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長超 編輯/清風
膏粱厚味損健康,“幸福”不要太過度
文/朱長超 編輯/清風

朱長超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研究員,中國思維科學學會籌委會副理事長,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

幸福,是一個美麗溫馨的字眼,是許多人熱烈向往的一種生活理想。只是,在一般人的幸福觀里,幸福離不開美味、華屋、名車、佳人、安閑等舒適生活的享受。這種理念,有它的合理性。但是,這其中也隱藏著受到辯證法懲罰的危險。糖吃得太多了,會蛀齒;背靠在沙發上,是舒服的,但是,整天窩在沙發上,享受著空調的舒適,很可能缺鈣而影響骨骼健康。“幸福”不可過度。過度的幸福很可能會付出健康的代價,“幸福”過后,你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麻煩和痛苦。這其中的道理,讓我們細細道來。
有一年,一次強臺風經過日本新興的發達城市筑波。筑波很現代化,居民們早已過上了電氣化、信息化、智慧化的生活。高樓有電梯,出門有汽車,室內有空調,生活實在太幸福了。
事物總是在漸漸地變化著,但是,大家沒有察覺。強臺風給市民上了生動的一課。這次臺風威力很大,把電纜也刮斷了。這下可亂了套,城市沒有電,居民的生活一下子仿佛回到了石器時代。電梯停運了,體態肥碩的男人和缺乏鍛煉的女人精疲力盡地爬上幾十層樓的家,回家的路一下子成了艱難的登天工程;習慣于天天洗澡的日本人,無法洗澡,無法洗滌,簡直過上了原始人的生活;只會用電飯煲做飯的主婦們,不知道怎么應付全家的生活,只能將就著買點面包應付。文明使人們變得嬌嫩,一旦構造文明的基石發生了故障,習慣于文明生活的人類簡直不知如何生活。臺風給人們上了一堂生動的課。筑波人認識到,現代科技帶來的舒適生活,銷蝕著人們健康的精神和肌體。臺風過后,電來了,各種機器又嗡嗡地運轉起來了,人們的生活又變得方便舒適。但是,經歷臺風的磨難,人們開始反思了。從此,步行的人增加了,爬山的人增加了,許多人放下朝夕相處的汽車,騎著自行車上班了。人們認識到,無論怎樣文明化和現代化,永遠需要一個健康的身體。而健康的身體,不是只靠舒服的生活就能輕易地得到的。從此以后,市民的健康素質有了明顯的提高。
又有一年,美國人類學家李基在非洲一個古人類遺址挖掘古人類化石。遺址在半山腰,從山腳的宿營地到半山腰的古人類遺址要走很長一段山路。李基是個胖子,每天上山下山,累得他直喘氣。他想,當年住在半山腰的古人類是怎么生活的呢?他們每天早晨要下山覓食,傍晚要上山住進山洞。如果像自己那樣上山下山,累得腳癱手軟,怎么還有精力去采集、狩獵?怎么還能生存?他推測,那時的古人類,一定很精壯健康,決不會像他那樣臃腫,那樣虛弱。現代人太會享福了,適應自然的能力反而下降了,健康的問題也就增加了。
李基認識到了自己身上發生的健康問題,從此改變了生活方式。他開始認真地鍛煉,適當地控制自己的食量。幾個月后,李基像換了個人似的,肥胖消失了,肌肉增加了,皮膚泛著紅光。腳步輕快了,上山下山像一陣風。

美食是許多人向往的。膏粱美味,大快朵頤,是人生一大賞心樂事。不過,美味佳肴,美則美矣,吃得太多,不利于健康,更不利于養生。民國名人譚延闿的結局,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
譚延闿是辛亥革命時期的革命家,曾任湖南省都督,南京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長。他有三大愛好,一是美食,一是書法,一是騎馬。
他好美食,應酬也多。譚對美食特別講究。湖南烹飪大師曹藎臣在譚家掌廚。譚家名菜紅燒魚翅,遠近聞名。譚家廚師掌勺非常講究選料,雞只取一點最嫩的胸脯肉,辣椒要全紅色的,稍有雜色就不要,厚薄不均的也不要。神仙魚也是譚家名菜,這道菜用砂鍋燉雞湯,再在砂鍋上方吊一條鮮活的鯽魚,密封后蒸,最后,雞湯濃了,鯽魚肉全部落入雞湯里,魚骨留在架上,此菜兼有雞的鮮汁和魚的美味。譚延闿即使在戰場上,也讓伙夫挑著美食,盡情享受。他是政治家、書法家,家里三天兩頭高朋滿座,喝酒吃肉。他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吃得腦滿腸肥,滿面油光。
他的保健醫生勸他節制飲食。希望他為國珍重,多吃蔬菜,少吃膏粱厚味,他不聽。有一次,醫生檢查他的身體后說,如果再不節制,繼續肥甘厚味吃下去,繼續腦滿腸肥地胖下去,他將來有兩種死法,一種是得腦溢血而死;另一種是半身不遂慢慢而死。醫生的忠告是嚴肅的。不過,譚延闿并不太當真。當時,立法院院長胡漢民在場,譚延闿對他說,那就選擇第一種吧。美味的誘惑是現實的,強大的。疾病、死亡的后果雖然嚴重,畢竟是未來的,而且人總是有幻想,心想后果未必會這么嚴重。譚延闿有時吃著美味,心里想,醫生的警告也許不至于如此嚴重吧。
醫生的忠告是有科學根據的。這一天果然早早地來到了。1930年9月21日,譚延闿去南京郊外視察騎馬表演,突發腦溢血,開始并不太嚴重,他清醒著,還能說話。他對警衛說要去巡視中山陵,隨即乘車去中山陵。到了中山陵,他言語漸漸困難。警衛馬上送他回家,到家已不能言語,無知覺。到22日上午就溘然長逝,年僅51歲。這位革命家實在是英年早逝。
他的美食導致的病理是怎樣的呢?原來,過度的飲食造成了肥胖,也造成高血脂和血管的病變,產生了高血壓、血管硬化和血管堵塞,這對生命構成嚴重威脅。譚延闿雖然是政治家、書法家,但是,對健康的認識卻很膚淺。他不聽醫生勸告,美食成癮,釀成疾病,導致悲劇。而發病之后,還不重視,沒有立即前往醫院就診,而他的手下也完全不懂得腦溢血后如何搶救。其實,他開始發病的時候,可能是微血管破裂,隨著出血增多,造成腦功能障礙。如果及時送醫院止血搶救,或許能挽留生命,避開一死。如果及早節制飲食,告別肥甘厚味,增加運動,適當減肥,他或許可以避免這一疾病。
這種過度飲食引起疾病的現象,科學家在老鼠實驗中也得到了證實。
老鼠像人一樣,也會衰老,會得老年病,也會死亡。是給老鼠吃得腦滿腸肥好呢,還是吃得節制一點好呢?科學家進行了老鼠實驗。實驗的結果對人類的健康很有啟示意義。
科學家的實驗是這樣進行的。將100只老鼠隨機地分成2個組,一組50只。第一組老鼠可以隨意進食,實驗者源源不斷地提供營養豐富的食物。對這一組老鼠,實行的是“放開肚皮吃飯”的政策。第二組老鼠則沒有第一組老鼠幸福,實行的是限制性飼養。提供的能量略低于老鼠生長的需要。結果,第一組老鼠長得膘肥體壯,一個個行動笨拙,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老年病發病率很高。第二組體重較輕,行動敏捷,老年病的發病率遠低于第一組。更給人以啟迪的是,過了三年,第一組老鼠一只一只地走向了生命的終點,最后全部死絕,而另一組老鼠大多數還健康地活著。當第一組老鼠全部死去的時候,第二組里70%的老鼠還活得好好的。第二組老鼠死去的時候,這一組的平均壽命,比第一組要長30%。
這其中的道理是可以理解的,過量的食物對健康是無益的。第一,美味佳肴往往不容易消化,吃得過多過好,加重了消化器官的負擔。第二,過量的蛋白質需要分解掉和排泄掉,這加重了肝臟和腎臟的負擔。第三,蛋白質的分解會產生多種氨基酸,氨基酸呈弱酸性,多了會破壞體內環境的酸堿平衡。為了保持體內的pH,身體中的鈣質會滲入血液,時間長了,會引起骨質疏松。而且,氨基酸的鈣鹽容易在腎臟中結晶,形成腎結石。第四,分解蛋白質會形成氨、尿素、酮酸,它們會加重肝臟、腎臟負擔,造成肝腎損傷。酮酸的危害尤其值得重視,研究表明,蛋白質攝入過量,攝入越多,腎炎的發病率越高,病情也越嚴重。
攝入過多的碳水化合物和脂肪,能量會轉化為體內脂肪,過量的脂肪造成血管堵塞,影響血管壁的彈性。由于肥胖影響膈肌的運動,使肺泡不能充分舒張和收縮,所以攝入能量過多,還會影響心肺功能。
大量的研究表明,厚味膏粱,對健康很有害,而適量飲食、節制飲食、清淡飲食是有益健康的。民諺說,若要小兒身體健,常帶三分寒與饑,這是有道理的。小兒是這樣,成年人也是一樣。
古巴曾經是糠尿病、高血壓、高血脂病高發的國家。但是,由于國際關系的原因,迫使古巴進行了食物定量供應,不經意間,竟使這一類疾病的發病率大幅降低。這就是著名的“古巴現象”。它有力地證明了節制飲食對健康是有益的。

古巴是美國身邊的社會主義國家。半個多世紀以來,美國一直對它進行封鎖。那里氣候炎熱,雨量充沛。而人口少,自然條件好,盛產蔗糖和熱帶水果,本國的資源就很豐富。再加上中國和蘇聯兩個老大哥的支援,各種食物源源不斷地進入這個島國。人民喝啤酒、吃牛肉成了一種常見的生活方式。超重、肥胖現象越來越普遍,糖尿病等代謝性障礙疾病、心血系統的疾病,成了古巴的常見病,而且發病率很高。

上世紀60年代,中國和蘇聯發生了矛盾。雙方都想拉古巴支持自己。因此,雙方都加大了支援的力度。古巴人豬肉、糧食、酒類很豐富。這下可好了,古巴人太幸福了,結果,外援多了,肥胖癥、糖尿病、高血壓癥等疾病居高不下。
古巴最后考慮再三,它站在了蘇聯一方。從此,中國對它的支援就逐漸減少了,更加意想不到的是,1991年,蘇聯國內發生巨變,并很快解體了,最大加盟國變成了俄羅斯,社會轉型遇到了經濟困難。于是,俄羅斯通知古巴,俄不再支援古巴,希望古巴自己克服困難。就這樣,對古援助中斷了。所有的外援都走向了終點。古巴面臨著食物危機。
古巴不得不對糧食、肉類等進行定量供應。計劃供應的食物數量略低于個體所需要的基本生活需要量。每個古巴人定量供應的食物產生的卡路里,略低于人體的實際需要量。
古巴人的健康狀況怎樣呢?會不會嚴重下降呢?
出乎人們的想象,第二年,古巴人意外地發現,全國的糖尿病發病率下降了50%,高血壓、高血脂的發病率下降了33%,因心血系統、心腦系統引起的死亡率下降了三分之一。古巴人民的健康水平不僅沒有降低,反而提高了。
這是什么道理呢?
原來,人類的祖先在大自然中艱難地生活,通過整天勞作從大自然中獲得食物。勞作多,心肺健。他們保持著健康的身體,保持著肌肉的力量,能勞動,能奔跑;他們獲取的食物是適度的,多樣的,他們沒有現代人營養過剩的問題。而現代人食物太過豐富,過度地攝入了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后來古巴實行了定量供應,減少了卡路里的供應,古巴人被動地進行了一次全民的節食運動,減少了食物的攝入,減少了國民肥胖癥的數量,從而有效地促進了國民的健康,使糖尿病、高血壓等老年病、代謝綜合征發病率大大降低。這一“古巴現象”給予人們深刻的啟迪。

美食,是人生的一種享受。但是,為了健康和長壽,保持對美食的一份理性的警覺是必須的。
第一,一般情況下,不建議去飯店用餐。特別不建議購買街頭食品。這有多種理由。飯店食物更重視味美,油鹽糖用得較多,這是不利于健康的。有些酒店有可能使用高溫油進行烹調,有的會使用不利于人體健康的人造奶油。而街頭小攤小販的食品則完全缺乏衛生保障。
第二,控制食用油的使用量,每日不要超過25克。攝入的脂肪、蛋白質都要適度控制。豬肉的攝入量也要控制。
第三,注意食物多樣化。多吃一些蔬菜、水果、堅果。注意豆類、薯類、奶類、菌類、海產類等多種食品的攝入。大豆或豆制品的蛋白質含量高于豬肉一倍,而且有許多人體需要的營養物質。
第四,每餐控制食量,以吃七分飽為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