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來徳
柳州職業技術學院機電工程學院
【摘要】高職院校是以大學教育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職業技能的訓練。受傳統觀念影響,技術類院校不受重視,其社會認可程度低、家長接受程度低等,發展受到限制。機械專業的課程要求不同于以往以理論為主的課程,受到教學條件的限制等?;诜N種現狀,文章分析了高職院校機械專業存在的問題以及基于這些問題所要做的改進。
【關鍵詞】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教學改革;實踐路徑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產業結構的進一步優化,特別是我國作為“世界制造中心”,為制造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在當前的發展形勢下,高職院校更應該順勢而為,努力培養出能夠結合理論與實踐的新型人才,順應社會發展趨勢,轉變教學方式,加強實際訓練,提高人才培養質量。以下將從教學現狀與改進方法來分析高職機械專業教學與實踐的改革。
一、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教改面臨的困難
(一)自主創新能力薄弱
我國制造業雖然在這幾年發展迅速,成果顯著,在規模上、種類上都居于世界前列,產業體系完整,但是與發達國家相比仍舊處于弱勢地位,從整個產業鏈的情況來看,核心專業技術仍然被發達國家所壟斷。我國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不足,核心技術受到西方發達國家的牽制,不利于我國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處于優勢地位。由此可見,自主創新能力的缺乏已經成為制約我國制造業發展的重要瓶頸。作為制造業人才主要輸出的機械專業,更應該加強在創新意識方面的訓練,以彌補不足。
(二)社會對高職教育的認可程度不高
雖然高職院校經過多年的發展,教育水平有所提升,但是在大多數人看來高職教育仍是一種低門檻的教育。因為招收分數的限制低,很多人忽視了高職教育的實用性,很多人把高職院校看作高中畢業后的一種去處,對高職院校懷有抵觸心理;再加上高中畢業生剛升入高職院校,很大程度上沒有自己的職業規劃,所以可能會對學習沒有熱情,從而影響學習效果;機械專業的教育模式與中學教學模式有較大的差異。這些原因都會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不適應與懈怠。此外,教師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只傳授理論知識,對于實際訓練有所忽視,使得整體教學質量不高。與其他行業相比,機械專業的工作環境差,工作強度大,家長和學生對機械的認知都不全面,因此忽視了其發展性,這都增加了人才培養的難度。
(三)產學研結合不緊密
由于企業對人才需求與學校對人才培養的目標并不完全一致,所以導致機械專業的人才供過于求。從學校方面講,要加強與企業的合作,達成聯合培養人才的戰略,在學習理論的基礎上加強實訓,建立校內校外實訓基地,學校與企業聯合起來讓學生利用假期的時間進行實習,一來可以加強學生與企業的聯系,二來可以提高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是因為產學研結合必須在企業、學校、學生三方達成一致的情況下才可以實施,所以落實難度大,導致目前產學研結合停留在較低水平上。
二、高職院校實訓教改與實踐路徑
(一)建立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
就機械專業本身來說,應用于工作中更多的應該是實際操作,因此,提升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是教育體系改革中的重要環節。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應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要,雙向培養人才,理論與實際并重。學校除了與企業聯合培養人才,在課程設置方面也要加強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考核。例如在課程結束后讓學生進行課程設計。課程設計主要針對實踐問題,學生依據自己的專業知識、社會經驗等解決實踐問題,然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設計進行成果展示,對學生的設計給予點評,對其優劣進行分析,讓學生取長補短,并給學生提供適當的學習建議。這樣不僅能加強對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而且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二)精確制定人才培養目標
學校在確定人才培養目標時,應結合企業的需要,產需結合起來,加強對學生專業技能的訓練。學校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應深入企業進行調研,結合企業的用人標準來進行教學改革,培養出企業所需要的人才,這樣做也有助于學生專業素養的提高。例如,學??梢猿闪iT的就業小組,在企業進行調研,調研的主要方向就是企業的人才需求。第一,研究企業歷年的人才招聘計劃,分析企業的人才需要變化和方向。第二,深入地了解企業,研究企業的生產,從生產出發,看企業需要的是什么樣的人才。
(三)加強機械專業自身建設
針對機械專業現在的發展趨勢與我國在機械專業教學方面的不足,在國家建立示范性高職院校的契機下,教學建設方面應爭取得到國家與地方政府在資金方面的投入,學校也要加強對機械專業資金方面的投入,對經費進行合理利用。例如,地區之間的學??梢月摵掀饋?,建立教學培訓基地,這樣一來,既可以節約教學資金,又可以實現資源共享。高校之間的聯合不僅可以促進人才之間的交流,還有助于彼此在學習之間進行競爭,這種競爭關系的樹立有助于在學習過程中形成“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提高學習效率,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學校同時也要深化與企業的合作,例如可以在企業建立教學基地,走一條產學研相結合的道路。在具體工作中可以采取以下策略:第一,以需求為導向,從企業與社會的角度出發,完善人才培養體系,建立工學結合體系;第二,與企業簽訂協議,在企業建立實訓基地,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也為企業培養人才。
(四)創造機會提升動手實踐能力
學校在課程設置方面,開設創新類課程,在課外組織學生參加創新設計大賽,給學生營造一種創新的氛圍,激發學生的創造性與學習熱情。同時,學校可以與企業聯合制訂人才培養計劃。企業方面可以派經驗豐富、技術高超的師傅到學校開展講座,學校方面可以組織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這樣可以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學校的人才培養計劃與方式也更切合企業的需要,企業與學校的聯合培養模式滿足了雙方的需求,創造了共贏的局面。
(五)了解世界的先進技術
學??梢酝ㄟ^播放視頻的方式讓學生了解世界著名企業的生產模式與生產方式,在心理上與學習理念上做好準備。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可以接觸到一流的企業、一流的生產技術,可以意識到先進技術的重要性,從而更加堅定學習目標,激發努力學習的意識。
三、教學改革的意義
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過程中,機械專業的學生面臨更大的挑戰。綜合型人才將會成為未來社會所需要的主要人才。在機械專業教學與實踐改革的過程中,理論知識與實踐并重,二者缺一不可。這有別于以往機械專業的教學目標。因此,進行機械專業教學改革就十分有必要。制造業在我國經濟發展中的促進作用非常明顯。正因為如此,制造業的瓶頸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中的制約作用也越來越明顯。核心技術方面的掌控力度不夠,自主創新意識薄弱等都制約了經濟的發展。機械專業應該以需求為導向進行教學改革,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學校必須對機械專業教學進行全面的改革,產需結合,提高學生的實際教學操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未來社會競爭的核心其實就是人才的競爭、科技的競爭。在教學體系建設方面,增設實訓課程,在課程結束時,增設課程設計,這樣不僅可以加強對實際操作的訓練,而且可以促進對學生創新意識的培養。學校不能忽視理論知識的傳授,因為理論是研究與創新的基石。學校在課程體系設置的過程中,不能只重視實操而忽視理論方面的教學,應該以理論知識為框架,以實際操作來填充,以自主創新意識為延伸,只有將三者有效地結合起來,才能培養出當今企業所需要的綜合型人才,滿足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要,培養出會創新、能創新的人才,突破我國制造業發展的瓶頸。
四、結束語
在市場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制造業發展迅速,但我國的核心技術創新掌控能力還有所欠缺。機械專業為我國的制造業供應主要的人才,在制造業轉型的大背景下,為了適應這種改革,機械制造專業的教學體系必須有所改革,人才培養要與我國制造企業的發展相銜接。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人才培養不可單一化,局部化,應該面向世界,面向需求,在課程改革中要通過課程設置的變化來加強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訓練。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要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進行創新。學校必須緊跟企業步伐,從企業對人才的需求出發,更新教學體系,根據市場的需求情況來及時調整人才培養計劃。
【參考文獻】
[1]尹亮,婁麗莎.高職院校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探討[J].包頭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13(02):78-80.
[2]賈文.對高職院校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的思考[J].南昌高專學報,2011(02):115-116.
[3]楊曉玲.機械制造專業教學改革的探索[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07(18):38.
[4]馮天祥.高職院校機械專業數學改革實踐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3(17):219-221.
[5]社階平.高職院校機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的改革實踐[J].科技資訊,2014,12(22):158.
[6]薛擁軍.高職院校機械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問題及對策分析[J].科技經濟市場,2015(10):22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