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興東 何英
摘 要 兒科護理對象特殊,是護理糾紛高發科室,實習護生在臨床實習過程中更易發生護理糾紛。本文擬分析其發生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有效減少甚至杜絕護理糾紛的發生,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關鍵詞 兒科 實習護生 護理
中圖分類號:R473.7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7.03.062
On the Causes and Preventive Measures of
Nursing Disputes in Pediatric Nursing Students
CHENG Xingdong, HE Y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Zunyi Medical College, Zunyi, Guizhou 563003)
Abstract Pediatric nursing object is special, is a high incidence of nursing disputes, the practice of nursing students in clinical practice more prone to nursing dispute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auses of its occurrence, and puts forward preventive measures to effectively reduce or even eliminate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disputes, to build a harmonious relationship between nurses and patients.
Keywords Pediatric; nursing students; nursing
兒科護理對象特殊、病種繁多、病人多,護理工作量大而繁瑣,具有較強的專科技術操作性,是護理糾紛的高發科室。近幾年來,“傷醫案、傷護案”屢見不鮮,不僅醫患關系緊張,護患關系也降至了冰點,護理糾紛也越來越受到護理界的關注和重視。兒科實習護生更易發生護理糾紛,而臨床實習又是臨床醫學教育的關鍵環節,是培養實習生實際工作能力的主要階段。在兒科護理實習教學中,如何有效減少甚至杜絕護理糾紛的發生,是護理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環。因此,本文擬分析實習護生在兒科實習過程中發生護患糾紛的原因,并提出防范措施,以期有效減少甚至杜絕護理糾紛的發生,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1 發生護理糾紛的原因
(1)兒科病種繁多、專科護理性強,實習護生難以短時間內全面掌握。兒科病種繁多涉及各個系統,專科護理性強,護生需要掌握系統而全面的專科疾病護理知識。兒科護理學與內科、外科護理學同屬二級學科,但無論是理論還是實習教學,在教學時間上都遠少于內、外科,因此,護生難以在短時間內全面掌握兒科疾病相關護理知識。當患兒家屬對疾病相關護理有疑問時,很難得到準確、滿意的答復,甚至有時得到的是錯誤信息,從而引發家長的不滿,導致護理糾紛的發生。
(2)兒科疾病特殊病情變化快,有別于成人,且家屬缺乏對兒科疾病的常識性認識。小兒時期各系統功能不完善,疾病具備自身的特點有別于成人,且病情變化快。兒科亦稱為“啞科”,患兒往往不能及時、準確地描述自身的病情特點及變化情況,有時病情演變甚至惡化讓臨床醫生也措手不及。同時,由于患兒家屬缺乏對兒科疾病的常識性認識,無法理解疾病的發生、發展及恢復需要時間和過程。而實習護生處于科室的“最底層”,有些家屬甚至把治療過程中病情的正常演變、某些藥物的治療反應以及療效欠佳等誤認為是實習護生“不當”的護理所致,以致護理糾紛的發生。
(3)實習護生護理操作技術不熟練。兒科面對的護理對象多為嬰幼兒和重癥患兒,加之在進行護理工作時患兒配合程度差,這就要求兒科護理人員不僅要有足夠的耐性和信心,更應具備熟練的操作技術。孩子都是家中的寶,家長對護理工作的期望值較高,而實習護生操作技術不熟練,有時甚至需重復操作,難以達到家長的要求。如在進行小兒頭皮靜脈穿刺時,患兒本身血管細、穿刺難度大,有些循環較差的患兒穿刺難度更大,實習護生在進行穿刺時,常常不能“一針見血”,有些家長甚至“歧視”實習護生,容易引發護理糾紛。
(4)實習護生對查對制度淡漠。查對制度是護理核心制度之一,是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防止護理差錯事故強有力的措施。實習護生沒有執業執照,沒有單獨值班,任何時候都有帶教老師的指導,依賴性較強,常忽視查對制度的重要性,對查對制度的執行力度不夠。加之兒童天性比較好動,會出現患者不在自己的床位完成輸液的情況,一旦不嚴格查對,便會導致漏輸甚至錯輸液體,從而引起護理差錯。
(5)實習護生缺乏有效的溝通能力。輪轉到兒科實習后,護生到了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或多或少都會存在一定的“畏懼”感,大多數護生不能和臨床醫生、帶教老師進行較好的溝通。同時,由于兒科病人多、工作量特別大,實習護生在進行臨床操作或護理前,也沒有詳細給家長進行解釋和溝通,有的護生甚至不知道如何進行有效的護患溝通。因此,實習護生在工作中稍有疏忽就會引起患兒家長的不滿,從而引發護理糾紛。
(6)實習護生法律意識淡薄。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法制意識逐漸增強,患兒家屬更加關注醫護人員在診療過程中的醫療質量和醫療安全。有報道顯示,實習護生對衛生法律相關制度及知識的認識嚴重不足,而且在校期間只有一門“衛生法律法規”的選修課,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匱乏,法律意識淡薄。因此,兒科實習護生在具體的護理工作中,其處置方式可能不規范,極易導致護患糾紛,而且在糾紛事件處理過程中亦處于被動地位。
(7)實習護生心理壓力大。在全國上下都在談論“兒科醫生荒”的今天,部分兒科醫生選擇了逃離,同時也不難發現一些護理人員也離開了自己的崗位,兒科醫護人員背負著巨大的心理壓力。兒科實習護生更是如此,在實習過程中,由于心理壓力過大,以至于在臨床實習過程中容易出現護理差錯,從而導致護患糾紛的發生。
2 防范措施
(1)加強實習護生的理論教學。兒科不等于“小兒科”,也不等于“小內科”。其病種繁多涉及各個系統,各系統的疾病又具備自身的特點,如何在較短時間內讓實習護士較好地學習并掌握兒科疾病的專科護理知識?第一,定期開展教學查房和小講座。每周開展一次教學查房和科內小講座,選擇典型病例進行案例式教學,加強理論知識學習,并在晨間查房時隨時提問,促使護生看書。第二,選派經驗豐富的老師進行理論帶教。安排工作3年以上、具有護師資格及臨床經驗豐富的老師帶教,并定期對帶教老師進行專科理論知識的培訓及考核,以期進一步帶好實習護生,讓護生掌握更專業的專科知識。
(2)指導護生加強入院前健康宣教,讓患兒家屬了解疾病相關的醫學及護理常識。在患兒辦理入院時,指導實習護生向家屬進行健康宣教。除了向家屬介紹科室環境、醫護的工作流程、作息時間等,更為重要的是要告知家屬患兒所患疾病的相關醫學知識、疾病的特點、護理要點以及治療過程中可能會出現的護理操作技術,讓家屬了解該疾病的發生、發展及可能出現的演變過程,以免護患糾紛的發生。
(3)不斷規范和提高實習護生的操作技術,加強專科護理培訓。兒科實習護生可實行“導師負責制”,當實習護生進科后,為每名護生選擇一名護士導師,實現一對一帶教。護士導師在操作技術和專科護理上進行“手把手”的傳授,鼓勵護生多動手、多實踐、反復操作,并定期進行兒科相關護理技術、操作技術培訓和考核,總結實習護生在臨床工作中的不足,不斷規范和提高實習護生的操作技術。
(4)指導護生嚴格執行查對制度。加強實習護生入科教育及“三查八對”制度的學習,定期在護理早交班時反復強調查對制度的重要性。同時帶教教師應做到放手不放眼,監督護生做好查對工作,在具體的護理操作前,還須告知實習護生必須實行雙向核對,就是護士在喊出患者名字后由患者或患者家屬再復述一遍患者名字,確保準確無誤后再進行護理操作處理,避免出現護理差錯。
(5)培養實習護生良好的溝通能力。實習護生進科后,應拉近護生與醫生、帶教老師之間的距離,培養“主人翁”意識,讓其減少陌生感、畏懼感,以便在臨床實習工作中能較好地相互溝通,進而更好地與患兒家屬進行溝通。當然,護患溝通更加重要。
當實習醫生進入臨床工作,首先需要面對的問題就是如何與患者建立良好的溝通,實習護生更是如此,因為實習護生接觸患兒的機會和時間更多。“技術能救命,溝通能救心”,良好的溝通是建立和諧護患關系的基礎。帶教老師應針對不同的年齡層次、文化水平及文化背景的家屬,指導護生采取不同溝通技巧,禮貌用語,微笑服務,耐心解釋,注意語氣、語調。在科室開展“情景模擬溝通”培訓,讓實習護生應學會換位思考,多理解病患及家屬的需求,做好溝通工作和操作前的告知義務,避免引起不必要的糾紛。
(6)加強實習護生法律法規培訓,增強法律意識。科室內部遴選有經驗的帶教教師,結合具體的臨床護理病例,對實習護生進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及兒科護理操作規范的培訓,包括《護士管理辦法》、《醫務人員行為規范》、《醫療事故處理條例》等。并對實習護生進行考核,讓其認識法律法規及相關操作規范的重要性,增強法律意識,嚴格遵守相關操作規范,為患兒提供科學合理的護理措施。
(7)成立“兒科實習護生心靈加油站”,減輕實習護生的心理壓力。在科室成立“兒科實習護生心靈加油站”,由具備資歷的護士老師兼任“加油站”工作,每周定期對有需要的實習護生提供心理咨詢和幫助。為實習護生釋疑解惑,聽取她們的傾訴,并進行心理疏導,以減輕她們的心理壓力、增強工作信心,把樂觀、積極的心態投入到實習工作中,避免護理差錯的發生。
綜上所述,兒科實習護生易發生護理糾紛,主要與兒科病種繁多、專科護理性強、家屬缺乏對兒科疾病的常識性認識、護生對兒科專科操作技術不熟練、查對制度淡漠、缺乏護患間有效的溝通、法律意識淡薄以及護生實習時心理壓力過大有關。在兒科實習過程中,應加強護生的理論教學,指導護生對家屬進行疾病相關的醫學常識的教育,不斷規范和提高操作技術,嚴格“三查八對”制度,培養良好的溝通能力,加強實習護生法律法規培訓,達到有效減少甚至杜絕護理糾紛發生的目的,構建和諧的護患關系。
參考文獻
[1] 黃秀菊.新形勢下護生臨床實習帶教中面臨的問題及對策[J].廣西醫科大學學報,2007.9(24):93.
[2] 楊艷.實習護生法律意識現狀調查分析[J].衛生職業教育,2016.1(34)126-127.
[3] 胡小英,李強,許雙虹,等.對提高實習醫生醫患溝通能力的探討[J].中醫藥管理雜志,2004(6):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