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銳利
摘 要:在財政局的會計核算過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固定資產的支持項目太多,缺少相關的計提折舊,另外也不能夠就是有效的反映出財政局資產量,對預算之外的相關資金往往不能實施有效的收支劃分的管理,但是支出等資產管理的意識也較為薄弱,很多事業單位往往不能真實有效的反映出自身資產損耗等各種問題。本文以會計核算方法為出發點,分析財政局的經濟效益。
關鍵詞:會計核算;財政局;經濟效益
目前我國絕大多數的財政局所實施的制度核算主要以單位資金方面的收入與支出核算為主,核算的范圍相對較小,往往很難真實有效的反映出財政局收付狀況與政府采購制度之后所產生的新業務。進行財政國庫的集中收付體系與政府的采購制度之后,往往不再由專業的財政通過相關部門進行調撥。另外才采購材料以及物質等方面的時候,往往會有各種新情況的出現;比如部分材料物資盡管已到,不過發票賬單卻還沒有充分落實好,反正部分發票賬單到了,但是相關的東西卻還沒有到等。因此財政局會計需要在何種情況下確定購進的資產以及購入資產依據怎樣的金額入賬為現階段財政局需要注意的問題。
一、財政會計核算的問題分析
(一)固定資產的支出核算項目復雜
作為財政局,在購置固定資產的過程中,依據單位的會計核算借記固定的資產。也就是一項資產有一定程度的增加,同時另外的資產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單位的凈資產在某種程度上說是客觀不變的,當然也不存在影響當期的損益問題。財政局在對固定資產實施購置的過程中,必須依據財政局自身的會計制度的相關要求,依據資金項目的不同來源渠道項目進行具體分析。如此購置固定資產其在核算的過程中能夠直接或者間接的對當期損益進行影響,在這樣的條件下財政局通過靈活多變的活動有效的掌握好固定資產方面的開支渠道,以有效的對當期的損益進行調節[1]。
(二)資產管理理念較為陳舊
在我國企事業單位中,會計制度于其他應付款項目中明確指出,項目核算相關部門應付或者暫收相關部門或者組織的相關款項。但是現實中我國部分地方的財政局為了隱藏相關的收入,往往就會有效的增加單位資金相關的使用權限,把需要當成預算外收入的相關資金不納入預算外收入,而且這種情況往往很難第一時間發現,這樣就會長時間的存在單位其他應付款項目中,以便于組織在日常的工作中周轉使用。部分財政局還會把職權代收的相關資金不上交,長時間的將這筆支出放入單位的應付款中。通過其他應付款項目對自身的收入進行隱藏,部分單位把向相關單位收取的手續費以及相關費用等,也不列為單位的收入中,通過其他應付款項目,實施單位的小金庫。所以,作為財政局必須加大力度對單位中其他應付款項目實施必要有效的管理,最大限度的杜絕預算之外資金方面的流失。
(三)不能有效的反映出財政局相關方面的損耗
對于財政局而言,單位如果要正常運行,必然會有必要的日常活動,這樣也會引發固定資產的損耗問題。目前我國財政局所實施的會計核算制度明確要求,財政局在提取的相關修購資金,必須要有針對性的使用資金,比如修購資金則只能用于單位的修購,需要指出的是,修購資金往往需要根據單位的收入與支出比例進行計算,同時在財政局費用中變為資產變價的收入而出現的資金。不過對于財政局而言,其收入以及支出往往和單位損耗沒有直接有效的關系。
(四)應繳財政轉戶款問題
在收到相關的應該繳納的財政專戶相關收入的時候,需要注意借記單位存在項目,同時要注意貸款記錄項目;在進行繳納財政的專戶過程中需要作出與之相反的會計記錄。在財政單位收入的相關項目中有明確的要求:本項目的核算財政單所實施的有針對性的業務活動和輔助活動所獲取的收入,必須要有非常明確的記錄,包括時間、用途等。不過在現實的財政核算過程中,部分財政局把代入應該繳納的財政專項管理預算之外的資金應用到其中,將其當成是現有必須具備的資金。
二、我國財政局會計核算的措施分體
(一)對現有制度和現階段的財政改革舉措不符合的內容實施必要的修訂
這種完善與修訂特別體現在現有的政府采購體系以及財政國庫相對較為集中的收付體系之后所出現的相關業務[2]。必須在事業單位的會計體系中有更加具體而有效的補充說明。另外在現實的會計核算措施選擇方面,對不管是否具備收付實際的相關賬本記錄,包括不能有效的反應出資金業務的賬本,必須要追求當事人的責任,而這種責任追究就必須建立完善而行之有效的責任體系,最大限度的保障財政預算的改革能夠與有效推進。
(二)建立健全固有的資產折舊體系
對于我國財政局而言,財政局自身的固定資產在應用的時候必然會出現損耗,這種損耗是真實存在的,所以這種資產的評估損耗可以根據相關制度,我國目前主要參考會計處理方法,在健全財政局固定資產折舊體系的基礎上,設置累計折舊當成財政局固定資產必須具備的賬戶,首要做法是,在財政單位支出以及運行過程中的支出項目下增加設置折舊費,這種折舊費時固定存在的,使其成為三級科目實施有效核算的支撐。
(三)完善財政局財務決算的批復制度
財政局的預算以及決算說到底就是單位會計核算的主要體現,要建立健全真實有效的財政局財務決算與預算批復制度。落實財政局決算報出之后又再次出現調整的會計核算與信息披露的基本方法,這樣對財政局進行必要的會計核算相關項目的落實有很大的幫助,同時對意見的反饋也有了足夠的信息支持。對財政局會計核算過程中收入以及支出落實不到位的情況,或者存在錯誤計入資產,包括錯誤計入收入資產以及支出資產的問題,必須在會計處理過程中做出詳細而有效的規定,同時進行必要的糾正和更新。
(四)會計科目的設置以及記賬憑證的設置
文章面前部分提到了相關問題,作為財政局其單位體系相對較為復雜,因此必須采取多種方式進行記賬,這種記賬工作主要體現在財政局的收入以及支出方面,這也是為了通過使用統一有效的借貸記賬方法提供必要的基礎。目前我國財政單位的記賬憑證還是使用相對較為傳統的收入、支出以及轉入等分開式的記賬方法,這種記賬憑證往往信息較為單一,容易誘發財政局的會計核算問題,很多經濟業務的貸方預計借方往往不能在相同的憑證上對去經濟的來龍去脈進行有效的反映,如此也直接增加了財政局會計核算的難度,對于監督以及檢查也帶來了極大的困擾。另外,我國相關部門出臺了“單位會計準則”,在這種準則的監督以及落實下,往往也存在配比原則以及全責原則,因此作為財政局在經濟會計核算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次原則方針,這就要求財政局的會計核算部門能夠使用垮期攤配項目。所以,必須設置另外能夠有效反映接待欄目主體金額的復式記賬法則,同時對于單位的待攤費用以及預算費用進行有效設置。
三、結語
在財政局的會計核算過程中,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比如固定資產的支持項目太多,缺少相關的計提折舊,另外也不能夠就是有效的反映出財政局資產量,對預算之外的相關資金往往不能實施有效的收支劃分的管理,但是支出等資產管理的意識也較為薄弱,很多事業單位往往不能真實有效的反映出自身資產損耗等各種問題。本文以會計核算方法為出發點,分析財政局的經濟效益。本文通過對財政局會計核算中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出了我國財政會計核算的措施,從這些措施中能夠有效的反映出財政局在從事相關事業活動過程中的費用與成本,可以為財政局固定資產的有效更新提供足夠的資本支持,促進單位經濟效益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長江,趙成國.生態—經濟互動視角下的企業生態經濟效益會計核算理論與測度方法——文獻綜覽與研究框架[J].生態經濟,2014,30(4):55-63.
[2]徐瑞.經濟新常態下事業單位會計核算面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6,24(3):152-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