻在卷面上很難考核出來,這就起不到對學生的知識、能力、素養全面考核的目的。
3.考核指標缺乏合理性
學生的總評成績往往由平時成績和期末考試成績兩部分組成。平時成績主要包括出勤、課堂表現、課后作業、章節測試等,占總成績的30%;期末考試成績占70%??己酥笜藗戎赜趯⒛骋淮慰荚嚦煽冏鳛橹饕脑u價標準的方式,對于進入職業學校的學生而言缺乏合理性。
因此,在這樣的背景下,筆者結合自身任教職業學校會計專業的經歷與經驗,通過對目前學校學業評價機制存在的問題剖析及思考,充分考慮國家對職業教育的導向,并吸收同行的經驗,對中職會計專業基礎課學業評價方案進行了探索與研究。
二、選擇性課改下學生學業評價方案的新設計
1.設計思路圖
根據新課標所倡導的“立足過程,促進發展”的評價理念和工作思路,以及中職會計專業的培養定位,中職會計學生的培養目標應該是培養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過硬的實操動手能力、相應的職業知識的初級會計人員。筆者設計了如下評價思路圖:研讀教材確定教學目標—梳理歸類細化教學目標—確定評價方式—制定評價標準—對比評價標準逐項測評并記錄結果。
(1)研讀教材確定教學目標。只有明確目標,才能在評價過程中有的放矢?!对紤{證填制與審核》全書共三個模塊下設12項任務,每個任務又包括若干個教學活動,每個教學活動均按“活動描述—業務流程—操作依據—工作步驟—技術支撐—成果展示—能力拓展”的體例編排,本書強調操作能力的培養,力求幫助學生熟悉會計工作中可能涉及的各類原始憑證,并能較熟練地處置原始憑證,為將來從事會計領域的工作打好基礎。
(2)梳理歸類細化教學目標。在明確教學目標后應對目標進行細化,梳理出哪些知識屬于應知,哪些屬于應會,哪些要能熟練運用。本書主要介紹會計工作中常見原始憑證的填制、審核及傳遞的相關知識、技能和操作方法,既有理論知識的講授,又有填制、審核、傳遞等能力的培養。應將這些技能點羅列整理,以支票結算為例,需了解:支票的種類、特點、適用范圍、金額起點、必須記載事項、有效期等理論知識;支票簽發中正聯及存根金額大小寫的書寫規范;票據日期大寫的書寫規范;簽章的使用等操作技能及收到支票時的結算程序問題等。
(3)確定評價方式及評價標準。在細化教學目標后,為檢驗目標的達成,應選擇相對應的評價方式來評判,評價方式的合理與否也會直接影響到教育的引導方向。對于運用型的學科來說,僅憑一兩張試卷來考核一個學生對這門課程的掌握情況并給予一個等級,忽略整個學習過程,這不合理,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對一門課的掌握程度評價應遵循多元評價理論、發展性評價理論和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理論,可從多方面著手,方式可以是書面的、口頭的,或是過關、比賽性質的。既過程評價、職業技能評價、卷面考試評價相結合的形式。
(4)對比評價標準逐項測評并記錄結果。確定評價方式及標準后,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對學生的學習表現、學習方法、學習習慣等做出評價,使之對學生的學習產生導向作用。對于學生的精彩之處,教師應通過言語、面部表情、眼神等隨時給予學生評價,并做記錄。作業評價即對學生課后作業的質量及態度所做的評價,老師要認真研讀學生作業情況并做記錄。對于技能操作的評價,教師應向學生說明評價的技能點和標準,按內容落實評價,及時做好過程性記錄。其中一些數據可借助Excle等工具做好統計匯總,并適時向學生反饋各項評價結果。教師對學生所做的評價必須客觀公正、嚴肅認真,切忌憑印象、感覺,杜絕馬虎、應付。
2.學生學業評價方案的實施
《原始憑證填制與審核》一書由與銀行往來的原始憑證、與外單位往來的原始憑證和企業內部的原始憑證三個模塊組成,各模塊下又設若干個典型任務,共計12個任務。學業評價借助如下評價表,于每個典型任務結束時進行。評價的結果結合過程表現性評價和終結運用性評價,即過程表現性評價占60%,終結運用性評價占40%,評定等次權重分別為:優秀(100分)、良好(80分)、合格(60分)、不合格(40分)計算出該項目得分。 具體計算方法:如某學生課堂學習表現中發言次數較多,很積極,評定為優秀,則該項得分折算為100 ×4%=4分。與其他四項合計即為課堂學習表現得分。學生該任務的綜合評定得分為六項得分之和。學生該科目學期綜合評定得分為12項任務的綜合評定的平均分。根據分數劃定等級A(大于等于90)、B(大于等于80)、C(大于等于70)、D(大于等于60)、E(60分以下)。
通過實踐,筆者感到作為一名會計教師,只有設計出適合學科實際需要和任教學生特點的評價方案,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評價促進學生發展的作用。在選擇性課改的大潮中,要不斷探索、力圖設計一個更合理、公平,而且易于操作的學生學業評價方案。
參考文獻:
[1]楊艷冬.中等職業學校會計學生職業能力評價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06(1).
[2]楊國春.技工院?;A會計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構建研究[J].中國市場,2015(40).
(作者單位:臨海市中等職業技術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