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鳳蘭
摘要:近年來,隨著教育產業化進程的不斷深入,教學模式也在發生相應的變革過程。當代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作為理解能力里與與閱讀能力的培養手段,對學生將來的學習能力而言,具有重要的前置意義。在本文中,筆者將根據自身的工作經歷,對當下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的應做詳細分析,以期望為同行的工作人員提供相關借鑒。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前言
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教育行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在當下瞬息萬變的社會環境中也在不斷地更新著自身的教學模式。隨著近年來素質教育體系的不斷推廣,當代的教育工作者也在不斷地探尋素質教學方法中有效的教學模式。因此,近年來,一種基于學生之間合作交流的學習模式應運而生。在這種教學模式下,學生被要求主管地,相對合作地進行學習過程。根據相關的數據表明,在這個過程中,學生主動表達自己觀點的次數較之以往有很大的提高,這一方面提高了學生表達能力,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同學的學習興趣被極大地提高,也因此,學習效率比傳統的學習效率要高出許多。但在當下的教育體系中,合作式學習的教學模式并沒有收到廣大教育工作者的認可,在本文中,筆者將詳細地分析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優勢所在,并對合作學習教育措施進行詳介紹。
1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法的意義
1.1有利于提高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力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中,教師作為主動傳播知識的發起者,在課堂上將文章的標準講義與文章的內容向學生進行灌輸。這各個過程中,學生自身的理解能力是決定其是否消化課堂內容的關鍵。但在缺少互動,學生能動性低下的課堂環境中,教師并不能從學生的身上收到學生回饋學習能力的信號。也因此,在許多的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上,語文教師只是在唱一個人的獨角戲。但在合作學習模式中則不同,課堂的學習主動權交到了學生手上,學生通過與同學之間的合作過程,主動參加語文課文的理解過程,并發起了一定程度的辯論。在辯論的過程中,學生之前互相交換對課文的理解,大大提高了學生的表達能力與理解能力。
1.2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1世紀的今天,我們身處于一個合作與競爭共存的社會,學生要想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全面、健康、可持續發展,就必須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而言,培養并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法有很多,而這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合作學習這種科學的學習方式。眾所周知,合作學習的過程就是學生不斷地傾聽他人意見的過程,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自己的問題就能夠迎刃而解,這不僅有利于幫助學生解決困難,還有利于樹立學生學習的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讓學生能夠全身心地投入到小學語文閱讀學習中去。同時,新穎的學習方式也將大大加快了學生主動學習的過程,為學生將來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打下結實的基礎。
2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
2.1從教材資源出發,切實發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受興趣愛好、年齡等各種各樣因素的影響,小學生的實際閱讀能力較為低下,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要能夠充分的利用教材,全面地挖掘教材中有可能存在的各種積極的因素,這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質量,也有利于提高教師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的未來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在運用合作學習這中全新的學習方式時,教師要能夠積極地引導學生,不斷地啟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幫助學生進行正確的理解,最終糾正學生在閱讀理解上有可能存在的各種偏差。在點撥學生的觀點時,教師也不能過度的夸張,相反的,應堅持適時適度和鼓勵的原則,學生在學習以及生活中難免會出現這樣那樣的錯誤,教師如果一味地責怪學生,不僅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還會讓學生喪失學習的興趣。比如在學習人教版三年級上冊中的課文《孔子拜師》時,教師就要深入地挖掘文章的教育寓意,積極引導學生,讓學生在合作學習、合作探討的過程中,去感悟孔子孜孜向學的好學精神以及老子誨人不倦的教育理念,從而引導學生不斷提升自身的學習態度。
2.2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中要高度重視學生主體性地位的發揮。具體教學中,小學生會顯得比較好動、好學,他們對身邊的一切事物都充滿了好奇心,但并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擁有較強的自控能力,教學中存在很多這樣的學生,他們在學習的過程中思想很容易開小差,這對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來說十分不利。為此,教師必須采取措施,積極地的為學生構建一個良好、和諧、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還要不斷的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以此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熱情,這樣,學生就會全身心地參與到教師教學中去,從而學到更多實用的知識。值得重視的是,教師在采用合作學習這種教學方法時,必須堅持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開展的相關活動以及相關比賽不能超出學生能夠理解和接受的范圍。比如課文 《畫楊桃》,這篇文章的主旨是,人們從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同一個事物會有不同的觀感。教師可以通過課堂實踐來提升學生對于課文主旨的認知。教師就可以將學生分成不同的小組,然后選擇一個物品如蘋果、香蕉等,讓學生在小組討論后,去畫出自己觀察到的物品形象,這不僅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還有利于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以及主動性。此外,在小組活動中,那些表現不積極的同學也會被帶動。最后,教師可以讓各小組將自己的畫冊展示在大家的面前,并作出適當的點評。
2.3 對學生進行合理的分組為切實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更好、更快的融入到教師的教學中去,筆者指出,教師在教學前就必須選擇學生感興趣的閱讀材料,最重要的是,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合理、科學的分組。對學生進行分組的方法有很多,但這些方法都遵循一定的規律,在教學中,教師還可以通過一系列與閱讀材料有關的游戲,不斷的拉進組與組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這樣,在接下來的學習中學生學習就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合理分組而言,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或認知角度入手來進行。
結語
隨著素質教育的歷史進程不斷深入,教學模式的不斷創新,在未來,或許會出現更好的教學模式。在本文中,筆者僅從自身的工作經歷出發,對當下合作學習模式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希望這篇文章能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引發讀者更多的思考過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制定.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 ( 2011 年版)[M]北京: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戴正興.解碼《語文課程標準 ( 2011 年版) 》[J].語文教學通訊 (小學刊),2012 ( 3) .
[3]鐘啟泉等,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 (試行) 解讀[M].上海: 華東師范學出版社,2001.
[4]陳佑清.學習方式的多樣性及其選擇.江西教育科研[J].2003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