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士亮
摘 要:本文對全民健身運動中體育社會指導員現狀以及目前在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優勢和劣勢進行了研究探討。為了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推動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化進程,需要促進高職院校體育課程改革。
關鍵詞:社會職業資格 體育指導員 高職體育改革 社會體育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指在群眾性體育活動中從事運動技能傳授,科學健身指導和組織管理的工作人員。社會體育指導員作為全民健身活動的組織者、指導者、傳播者,其培養工作開展得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全民健身計劃實施。目前階段,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整體發展落后于現在社會的發展。整個社會進程過程中缺少專業的人員配備。因此作為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重點的職業技術院校,對培養社會指導員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和義務。
一、社會體育指導員職業資格
職業資格是公民參加一種職業應該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是勞動就業制度的一項重要內容,也是一種特殊形式的國家考試制度。職業資格是指從業者在政府的支持下,可以在相應領域獨立進行工作的能力,并且必須具備的需按照國家標準完成政府職能。
社會體育指導員在社會進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全民健身計劃》實施,得益于社會指導員起到的關鍵作用。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日益推進和體育產業化的逐步發展中,體育行業已由競技體育和全民奧運模式慢慢向第三產業過度,慢慢形成體育產業化模式。隨著國家全民健身實施綱要的全面開展以及群眾對健身行業的理解,體育產業消費群體也慢慢壯大,已經開始慢慢形成新的產業化模式,其中社會體育指導員的重要性日漸突出,所以,建立完善的制度至關重要。
二、目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現狀
1.社會體育指導員
社會體育指導員是發展我國體育事業、增進公民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質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一支重要力量。這既是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地位和作用的充分肯定,同時表明了社會體育指導員對發展我國的社會體育事業負有重要的責任,是群眾體育活動的組織、傳播和指導者,指導群眾進行安全、科學的健身。
2.高等院校的培養現狀
2007 年 3 月 7 日,北京體育大學、廣州體院、武漢體院、西安體院、上海體院、沈陽體院、天津體院、成都體院八所高校授牌為“國家級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目前,我國還沒有針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再培訓。但是針對社會基層系統、專門的體育社會指導員目前還沒有專門的教育,在職業院校的教學過程中對社會體育指導員更是少之又少。
3.國家對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支持
國家自建立社會體育指導員制度以來,制定多次全國性的獎勵活動,2008年“全國群眾喜愛的社會體育指導員”“社會體育指導員之星”活動的開幕,全國各地便相繼開展類似激勵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活動,地方體育局也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在社會活動方面提供相應補貼等等。政府在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方面正在從政策方面向實際操作方面轉變。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內容也日漸豐富,從一開始的場地設施,到現在的指導服務,社會體育指導員的補貼、獎勵、保險、服裝等多方面都有顯著的提升。政府購買公共體育服務的內容及方式正在走向成熟化、廣泛化、制度化。
4.社會體育指導員團體的發展現狀
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于 2010 年 7 月 20 日成立。中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的成立,對于整合社會體育資源、建立完善基本公共體育服務體系、不斷滿足整個社會和廣大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健身需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些年,社會組織及社團組織也開始出現。這些組織協會并不算正規,但是他們更加貼近群眾,更加貼近社會體育指導員的一線工作,能提高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服務質量,更好地配合政府的公共體育服務工作。社團組織及社會體育指導員協會也是很好的全民健身的組織管理者,在體育產業化進程中能夠解決目前遇到的問題,更好地調配人員方便管理。
5.隊伍的年齡結構偏高
隨著社會團體的發展,各種各樣的參差不齊的健身房場所開始興起,在體育產業化的進程中占據著主動地位。然而,整個隊伍建設中缺少主導性的管理,導致社會體育指導員的年齡方面發展極不合理。通過調查發現,我國社會體育指導員年齡階段近三成集中在40—50歲之間,其次,比例為27%的為30—40歲之間,而在50歲以上的比例為26%,60歲以上的,占總人數的9.23%,年輕群體中30歲以下的比例為15.27%。種種數據表明,目前我國在社會體育指導員的構架中,整體隊伍社會指導員年齡結構較大。
6.隊伍的整體水平不足,比例失調
目前,社會上現在教學中或履行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人員,多數是自己興趣愛好,通過社會培訓班和業余比賽等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通過社會考取健身教練員證書進軍健身教練領域,欠缺專業性。體育專業的學生在健身領域有經過專門的專業基礎知識,在理論方面具有豐厚的功底,但是在實踐技能方面不夠豐富,社會經驗不足。而并非科班出身的教練員在社會教學工作方面經驗豐富,理論基礎知識卻不足,整體水平良莠不齊,導致教學水平同樣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
三、目前高職院校體育課發展現狀
1.師資隊伍、校園硬件建設有待提高
高職院校的體育教師全部是經過考試選拔進入院校工作的,所有教師均來自體育院校體育專業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接受過正規系統的體育專業教育,不僅擁有專業的體育基礎理論知識,同時也掌握了專業的體育訓練專業知識,經過多年的教學積累了豐富的經驗。調查顯示,高職院校硬件設施相當完善,學校的運動設施和實驗設施完全能夠滿足專業發展的需要。這也反映出這些院校在教學硬件設施方面具備開展社會體育指導員工作的條件。
2.高職院校課程建設方面有待改進
經過長期的課程改革,高職院校目前全部進行分項目教學和分層次教學,采用先進的教學手段進行體育各項技術的教授。《全民健身實施綱要》中提出的社會指導員暫設的47個工種包括:游泳、健美操、滑雪、跆拳道、柔道、武術、擊劍、網球、羽毛球、健美、足球、籃球、乒乓球、健身教練、散打、體育舞蹈、國際象棋、拓展等。
經過對深圳地區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技師學院、深圳信息職業技術學院三所高職院校的走訪調查,得知在體育課程教學過程中,系統開展了體育選項課程、選修課程,并根據學生的運動技能選修初級班或高級班。課程所涉及的內容涵蓋47個工種的14門課程以上。
這些工種在目前的教學中都會具有專業級別的教師進行傳授知識和經驗,同時在思想教育方面不單單進行專業技術培養,還有思想教育方面的培養,讓學生在學習中鍛煉到自己的運動技能,同時提高自身的體育素養,促進學生體育能力的建設。
3.高職院校課外課程建設方面
在高職院校分項目教學和分層次教學的框架下,在原有教學基礎上,各職業院校開展了專業技能俱樂部,在專業教師的系統教授下,傳授專業理論知識和專業技能。
通過對目前深圳市高職院校的統計分析,目前各職業院校技能俱樂部開展良好。例如,深圳職業技術學院、深圳技師學院在課外俱樂部方面積極開展各專項俱樂部,參加全省乃至全國級別的比賽,通過專業的比賽賽事提高學生的運動修養和技能。
四、社會體育指導員獲得職業資格能力的要求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發布的根據北京、上海等13個城市定量調查做出的《2016年健身教練職業發展研究報告》,目前健身市場規模已達到300億元,健身俱樂部的數量不斷增加。據專家預計,全國范圍內約有10000多家數量約34560名持有國家職業資格證書的健身教練員。目前從事健身教練員的人群中體育專業的學生、退役運動員等專業背景的人群占72%,其中在成為教練前取得相關職業資格證書的占42%,在整個全民健身背景下的整體比例并沒有達標。目前,以深圳市為例,深圳市健身行業開展火爆,但是更多通過非系統專業的培訓進行提高自身的專業技能,在職業技能方面缺少職業院校的支撐。
根據《全國高等職業院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高職高專體育課程的任務是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通過較系統的課堂教學和有組織的課外體育訓練,對學生講解專業基礎技能,在提高學生專業運動技術的基礎上,提高學生的體育素養,讓學生養成終身從事體育鍛煉的意識,完善學生體育素養,提升生活質量打下基礎。在職業培養過程中讓學習者能夠熟練掌握兩項及以上運動基本技術技能,并且不僅停留在理論層次,讓學生能夠熟練運用,并且形成自己的習慣,在遇到問題時能夠進行簡單的處理,可根據面臨的問題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
五、小結
目前高職院校具備進行專業培養體育社會指導員的能力,在整體師資條件和教練員老師的梯隊建設方面具有良好的氛圍。高職院校學生在學習中有濃厚的學習興趣。
高職院校的學生來自全國各地,畢業后面向的社會群體是社會基層,不僅需要專業知識,還要在全民健身形勢下,推動城市農村整體發展。
高職院校體育課一體化教學、分項目教學、分層次教學的良性教育環境,可以更加系統地進行各專業領域的教學,培養具備多種技能的多方面人才。
高職院校在俱樂部形式、專業訓練、技能比賽各種豐富的強化訓練下,能夠很好地保持自身技術的提高以及指導能力的完善。體育社會指導員的身份能夠實現可持續發展。
在目前的社會職業資格環境下,高職院校專職型的社會體育指導員模式能很好地實行目前國家的技能主導要求戰略,同時能很好地完成國家提出的全民健身的社會目標。專業培養社會體育指導員,讓其在職業形勢下可持續發展,不僅能夠彌補目前現狀的一些短缺,更能讓其在全面系統方面發展。
(作者單位:深圳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