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東亞
筆者來到江蘇省淮安外國語學校,推開會議室的門,待采訪的同學坐了一排。中間那位女生特別引人注意,她戴著眼鏡,臉圓圓的略帶紅暈,眼睛小小的,一笑就瞇成了兩彎月牙,扎著小馬尾辮,戴著一個有小蝴蝶結的發卡,是一位“可愛系”少女,她就是本期TA模樣的主人公——淮安外國語學校七(6)班的劉馨怡。
“小小發明家”
“叮鈴鈴……”放學的鈴聲響徹教學樓的每一個角落,并傳向了校園。樓道里的人漸漸增多,隨后各班級的同學都往外涌,在樓道里、樓梯上,人挨人、人擠人,大家緩慢地行走,有時還會出現擁堵現象。有的同學遇到這種情況會抱怨兩聲,有的默默地跟著人群走動,但劉馨怡同學不一樣,她問自己:“有沒有什么方法能解決這種擁堵問題?如果能更好地規范教學樓里的行走秩序,還能避免出現跌倒、踩踏等事件?!庇谑牵业搅死蠋?,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經過老師的點撥,她有了在樓道里安裝紅綠燈來調節人流量的創意,并初步制作出了模型。那時,她還僅是五年級的小學生。
中國少年科學院的“小院士”評比從地區到省到全國逐級進行,過程漫長,劉馨怡也從小學生變成了初中生。到了淮安外國語學校后,學校的計算機老師葛猛有比較專業的編程技術,葛老師幫助改進劉馨怡的模型,使其變得更科學、更實用。
果然,劉馨怡不負眾望,她最終進入了全國的比賽,來到了北京。經過筆試、答辯等環節,她這個嚴謹、實用的發明創造,得到了評委們的認可。2017年1月2日上午,第十二屆中國少年科學院“小院士”課題研究成果全國展示交流活動在北京會議中心隆重舉行,劉馨怡榮獲了科技發明一等獎,并被表彰為全國“科學小院士”十強,她還作為獲獎代表在頒獎典禮上發言。
“發明家”是如何煉成的
據劉馨怡回憶,她從小就愛問一些奇怪的問題,面對大家習以為常的事或現象,她總要問個為什么。這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勁頭像是天生的,用現在的話說叫“腦洞清奇”。筆者問她,為什么能問出那么多的問題呢?劉馨怡回答說,要觀察生活,生活中會有許多事情,說不定哪一點就能給人啟發,想出好的點子。
只問問題是成不了發明家的,關鍵還是怎么解決問題。解決問題正是劉馨怡感興趣的地方,在與她的對話中,“解決問題”是她說得最多的關鍵詞。一般情況下,她提出一個問題后,會和科學小組的同學交流,和老師交流,在與別人的交流中能補充自己的想法、啟發自己的思路。如果老師也不能很好地解答,她就會求助網絡,充分利用互聯網資源查詢相關資料,然后再與老師討論。
在我們的印象中,不管是學校里的科學興趣小組,還是各國科學研究機構,男性比例一般比女性高,似乎男生們對科學更感興趣些。在問到劉馨怡為什么喜歡科學、喜歡探究時,她的一番話讓我默默地為她豎起了大拇指,她說:“許多的科學創造與發明都是為生活服務的,是為了更方便人們的生活。所以我也想學好科學,為大家解決難題?!庇袝r候,夢想不需要多么響亮的口號,有一顆“為世界添一份美好”的心,就足以支撐了。
“發明家”的日常
在采訪中,筆者發現了劉馨怡的最大特點是“心寬”,用她自己的話說是“記性不好”。從她侃侃而談的樣子可以看出,她身上頗有點“豪氣”,不是那種唯唯諾諾的內向小女生。她去北京參賽剛過去了不到3個月,當我問她什么時候去北京時,她已經記不清具體時間了,在筆者幫忙推理后,她才想起來大概的時間。不僅如此,當問她下午第一節是什么課時,她也記不清了,還說上這么多年學,就能記住音樂、美術、體育等副科的上課時間,然后哈哈大笑,真是一個爽朗又耿直的girl。另一方面,她還有敏捷的跳躍性的思維,有一次同桌問她一道數學題,雖然還沒有做過,她就已經說出了其中的幾個要點,讓同桌摸不著頭腦。等到一步一步地解開那道題目時,同桌才發現劉馨怡所說的就是其中的幾個關鍵步驟??梢娝乃季S之快!
表面上的她“神經大條”,其實她也有細膩的心思,她特別喜歡詩意化的散文,喜歡優美的文字。她不僅數學成績特別好,基本沒有因為粗心失分,而且英語成績也特別好。以筆者多年的學習經驗來看,學好英語是需要細心的,記住單詞、固定搭配、語法、詞匯的變化規律等等瑣碎的知識點,沒有細心、耐心是很難學好英語的。
上初中的她開始了寄宿生活,她也學會了獨立,基本上小件衣服都是自己洗,上晚自習一定保證學習效率,按時完成作業,到點休息,按點起床。她還加入了學生會紀檢部,相信她能以身作則,并能帶動身邊的同學一起守規矩、講禮儀。
這就是“發明家”的日常,一個活潑可愛、機靈敏捷、成績優秀的女生!
印象
劉馨怡的指導老師、班主任夏文杰:
劉馨怡同學是一名熱愛生活、熱愛學習、活潑開朗的女孩。她就像一個充滿活力的精靈,給身邊的同學帶來正能量。在生活中,她熱愛科技、熱愛創作,能細致地觀察生活中的點滴,發現、探索并試圖解決問題。同時她也樂于助人,在同學們遇到不懂的問題時,她總能第一個站出來解答。在學習中,她始終能以高標準、嚴要求來規范自己的學習態度與習慣,因此成績總能在班里名列前茅。
劉馨怡的指導老師葛猛:
她是一名非常愛動腦筋的學生,她會對一些很平常的問題或現象產生思考,并常有自己獨到的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