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喜文+默原
內蒙古師范大學網絡技術學院
【摘要】校企合作是大力發展應用型本科教育的重要途徑,學校和企業在合作中共同建設實訓基地是實現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環節,因而研究地方本科院校的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文章重點研究了當前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現實意義及存在的發展瓶頸,提出了如何辦好實訓基地、構建適合當地的校企合作模式與運行機制的設想。
【關鍵詞】地方本科院校;實訓基地;校企共建;對策
實習實訓是高校培養本科學生的重要環節,是提高學生綜合職業素質的重要途徑,實訓教育是高校優化人才的培養方案、也是改善人才培養模式的重要參考指標[1]。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加強了對區內高校的實習實訓基地的指導工作,強調高校要加大校企合作工作力度,并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加快高校實習實訓教學改革的步伐。對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建設的方案和方法,這對于完善高校人才培養方案具有重要的意義[2]。
一、地方本科院校發展的趨勢
當前所有地方的本科院校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轉型發展。伴隨著大學生就業壓力的持續增加,大學生就業市場出現結構性矛盾。在地方本科院校內部改革逐步加快、就業率與招生率掛鉤的背景下,高校間的競爭也日趨激烈。地方本科院校如何在專業設置上打造專業品牌,適應社會發展,彰顯辦學特色,提高核心競爭力,就顯得尤為迫切。
2014年,國家提出了要加強應用型人才培養。教育部在年度工作要點中明確提出,要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類高校轉型。國務院印發《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要采取試點推動、示范引領等方式,引導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學校向應用技術類型高等學校轉型。探索發展本科層次職業教育,建立以職業需求為導向、以實踐能力培養為重點、以產學結合為途徑的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模式[3]。以內蒙古自治區為例,全區范圍內共有15所本科院校都加強了應用型本科人才的培養。培養過程中,建立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尤其重要,一方面有利于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實現,另一方面還可以提升學校的知名度,提升學生的就業力和競爭力,促進地方本科院校的特色發展。
二、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重要性
(一)實訓基地建設是促進院校轉型發展的重要保證
教育部指出,要改革以學校和課堂為中心的傳統教育教學方式,重視實踐教學、項目教學和團隊學習;開設豐富多彩的課程,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而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正是加強實踐教學、培養應用型人才的重要途徑,它是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的重要場所。實訓基地建設能夠促進新建本科院校自身的發展,一方面,學校與企業合作,可以制訂符合學生實際的實訓教學計劃;另一方面,學校可以選派教師深入企業,為學校“雙師型”教師隊伍的建設提供良好的條件。
(二)實訓基地的建設是保障實踐教學順利完成的需要
當前,高等教育的目標之一是培養高素質的勞動者,故學校需要對學生進行更多的實際技能培訓。而要達到這一目標,單憑校內的實驗室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龐大的校內外實訓基地提供支持和保障。受資金限制,學校不可能把所有的模擬實訓都放在實驗室里完成,而共建實訓基地是培養學生實踐技能的重要基地,專業的、大量的學習可以在生產服務第一線完成。實訓基地建設是進行實踐教學、提高學生實踐能力的根本保障。實訓基地是對學生直接參加生產和實際工作進行的現場培訓,與傳統的理論教學相比,其具有明顯的優勢,可以為學生的崗位技能訓練和綜合技能訓練提供更真實廣泛的空間,縮小學校與企業和社會之間的差距,使學生更能夠滿足企業和社會的要求。
(三)共建實訓基地能夠節約辦學成本
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資金相對緊缺一直是制約學校發展的重要因素,而校辦實訓基地需要大量的資金和場地資源。如果學校與企業合作,利用企業的資金、技術等建立實訓基地,一方面可以節約實訓基地的資金投入,另一方面也可以將節省的資金投入到教師隊伍建設和基礎教學設施建設當中,更好地實現學校的辦學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
三、實訓基地建設的現狀及發展瓶頸
地方本科院校大多地處經濟不發達的地區,地方經濟發展相對滯后,沒有或缺少大型企業、特色產業的依托,學校在實訓基地的建設上受地域等各種因素的制約,存在諸多問題。
(一)實訓基地建設資金投入不足
地方本科院校一般地處欠發達地區,信息閉塞,地方財政困難,財政撥款的學校建設資金有限,學校缺乏必要的教學設備和實訓教學的設施。還有一些地方本科院校一般是綜合實力較弱的院校通過機構整合升格而來的,成立時間不長,實力有所欠缺。這些院校的實訓基地規模較小,投入不多,資源有限。因此,地方本科院校的辦學條件普遍較差,實訓實驗設備匱乏落后,跟不上社會發展的要求,尤其是一些高校擴招速度過快,辦學經費嚴重缺乏,實踐教學基地建設、運行無法保證,不可避免地導致理論教學與實踐脫節。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需要購置大量的培訓設備,需要龐大的資金做后盾,僅靠學校財力很難建立專業設備齊全的實習實訓基地。資金短缺會使實訓基地發展落后,只有學校、企業、政府共同投入,院校和企業積極參與、加強合作,才能確保實訓基地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及長效機制
高等學校長期以來以理論教學為主、實踐教學為輔,實踐教學只是理論教學的一個環節和補充。雖然有的學校也意識到實踐教學的重要性,但在實施過程中很難達到預期的效果。從內蒙古自治區15所本科院校的情況來看,學校中專門從事實踐教學的教師較少,有些高等院校對于校外實習基地的組織管理較為松散,沒有建立一套關于實訓基地管理的制度和相應的質量管理與評價規范,對實訓教學效果過于隨意和主觀,單憑指導教師的責任心,缺乏科學性和合理性。組織管理跟不上,實訓效果難以保證,實習實訓基地管理需要用協議、合同來明確校企雙方的責任和權利關系[4]。縱觀許多高等院校的實習實訓協議條款,在諸如學生的勞動保護、勞動保障、定期培訓等方面還存在不規范和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從整體上來看,校企合力推進實訓基地建設的工作缺乏科學的管理制度,以致無法形成有利的長效機制體系[5]。
(三)實踐教學師資水平不高
近年來,高校教師學歷不斷上升,但動手能力與實踐經驗明顯不足。目前,普通高校中大多數的教師都是從學校到學校,從理論到理論,即從學校畢業后直接走上講臺,沒有經過教師職業技能訓練,缺乏科研實踐,加之授課任務繁重,導致他們實踐經驗不足,動手能力不強,在指導學生實踐訓練時常常力不從心。
四、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思考對策
(一)提高對實訓基地建設工作的認識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的推進和社會的發展,高等學校的辦學理念也應進行調整。目前,企業對本科畢業生的需求多數在應用層面上,即應用型本科人才。因此,應用型本科學校在設置教學計劃時應突出實用理論,注重實踐教學,著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學校應合理設置組織機構,科學制定建設規劃本科生實訓工作。同時,在分管教學的學校領導的指導下,相關職能處室密切配合,具體負責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的建設規劃,發揮宏觀調控和組織協調作用。明確基地建設的目標、內容,制訂相應的實習基地建設規劃和實施計劃,并有步驟地開展工作。
(二)加強教師隊伍培養與建設
實訓指導教師隊伍是由企業的兼職教師和學校的專職教師組成。兼職教師要了解專業培養目標和教學計劃,根據地方經濟需求輸送人才。學校制訂規劃,定期派專職的指導教師到企業進行培訓鍛煉,建立一支穩定的“雙師型”教師隊伍,滿足實踐教學的需要。
(三)積極加強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的建設與維護
學校應在原有實習實訓基地建設的基礎上,本著合作共贏的原則,積極和本地區的相關企事業單位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實現實習和就業一體化,服務于地方的經濟發展。同時,要制定相應的政策,加大經費投入,多渠道建設校外實習實訓基地。鼓勵利用各種資源,大力開發和建設與專業相關度高的實習實訓基地,并加強與現有實習基地的維護與聯系。
五、結語
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校企實習實訓基地建設需要企業與高校共同協作完成,需要更多的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為企業、高校以及社會都帶來好處。加快建設校企合作共建實訓基地,有助于解決目前本科教學過程中知識與實踐脫軌的問題,有助于增加學生的工作經驗,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有助于高校教師業務能力的提升,有助于企業對人才的選擇。實習實訓基地建設是專業建設逐步完善、發展壯大的必要條件,也是高校辦出特色,辦出競爭力,賴以生存和發展的關鍵所在。
【參考文獻】
[1]成協設.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建設:問題與對策[J].中國大學教學,2015(03):74-77.
[2]湯建鑫,童云飛.校企合作運行機制探討[J].教育教學論壇,2012(10):11-13.
[3]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2014.
[4]張靜.高等旅游酒店專業校外實訓基地建設與管理構想[J].工會論壇(山東省工會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05,11(04):86-87.
[5]蔡敬民,魏朱寶.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的戰略思考[J].中國高等教育,2008(1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