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瓊花
語文課程是中等職業學校學生必修的一門公共基礎課。語文課是其他學科的基礎,對于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對于學生學好各科知識,形成綜合職業能力、創業能力以及繼續學習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中職語文教育的形勢卻不容樂觀。一方面,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普遍不高,文化課基礎薄弱;另一方面,中職學校的學生普遍對文化課缺乏足夠的重視,學習積極性不高,課堂參與度不夠,課堂氣氛沉悶。對此,教師應該積極尋求解決辦法。
筆者在長期從事語文教學的過程中,不斷學習和嘗試,探索出了一種“用活動讓課堂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的有效教學方法,取得了極佳的效果,積累了很多成功的案例,現分享如下。
一、案例:古詩詞單元導學
在教學古詩詞單元的時候,為了激發學生學習古詩詞的興趣和熱情,筆者精心設計了一節活動課,課題叫做“愛上古詩詞”,共由五個小活動構成。
1.活動一:導入激趣
導語:“生為一個中國人是多么的幸運。因為中國是一個詩詞的王國,我們的祖先給我們留下了無數美妙絕倫的古詩詞。這些古詩詞濡養了中華民族,孕育了中華文明,讓我們的國家成為聞名世界的禮儀之邦。不信大家看下面這對夫妻,他們連吵架都有濃濃的文化氣息。”
課件展示網絡上流傳的夫妻用古詩詞吵架的笑話,讓學生朗讀,要求注重情景的模擬,讀出對話的味道。接著,筆者用課件展示了活動二。
2.活動二:看圖猜古詩
各小組根據課件展示的一幅圖片,猜出一首古詩,默寫在紙上,時間3分鐘。提前寫出來且正確無誤的小組加3分,在規定時間寫出來且無誤的加2分,寫錯了的小組沒有分。圖片內容(略)為了啟發學生的思維,縮小思考范圍,筆者給了學生一點提示,“這幅圖里有哪些意象?表現的是什么題材?”
3分鐘后,各小組交出答案。筆者對各組的答案進行點評。只有一個組默寫的是《贈汪倫》,筆者把正確的答案放在最后點評。有一個組寫的是“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筆者的點評是:“圖里沒有蓑笠和雪這兩個意象”。一個組默寫的是柳永的《雨霖鈴》。筆者的點評是:“《雨霖鈴》描寫的是一對戀人離別,圖畫上分明是兩個男人,而且沒有‘執手相看淚眼的情景。”一個組寫的是《送元二使安西》。筆者的點評是:“這首詩里沒有出現‘船和‘水這兩個意象,與圖畫里的意象不合。”還有一個組寫的是《送孟浩然之廣陵》。筆者的點評是:“雖然詩歌和圖畫里都有‘船和‘水的意象,這點比較符合,但詩里說的是‘孤帆遠影碧空盡,而圖畫里的船則剛剛離岸。”
做完這個活動,學生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有人主動提出再來一題。課件展示活動三繼續。
3.活動三:根據下圖提示,各猜一句古詩詞
這是近期流行于微信圈的一個看圖猜古詩詞的玩法,筆者認為很有價值,于是借來課堂上一用,學生果然很感興趣。圖片上共有八組圖,分別表示八句古詩詞,由各種事物比如牛、馬、羊、豬,花、草、月亮、星星、杯子等等組成。如第一組圖有一把刀、一個箭頭、一個豬頭、一只羊四個物象;第三幅圖有草、眼睛、牛和羊四個物象等等。由于學生古詩詞的積累和儲備不夠豐富,一時還有點無從下手,筆者就其中的第7句對學生進行引導點撥,有學生馬上就猜出來是“葡萄美酒夜光杯”,筆者及時給以鼓勵,給這個學生所在的小組加了一分。這下子更加激發了大家的斗志,所有人都開動腦子,搜索記憶,終于,一句接一句都被猜了出來。當所有詩句都被猜出來的時候,學生們高興得都要跳起來了。
4.活動四:默寫古詩詞比賽
給每個組分發一張紙。課件展示比賽規則:
第一,在規定時間內,各小組一起回憶小學初中學習過的古詩詞,并默寫下來。越多越好。
第二,默寫結束后,小組之間互相交換默寫出來的古詩詞,交換后先統計數目,再找出錯誤,進行修改。
第三,修改結束后,每組派代表上講臺匯報數目和修改情況。
第四,展示結束后,把各組默寫的詩詞數量以及修改情況記錄下來,作為評價依據。
由于這個活動是各小組之間的比賽,存在競爭,所以在修改其他組默寫的古詩詞的時候會特別認真甚至挑剔,連不規范的書寫都會被挑出來。這樣做的好處是修改者通過修改加強了記憶,但也會出現一些小問題,被挑毛病太多的組會有意見,有情緒。筆者注意到了這個情況,在總結的時候及時疏導,消除了組與組之間的不愉快。
5.活動五:古詩詞朗誦
這個活動是為了緩解上一個活動帶來的緊張和疲勞,是一個比較輕松同時又比較有意義的活動。朗誦是學習古詩詞的一個有效方法,也是衡量學習者對古詩詞的理解和掌握情況的一個重要標準。朗讀時節奏的劃分是否正確,語氣、語速、語調的把握是否合理,都是與朗讀者對詩歌內容、情感、主題的理解是否到位有關。所以,朗讀在詩歌教學中是不可或缺的環節。
課件展示活動內容:
各小組從自己組默寫的詩詞中挑選1~3首練習朗誦,注意正確劃分節奏,5分鐘準備時間結束后,各小組上臺展示。朗誦形式不限,可以配樂、伴舞、吟唱,鼓勵合理的創新。
這項活動也得到了學生的積極響應和熱烈歡迎。學生在朗誦中充分體現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能力。有配樂朗誦的,有配動作朗誦的,還有一個組的一個女生自己編曲把李白的《靜夜思》唱出來的。說實話,學生的表現給了筆者大大的驚喜和感動,讓筆者不知不覺更愛這群可愛的孩子了,就像他們通過這節課不知不覺更愛古詩詞了一樣。
二、案例分析
設計這節課是為了在學習古詩詞單元之前讓學生愛上古詩詞,激發學習興趣。從課堂氣氛和教學效果來看,這節課從設計到實施都是非常成功的。這個案例主要有以下幾個成功的要素。
第一,活動一:巧妙應用網絡資源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兩個學生的情景模擬又激發了大家的興趣,活躍了課堂氣氛,為活動二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第二,活動二:是一個非常有價值的活動。活動的目的和意義不只在于激發起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在于通過這個活動,學生很容易就理解和掌握了詩歌的意象和意境這兩個比較不容易講清楚的概念,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個活動把學生徹底激活了。他們不由自主地主動提出要再來一題,為活動三蓄足了勢。
第三,活動三:讓學生盡情體驗了一把成功的快樂。對于職校的學生來說,被這個活動激發起來可能不只是他們學習古詩詞的興趣,還有他們失去的自信。活動到了這里,學生沒有疲倦或者懈怠。他們斗志昂揚,信心滿滿地期待著在下一個活動中一顯身手。
第四,活動四適時地引入了競爭機制,把學生的情緒點燃得更高。設計這個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承前啟后,讓學生盤點一下自己過去學習過的古詩詞,并且通過與同學的競爭比較,激發起他們記憶儲備古詩詞的自覺意愿。
第五,活動五的設計目的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在前面幾個環節中的緊張和疲勞得到緩解,另一方面是為了讓學生掌握詩歌朗讀的技巧方法,明白朗誦在學習詩歌中的重要性。
(作者單位:云南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