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守忠 王偉 徐偉
摘 要:體育教育作為學校培養人才的重要途徑之一,已受到社會的普遍重視。文章將“中國夢”與大學體育人文精神融合,深入探索兩者的內涵和意義,反映了當前大學體育教育需要改進的地方,并提出了弘揚大學體育人文精神的方法,用科學有效地方法使學生受益于體育,成功于體育。
關鍵詞:體育教育 “中國夢” 體育人文精神
中圖分類號:G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7)04(c)-0243-02
1 “中國夢”時代背景下我國大學體育人文精神現狀
新時期的大學體育教學,應該擺脫傳統的應試教育,形成以興趣為基礎的激勵式學習。如何使學生激發對運動的興趣,從運動中感受到樂趣和益處是體育教育的關鍵[1]。目前,我國的大學體育教學采用學生選課的模式,這種模式在實際運用中卻存在兩點不足:一是學生在選課之前,沒有接受相應的理論知識和選課指導,從而在選課的時候不知道自己對什么體育項目更感興趣,更多的是選擇一門簡單好過的課程,上課成了應付,學生難以從體育課中獲得實質性的益處,更難以形成終身運動的動力。二是我國很多高校在課程開始后直接傳授運動技能,以至于學生對項目的歷史、發展、賽事信息等很難有深入的了解,從而使學生覺得枯燥乏味,無法感受到體育的魅力,從而很難產生對運動的興趣。
我國大學體育教育在傳統應試教育的影響下,仍然采用由教師為中心,以傳授體育技能為核心內容,以體育達標為衡量標準的傳統教學模式。教學過程單調枯燥,考核標準過于重視技術評價,對課堂過程的反饋度不高,沒有起到激勵作用。從而限制了學生的積極性,也限制了學生個性化的發展,逐漸在學生中形成了一種喜歡體育卻不喜歡體育課的現象。
2 體育人文精神與“中國夢”有機結合
“中國夢”的思想已經融入到中國發展的方方面面,但如何使體育人文精神融入“中國夢” 思想中,促進高校體育的發展還有著很長的路要走。目前, 我國大學對“中國夢”和體育人文精神認識不足,學生對其真正意義很模糊,根本無法將兩者有機地結合。分析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高校管理層本身對“中國夢”思想的解讀不足,不能很好地向下傳遞其思想內涵。二是高校強調體育技能的培養,卻忽略了“中國夢” 思想的弘揚。三是“中國夢”思想在大學生體育人文精神中的缺失。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夢和人文精神的理解匱乏,很難形成積極向上的力量,不利于中國夢的時代背景下弘揚大學體育的人文精神。
“中國夢”思想與體育人文精神充分融合并發揮作用是中國夢時代背景下重要的目標,為實現這一目標,首先需要充分認識到兩者相互融合的基礎和條件,這主要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夢”時代下夢想是引領我們向前的主要動力,也是體育人文精神的重要因素。而體育恰恰是一種能充分激發人們的夢想,使人們努力奮斗的活動。體育比賽中有太多激動人心的時刻,激發著我們不斷超越自我,去追逐自己的夢想。另一方面,體育有很好的普及性。人人都能夠參與其中并從中受益,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帶給人們人文精神的極大充實。全民健身,終身體育是中國夢時代不可或缺的精神文化構建。因此,體育是一扇人文精神的窗口,它可以將自己的正能量儲備和積累,并以更廣闊的方式擴散。
其次,需要正確認識“中國夢”思想與大學體育人文精神。“中國夢”作為當代中國人最偉大的夢想,引領著人們前進。體育人文精神應該在體育教學中發揮其重要的作用,豐富學生們的精神生活,對其身心健康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學校應弘揚“中國夢”思想,引導學生培養正確的體育人文精神,使學生能正確認識這一思想,并主動學習和實踐。學校領導應重視“中國夢”思想與體育人文精神進行有機地結合,開展相關活動,對 “中國夢”思想進行普及,使學生理解“中國夢”思想的深刻含義。教師應該將“中國夢”進行傳播,幫助學生理解“中國夢”的科學內涵,并接受“中國夢”思想與高校體育人文精神的洗禮,促進學生的身心發展,使其在學習中更好地成長?!爸袊鴫簟彼枷霊谌胗诖髮W體育人文精神和體育教育中,使“中國夢”思想深深扎根于學生的心中,實現 “中國夢”思想與大學體育人文精神有機結合。
3 構建起“中國夢”的人文精神光芒
在大學體育教育中,健康是放在第一位的,鍛煉身體是表現方式,而人文精神的培養則是其內涵[2]。長期以來,大部分高校的體育課堂只是傳授學生體育技能,并沒有發揚體育人文精神。高校要想培養學生的體育人文精神,必須充分發揮大學體育教育的作用??梢栽隗w育課堂開展豐富多彩的集體活動,例如足球、籃球、拔河比賽等,在團體活動中增強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促進自身的發展,提高自身的思維能力,并且使其樹立良好的競爭意識,培養其團隊精神。
培養競爭與合作意識,弘揚奮斗精神是構建“中國夢”的人文精神的關鍵[3]。現代人應不懼挑戰迎難而上,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勇于拼搏不屈不撓,這是成功的關鍵。體育人文精神教育在這方面的培養主要通過組織各種競賽活動,學生在競賽中得到心理的磨練,引導學生互相鼓勵與支持,勇于擔當,善于合作,使學生充分認識到個體是渺小的,充分的合作才能共享成功的喜悅,尤其是在緊張刺激,比分膠著,交替領先的情況下,教師應激勵他們,激發其集體榮譽感,使其培養奮勇拼搏的體育人文精神。
4 科學有效方法受益于體育,成功于體育
首先,在大學生選課前,應在網站上普及各個課程的相關信息,包括該項運動的歷史、現狀、賽事信息、運動明星和發展情況等,還應簡要介紹課堂的教學流程,充分調動學生興趣。也可以采取“試教育”的方法,即先讓學生選課后試上1~2周,表現不進入考核,然后再由學生確定是否繼續進行該項目的學習,從而充分避免學生誤選了不適合自己的課程。另外,也可以引用“項群”學習制度來進行選課,即學生可以選擇同類型或性質相同的課程,而不再是對單項運動進行選擇,這樣大大增大了學生的自由度。總之選課一定要做到方便學生,調動學生,利于學生。
在大學體育課堂上,老師不應一味地傳授技術,既單一,也無法使學生真正熱愛體育,傳授技能前教師可以帶學生看看相關課程的比賽視頻,普及一下相關歷史趣聞,教師可以講解分析運動技能,也可以增加一些趣味性的體育活動調動學生的興趣。還可以增加一些趣味運動來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另外,應該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競賽活動,使學生在競賽中學會競爭與合作,磨練心理與意志品質,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其人文精神,促進綜合素質的發展。
5 結語
將“中國夢”理論應用到社會實踐當中,實現 “中國夢”思想與大學體育人文精神有機結合,構建起“中國夢”的人文精神,使大學體育人文精神發揮最大功能。
參考文獻
[1] 李強.對我國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中若干問題的思考[J].湖北體育科技,2016(2):24-26.
[2] 王永平,薛建愛.中國夢時代背景下大學體育人文精神的重構[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15(8):15-18.
[3] 李有德.當代體育人文精神的構建[J].當代體育科技,2014(5):2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