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
未來,馬勒乘用車內燃機業務比例將從現在的50%左右降至40%,并在2030年前后達到30%左右。
無論是過去中國新能源汽車高歌猛進式的大發展,還是未來汽車電氣化發展大趨勢。統統傳遞出同一個信號——內燃機肯定會迎來一個新的轉折點。
眾多業內人士在接受《汽車觀察》記者采訪時紛紛表示,“2025年有可能迎來內燃機下行的轉折點。”在采訪過程中,眾多以內燃機業務為主的相關零部件企業均透露出一個不謀而合的信息:2017年他們都對產品布局方向實行了轉型,在壯大原有內燃機相關業務板塊的同時,提前布局了汽車電動化的相關解決方案。
不約而同,作為德國著名的汽車發動機零部件與濾清器業務供應商馬勒就提出了“雙規并行”戰略。
馬勒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兼CEO Wolf-Henning Scheider 表示,“目前我們有將近一半的業務屬于乘用車內燃機業務范疇,隨著‘雙軌并行戰略的持續推進,我們預計后面這一比例會逐漸降至40%,而到2030年前后,則期望在30%左右。”
雙軌并行
所謂“雙軌并行”就是一方面通過減少摩擦、優化燃燒過程、改進進氣門結構等方式對傳統內燃機進行優化,以提高內燃機的效率,實現節能減排。另一方面則著眼于動力總成的電動化,在電機、電動輔助設備、熱管理等方面進行深入發展。
近兩年,汽車電氣化、網聯化發展勢頭漸猛,帶動汽車從外觀、內飾到控制系統、動力系統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尤其動力系統,作為推進電氣化、實現節能減排的關鍵所在,當前很多整車企業和零部件公司都在致力于改進傳統內燃機技術,或推動動力總成電氣化,來應對日趨嚴格的排放法規要求。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馬勒提出了“雙軌并行戰略”。
未來,馬勒在中國將以動力總成電氣化解決方案作為關注重點,如針對純電動車的牽引電機、電驅動輔助設備以及熱管理解決方案。此外,對于傳統內燃機的優化也是馬勒下一階段在華工作的重中之重。
CEO Wolf-Henning Scheider 說:“近幾年,我們通過并購及其他途徑積極應對交通行業變革,比如對熱管理事業部的擴張和建立機電一體化業務單元,未來期望該業務單元可實現5億歐元的中期銷售目標。”
他透露,接下來馬勒會把很多的精力投入到電動化交通領域,其中對于新能源汽車的投資或關注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第一,與熱管理相關的領域,比如空調系統、環境控制系統、環境調節系統、電池的溫控管理等;第二,電機及相關的電力電子設備。馬勒的目標是成為這個領域的先行者或領導者,目前馬勒用于插電式混動的電池溫控技術已經是世界市場的領導者之一。
不過,馬勒也堅信內燃機還有很大的優化的空間,比如通過優化內燃機二氧化碳排放減排的潛力至少還有額外的10%可以做到。所以未來幾年中,馬勒會在這兩方面繼續保持比較大的投資,在中國市場亦如此。
“近幾年,尤其今年以來我們在業務方面先后進行了多項調整,這些并不是突然的決定,而是一個逐漸演變的發展過程——我們希望在電驅動車輛領域建立起與我們如今在內燃機領域掌握的同等的全面系統能力。為實現這一目標,我們會通過收購兼并來加強在新進入領域的實力,如接下來五六年我們主要加強在電動車的電子設備、充電電子設備等領域的實力。長遠來看我們會不斷評估現有產品組合,在專注于汽車行業的同時,實現產品組合和技術儲備越來越多元化。”談及近期的收購及未來在并購合作方面的規劃,Wolf-Henning Scheider回答道。
他詳細解釋說,“比如對于目前大家比較關注的48V系統,我們就比較看好,特別結合了48V系統的電動輔助設備。我們正不斷擴大在該領域的產品組合,包括電動冷卻液泵、空調壓縮機、散熱器風扇等,因為這些產品不僅具備靈活的安裝優勢,還能完全避免內燃機的機械功耗——電動發動機附件所需的能源可通過能量回收來產生,且具備極高的設計精度和自由度。在今年11月份的法蘭克福車展上,我們將展示全系列的48V的電機。”
三大方向
馬勒不僅有雙規并行戰略還有三大理念。
在上海車展現場,馬勒重點展示了三項技術:創新的“CareMetix”空調濾清器、熱電電池調節裝置和具有極高可靠性的120 萬公里無明顯磨損的馬勒動力單元,代表了馬勒重點突破的三大方向——潔凈空氣、能源效率和可靠性。其中,“潔凈空氣”著眼于為中國的空氣質量作出貢獻,包括通過減少排放實現車外空氣凈化和車廂內部空氣質量提升兩個方面;能源效率即最大程度地利用油箱或電池中所存儲的能源,將損耗降至最低,從而提升交通效率;可靠性則主要針對重載客戶而言。
“CareMetix”空調濾清器能有效阻隔空氣中的微小物質和氣體顆粒物進入車廂內,即便是車流廢氣中夾雜的最細小的顆粒,如剎車細屑、柴油煤煙、輪胎殘渣或其他微小顆粒,也無法通過它的攔截。而除了強大的氣體吸附能力,這款濾清器的異味消除能力也很出色,它可消除任意類型、任意強度的異味,通過將柏油蒸發氣體、硫磺、氨氣等物質完全中和,從源頭抑制異味的產生。據了解,該產品是馬勒接下來要長推的產品。
電池溫控系統實現了通過熱電技術對電池進行冷卻或加熱,以延長電池的整體使用壽命,提升電池的性能和表現。在馬勒來看,凡是有助于提升交通效率的創新,都可將其歸于“能源效率”類別,不管是內燃機、混合驅動還是純電池電動系統。
而120 萬公里無明顯磨損的動力單元主要應用于商用車領域。在商用車市場,很多客戶要求160萬公里的產品壽命。對此,馬勒在一次抽檢中隨機選取了一輛行駛了120萬公里的長途重載貨運車,取下其動力單元,包括缸套、活塞、活塞環等進行檢驗分析,結果未發現任何明顯磨損,可靠性可見一斑。
在2017上海國際車展現場,馬勒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兼CEO Wolf-Henning Scheider指出,過去六年,馬勒在華實現21%的復合年增長率。其中,2016年馬勒在中國營收超過了82.22億元人民幣,占全年總營收900億元的9.1%,同比增長12.7%。與此同時,馬勒在華員工數與機構數量在近幾年也雙雙呈現增長態勢。截止到2016年底,馬勒在華共有員工8032名,與2011年相比翻了一番。布局方面,馬勒從2011年8座城市11家實體企業發展到了現在的15座城市21家實體企業,在華影響力不斷提升。