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萬乘 陳依銘
作為一名合格的電視民生節目新聞節目主持人,他的素養決定了他在節目當中的定位,甚至很大程度上決定了節目的風格。所以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的素養尤為重要。作為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核心和形象代表應該具備以下四大類的素養。
一、政治素養
想要做好一檔電視民生新聞節目,首先要求其主持人具有良好的政治素養,也就是說要對新聞有正確的導向性。一個人自身政治素養的差別直接表現在政治方向、政治立場、以及政治觀點等多個角度,而政治素養將會對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輿論導向產生重要的影響。在電視民生新聞節目播出中,會遇到種種的情況。當事人,受眾,特邀嘉賓可能會對同一事件,產生不同的觀點,甚至會產生沖突。這時就需要主持人去解決了。他必須有正確的政治導向和價值觀。為了保證節目的正常運行,他必須對這種矛盾進行解決,疏導困難。要將政治,政策的學習作為首要任務。將社會的正能量傳遞給大家。
另外電視民生新聞涉及到了百姓的生活冷暖、教育就業、乃至國家大政方針。比如《新消法》的頒布,兩會的召開,這些都是居民關注的熱點和重點。
所以,電視民生節目主持人應該特別注重對民生政策的了解,要結合當前的形式政策和民生新聞的政策,進行恰當的評述。
二、精神素養
1敬業精神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要求他們更多地關心老百姓的衣食住行和喜怒哀樂,這就需要通過大量接觸新鮮生活來積累對生活的真情實感,就是“接地氣”。然后再播報當中才能有話可說,有話能說。最大限度地喚起受眾的情感共鳴,讓百姓真正的參與節目。電視民生新聞節目的主持人不是高高在上的播報者,而是一名“你有所想,我有所應”的服務者。他們的敬業精神,不僅體現在對播音工作的認真,他們往往接觸的是一些例如繁瑣的鄰里糾紛。對他們來說看起來是小事,但對于當事的百姓來說可能就是生活中的大事。民生新聞節目的性質,決定了他們必須要“接地氣”。所以敬業是他們必須做到的。
2愛業精神
對于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來說,愛業不是簡簡單單的喜歡播音,喜歡舞臺而已,更重要的是要去喜歡民生,喜歡和最基層的老百姓去接觸。其實做一名電視民生新聞主持人是一件非常快樂的事情。你可以在第一線見證實踐的發生到解決的過程,用你的能力去幫助老百姓當中的一些弱勢群體。比如說為農民工討薪,為孤寡老人爭取應有的權利。當辦成這些事情的時候,會有一種由衷的自豪感。所謂百姓事,無小事,只有站在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做到“身臨其境”,不要“隔岸觀火”。而做到這些,必須建立在真正喜歡民生的基礎之上。所以愛業精神是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精神素養的一個重要的體現。
三、專業素養
1過硬的語言功底
首先是語言的組織能力,這其中就包括了內部語言和外部語言。這就需要有豐富的文化積累,充分的工作經驗,以及敏銳的思維能力。知道在什么場合說什么話,什么時機說話,說怎么樣的話。
其實是有聲語言表達。這里面包括了熟練的外部表達技巧和內部表達技巧。外部表達技巧包括了重音、停連、語氣、節奏。內部表達包括內在語,對象感以及情景再現。當然了,做到這些的前提是要有一口標準的普通話,這需要我們熟練的掌握發聲基本功。
2鮮明的個性特征
每個地域的電視民生新聞節目都有不同的特色。這種特色,一是體現在節目的內容之上,而第二個就體現在主持人身上,這就需要主持人要有鮮明的個性特征。
主持人的個性化特征是決定民生新聞節目的個性化特征的關鍵和根本。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個性特征是確保電視民生新聞節目得以開花結果的土壤。這種個性化除體現在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呈現給百姓外部形象的個以外,同時也與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的語言態勢密切相關。以民生新聞為核心所構建的新聞欄目大多要求民生新聞主持人改變常規意義上正襟危坐的播報方式,體現語言表達的個性化特色。同時關注平民化,以及口語化的發展。比如一條關于北大教授提出“錯齡入學”尋求百姓看法的新聞。這篇稿子的記者原文當中所寫的導語和編后分別是“近日,北京大學教授吳必虎提出“錯齡入學”的觀點,認為男女兒童智力發育速度不同,全國統一規定男女兒童7歲統一入學違反教育規律。建議女童可在6到7歲入學,男童可在7到8歲入學,觀點一出立即引發了各方爭議。這條導語很切好主題,作為書面語完全可以,但要是在主持人的口播中出現就會顯得不夠口語化,沒有親和力,太過嚴肅。這就到了主持人發揮個性特征的時候了,在節目播出的時候,主持人的口播是這樣的“這段時間又到了適齡兒童報名上幼兒園的日子了,針對兒童入學年齡的問題,北京大學教授吳必虎提出“錯齡入學”的觀點。他認為男女兒童智力發育速度不同,所以全國統一規定男女兒童7周歲入學不太合適。建議女童可在6到7歲的時候上學,而男童呢,可在7到8歲,觀點一出啊,立即引發了各方爭議。改動之后的導語明顯代表了主持人自己的個性特征。同時加入了自己的看法,顯得更加有親和力,把自己置身于這件事情之中。由此看來,對于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來說,鮮明的個性特征在節目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四、文化素養
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還需要通過不斷的工作,提高自身的文化素養。電視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的工作范疇并不僅僅停留在照著提詞器念稿子的環節。對于不同需求的百姓來說,主持人應該有多樣的知識涵養。在努力夯實專業基本功的同時,要多去涉獵多方面的知識,做到“一專多能”。力求做到節綱目科屬種都知道一點,實現各方面的知識的互通有無。針對民生新聞事件,應當有自身獨特的見解。同時,由于民生新聞和百姓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其所關注的著眼點大至國家政策方針,小到百姓的衣食住行、教育就業問題是政府與社會大眾實現信息溝通的關鍵橋梁。因此,還要求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能夠深入的對相關民生政策、方針有所了解。特別是針對動態性的民生新聞政策而言,需要民生新聞節目主持人加深了解。尤其是在解答實時性民生新聞的過程當中,需要以實時性的民生新聞政策為出發點,提高民生新聞內容的合理性與實效性。特別是在新聞事業改革進程持續推進的背景下,新聞主持人的工作內容不單單體現在直播間的工作,播間以外的工作與需要引起新聞節目主持人的關注與重視。對于一切貼合實際的民生新聞而言尤為重要的。筆者認為一名優秀的電視新聞節目主持人而言,不僅需要在直播間內出色、出彩,更應當通過大量的社會實踐參與到對民生新聞節目的采訪、稿件寫作等多個環節當中。對第一線的民生、民情有一個充分的認識。此種方式,在民生新聞主持人進行節目主持的過程中,對于新聞事實,主持人將會更加有數。以這種情感的共鳴為切入點,還能夠使民生新聞的親和力得到顯著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