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軍
(黑龍江省清河林業局營林局 150900)
【摘 要】水土保持涉及農業、林業、水利、國土、環保等部門以及生產建設各行業,任務艱巨、關系復雜。重點是建立相關部門的協作協調合作機制,健全我國水土保持規劃體系,落實水土流失防治目標與任務,完善和拓展投入機制。
【關鍵詞】水土保持;頂層設計;水土保持規劃
[Abstract] To perfect the system of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planning in our country, and to carry out the soil and water loss control objectives.
[Key words]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top design; planning
水土流失是我國最為嚴重的生態環境問題之一,也是破壞水土資源、惡化生態環境、加劇自然災害的主要原因,其嚴重威脅國家生態安全、防洪安全、飲水安全和糧食安全,已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突出制約因素。為此,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持續開展水土流失防治,已取得顯著成就。全國水土流失面積由20世紀90年代的379萬km2,下降到現在294.91萬km2(不含凍融侵蝕),但仍占我國陸地面積的30.7%,水土保持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實施山水林田湖統一保護、統一修復,改善生態和生產生活環境,實施扶貧攻堅,促進山區丘陵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水土保持法的規定,全國水土流失防治的主管部門是各級水行政主管部門或水土保持專門機構;但水土保持涉及林業部門的植樹造林、防沙治沙、石漠化治理、退耕還林還草,國土部門的山地災害防治、土地整治、基本農田保護與管理、高標準農田建設,農業部門的保護性耕作、草原草場管理,環境保護部門的生態保護與修復等多項工作。水利部門各業務領域也存在與水土保持工作的配合問題,如中小河流整治與小流域治理、重要水源地保護與清潔小流域建設、山洪災害防治與水土保持等。各級地方政府都應積極協調各有關部門,做好與水土保持相關工作,并整合項目與資金,提高投資效益。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單位則要根據職責分工,密切配合,在各自的規劃計劃編制、政策實施、項目安排等方面對水土保持工作予以積極支持,建立相應協調機制,處理部門間的關系。總之,做加法、不做減法,這樣才能實現頂層設計確定的各項目標與任務。
我國的水土流失防治工作包括以小流域綜合治理為主的生態建設工作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流失治理與監管工作。首先,水土保持頂層設計的落實不僅需要各級政府不斷加大防治投資力度,同時,廣大農民也應根據“誰治理,誰受益”的原則,在國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進行投勞投工,將農業生產與生態保護緊密結合起來,各級地方政府在編制水土保持工程實施規劃或方案時,應征求群眾意見,積極采取開放式和參與式的規劃編制方式,使水土保持成為群眾的自覺行動,只有這樣才能將工程真正付諸實施。第二,生產建設單位應根據“誰破壞,誰治理”的原則,對項目建設和生產期間造成的水土流失進行防治,各級政府應對生產建設單位加強監管,緊緊抓住水土保持方案編制的審批與監督落實這一環節,使每一個建設項目按照相關制度開展水土保持工作。同時,政府還應積極進行科學普及和宣傳,不斷提高公眾的水土保持意識,形成良好社會監督機制。
水土保持是一項面上工作,涉及自然條件、社會經濟等諸多方面,因此必須處理區域間、流域內及城鎮與農村的關系。處理好區域問關系,因地制宜,分區施策。我國國土面積大,東西部、南北方的自然和社會經濟條件有著明顯差異,水土流失類型與形式多樣、侵蝕強度與程度不等,社會經濟發展的區域不平衡性導致不同區域水土資源開發、利用、保護的需求也不同,因而水土流失防治途徑不同,技術體系相差較大。即使在同一區域或流域內水土流失的狀況也不盡相同,水土保持設施所發揮的功能也不同。
正確處理區域內發達的與不發達地區的關系,處理流域上游保護與下游開發利用的關系:對不發達和欠發達地區,中央與地方應給予優惠政策,加大投資補助,并把扶貧與水土保持緊密結合起來;要處理好流域內上下游的保護與開發的關系問題,中央和地方各級政府應加大力度開展水土保持生態補償機制體制研究,積極開展試點工作,制定政策,使生態補償常態化。目的是由位于流域下游優化開發的發達地區提供資金,補償給流域上游的欠發達地區用于對上游地區江河源頭區和重要水源地的預防保護與局部治理工作。
處理好城鎮與農村的關系,特別是市區與城郊及周邊農村的關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城鎮化速度不斷加快,到2015年我國的城鎮化率已達56%。不斷提速給城鎮化帶來了一系列問題,即使在自然條件相對一致的地區,城鎮與農村經濟發展與收入差距仍在不斷擴大。城鎮生產和經濟主要依賴二、三產業,生活水平較高;而廣大農村生產條件差和生活水平低,經濟收入主要來源仍然是農業生產。我國82%的水土流失面積分布在山丘區的貧困農村,特別是中西部地區;因此,必須充分發揮水土保持在農業生產中的基礎作用,把水土保持與農業生產、生態保護高度結合起來,通過生態補償機制,不斷加大農村水土保持投入,有效推動農村清潔小流域建設,保護好城鎮周邊生態,保護好城鎮的供水水源地,不斷提高土地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